当前位置:

陈渠珍的保靖往事

来源:保靖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宋世兵 编辑:吴学敏 2023-06-07 17:17:25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选取民国九年(1920)冬至民国十四年(1925)夏,陈渠珍在保靖主政湘西五年的历史横截面,打捞历史残片,拼接历史的荣光,以期来者,重拾历史文化自信,再创新奇迹。

——作者题记

陈渠珍其人

陈渠珍(1882——1952),号玉鍪,湖南湘西凤凰县人,原籍麻阳。历任湘西靖国联军第一军军长、湖南第一警备区司令、湘西巡防军统领、北伐军左翼军副总司令、陆军新编三十四师师长、湖南省府沅陵行署主任、新六军军长等,解放后,为全国第一届政协委员、笫一届全国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人民政府委员,亲历了清朝、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不同的时代,曾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等接见、宴请和关注的统战对象,他执掌湘西一方军政大权,守土湘西近30年,开创湘西教育、实业之先河,使湘西一度出现辛亥革命后的最好局面,谱写了湘西历史走向近代的辉煌一页。

民国九年(1920年)冬,他接任“统领湘西巡防各军兼永保龙桑绥古庸各县剿匪司令、镇乾绥永保古各绿营指挥”后,把统领部从麻阳迁来十县之中心保靖,坐镇保靖,治理湘西,直到民国十四年(1925)夏,以超常智慧、犀有魅力和艰辛汗水,开创了一段史无前例的湘西奇迹,令后人击节赞叹!

移防保靖

陈渠珍登上湘西军政最高权力宝座后,着手思考部队总部移防问题,究竟迁往哪儿为好,着实费了一番心力。

当时情形,南北军阀在湘西边境对峙,形势危急,他心中己有迁往保靖图存的打算。为慎重起见,他率部属从麻阳来到保靖,进行了仔细考察,全方位了解保靖的历史地、地理、城市设施、教育文化、工商业、交通军事等状况。通过考察,他了解到:“保靖亦大都会也,四山环抱,涧溪中流。上接酉阳诸水,下达辰州五溪。其间有崇山峻岭,遂洞奇溪,又有烟霞、屏山、狮洞、石楼诸景。游客骚人往来不绝,行商坐贾杂处其间,真乃南疆美景之域也。” 他看到保靖地处黔楚之间,东邻古丈,南接绥、乾,直达凤、麻,西靠川黔,北与永、龙、桑、庸相近,为所辖十县之中心。上通酉阳诸水,下达辰郡五溪,重镇突兀水迴环,一片佳山列翠屏;悬崖万叠,绝壁千寻,地势险要。顺水东下辰州、常德,可直通洞庭,西上四川,进能攻,退能守,是割据称雄上乘之地。他认为移防保靖最佳选择,回来后在尧市,又听取了社会贤达张称达先生的想法,张说:“总部驻永绥、保靖都可以,位置适中,居高临下,可控制整个湘西。” 为统一思想,又在凤凰召开了军政要员高级会议,讨论三合一总部设在凤凰和保靖谁最好的问题,大家发言十分热烈,两种意见争论不休,最后,陈说:“凤凰保靖两地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然均可驻统领部。但以地理位置论,保靖比凤凰中心一点,更接近北县。现在南方匪患数平,正需用兵北方。总部驻保靖,更有利于调度,还是移驻保靖为好。日后若有需要,再移凤凰。”于是会议决定把统领部移防保靖迁陵镇。

民国十年(1921)初夏,统领湘西巡防各军本部移驻保靖迁陵镇黄家公馆,正式揭牌办公,掀开了湘西历史新的一页。

替恩人报仇

民国十年(1921)春,统领部移驻保靖后,陈渠珍立即召开剿匪会议,着手部署剿匪事宜。不久,陈渠珍在审阅各县送来的《匪情报告》时,发现永顺县衙转呈董禹麓呈送县衙的报告,大意是:董禹麓父亲董光辅,时任永顺列夕镇私立辅翼高等小学校长,在元宵之日拒绝黄包臣、彭南桥率领的500余土匪强行驻校,并挺立校门阻拦,黄匪下令掏毁校舍,当场枪杀了董光辅,顺带将列夕镇抢劫一空,杀死农民5人。见到报告,陈渠珍“啊呀!” 仰面躺倒靠椅,大惊失色。

十年前西安的往事,一一浮现在陈渠珍眼前:当时,陈渠珍兵败西藏,携爱妻西原从藏返乡,途经西安,西原病逝,无钱安葬,陈渠珍到长安某中学校长兼督署一等副官、永顺老乡董禹麓处哭诉。董深表同情,自已无钱接济,便将族弟贩羊寄存在他家的二十元光洋送给陈,说:“拿去做安葬费吧!”又安排亲属上街买棺材、寿衣,请女工给西原洗澡换衣,请和尚念经超度,西原方才得以安葬城外雁塔寺。

回想过往,陈渠珍心理实在难过,于是拍案叫道:“我绝不做忘恩负义之人,不除黄、彭二匪,无面见恩友,无面对苍生。”于是下令立即进驻列夕剿匪,安排永顺营人马堵断北路,卫队营和教练营堵东西两路,地方民团守北河一线,部署停当,陈亲自率部出剿,来到列夕,滚鞍下马,与董禹麓抱头大哭。陈说:“令尊不幸丧于贼首,珍之罪也。”寒喧后,陈继续说:“玉楼(禹麓)之父,即珍之父也。父仇不报妄为人也。土匪之害非是一家,湘西父老莫不谈匪色变,已成社会一大公害,扰乱地方,馨竹难书。”董说:“足下聪明睿智,声威远扬,定能为民作主,安全地方。”

一周之后,杀害董光辅的从犯彭南桥在郑家堡生擒,押解到列夕。又约一周后,主犯黄包臣在青龙山被擒,押解到列夕。主犯与从犯一并当众枪决,悬首于永顺城门示众,老百姓拍手称快。

归葬西原

黄、彭二匪剿灭后,陈渠珍告辞董禹麓说:“阁下,人死不能复生,现父仇己报,积恨可消,如不嫌弃,可赞襄我治理湘西。”并赠送500元光洋安排家事,超度其父忘灵。董感激流涕地说:“阁下宏才大略,爱国爱民,实为湘西人民之福,近闻阁下提出保境息民方针,山西阎白川(即锡山)可资鉴。但我久留西安,重任在身,从事体育和农村教育,能百姓办点有益的事,我愿足矣,无复他求。”表示回西安后,即将西原遗骨运回为报,二人洒泪而别。

清宣统元年(1909)7月,陈渠珍被委任为援藏军一标三营督队官,奉命出川抗英平叛,后升任管带,平叛期间,娶藏女西原。西原,西藏林芝县贡觉村人,时年16岁,能歌善舞,精通马术,容貌明丽,身姿娇健,每战必从,多次护陈脱险。东归途中,西原利用雪域野外生存技能,捕获野兽以充饥,安定军心,历时七个月,助陈珍渠回到汉地,不幸病逝于西安,葬于大雁塔下。十年后,民国十一年(1922)春,陈渠珍第三个爱妾龙琼林病故,刚办完丧事,接到报告,好友董禹麓已将西原遗骸运回保靖。陈急忙出城迎接,接过遗骸,涕泪纵横,痛哭不已。在统领部设置灵堂,人梵、纸梵、香梵、金银斗、金银桥、花圈、挽幢、花束无数,令人眼花缭乱,前来祭奠的人川流不息。七天道场做完后,将西原灵柩运回凤凰,与龙琼林合葬于大坡垴梁子湾,还亲自撰写了《亡姬西原琼林合葬墓志铭》。

礼遇贺龙

民国十三年(1924年),贺龙援川后,率部回湘,任澧州镇守使。贺龙在自传中写道:“陈渠珍感到我对他威胁大,就命令我随石青阳去四川。我向陈渠珍要命令,陈不给。入川后陈打电报给赵恒惕,说我叛变了。”自此,贺龙走出湖南,加入了共产党,征战数十年,成为新中国元帅。

陈渠珍与贺龙从相识到相知,一生亦敌亦友。贺龙出走前,陈对贺悻悻相惜,多有拔擢,出走后,既战且和,亦多相助。

民国十年(1921)春,剿匪会议结束后,陈渠珍派统领部副官处副官滕子克去桑植争取贺龙。不久,贺龙来到保靖,陈率统领部军政要员夹道欢迎。贺龙骑一匹枣红大马,挥鞭而来,见状滚鞍下马,拜见陈,二人一路寒喧叙旧,进入统领部。陈说:“自常澧一别,如隔三秋,今日相会,如瞻山斗,有失远迎。”贺龙接过话:“我东奔西跑,志在报国。奈何势单力薄,只好逗留家乡。近闻足下保境息民,治理湘西,我是湘西人,特来效劳。”于是陈说:“珍得云卿相助,如得孙、吴,何事不成。”当天饮酒助兴,畅谈天下事,深夜方休。

原来,陈与贺素有渊源。早在援鄂战争中,贺龙受到北军蒋光祖的围攻,陈率部从侧面进攻,助贺乘势击溃了蒋光祖,二人从此结下了情谊。随后,陈到常德拜见贺龙,一见面贺说:“我和参谋长正要前来拜访你,想不到你倒先来了。”陈自谦地说:“早闻你这当世英雄,既在咫尺之间,哪能不来拜望。”随后一同游梁山,参观伏波庙,边游边畅谈天下事。

贺龙此番前来保靖,统领部一众陪同人员见贺龙身材魁梧,气宇轩昂,谈吐不俗,无不暗自敬佩。陈对大家说:“云卿超群,当世之杰,非久居人下之人,前途末可限量,我们要善与共事好了。”自此,贺龙被陈委任为独立湘黔边境剿匪游击第二支队队长(团级),驻扎泸溪。

次年春,部属向陈报告巡视贺龙部的情况:贺龙部500多人马驻扎浦市后,清除了散匪,号召官兵节约薪响,救济灾民,勒令地方四大商户和富户筹粮施粥,拯救灾民,创办女校,受聘校长,教授文化,当地百姓有口皆碑,拥戴有加。陈听后深有感触地对左右说:“民为国之本,云卿节用而爱民,这就是从根本爱国。”

贺龙援川前某日,曾向陈借款买枪。当晚打牌,贺赢了许多钱,也不拿去买枪,令自已的勤务兵封了许多红包,赠送给陈的随行人员,不论官兵,每人一份。众人称赞贺豪爽、仗义,陈惊疑不解,开玩笑说:“云卿,你上午向我借钱买枪,晚上打牌赢了钱,不拿去买枪,却赠送给我的部下,是何道理?是不是想收买我的人?”说完二人哈哈大笑。

陈统领赏稀饭

民国十年(1921),水旱灾害接踵而来,湘西十县赤地一遍,田土开裂,禾苗枯焦,多地颗粒无收,灾民日增月累,流离失所,饿殍载道,食野草树皮及观音土,饿死、逃荒、嫁妻、卖儿女者,比比皆是。陈渠珍心忧如焚,百般焦急,令各驻军开屯熬粥救济,命富商捐款赈济,各县纷纷响应。统领部很多幕僚、办事人员都不愿意吃霉米饭粥,而陈却大口吃大口喝,食之津津有味。对大家讲了他在西藏高原的冰天雪地猎兽疗饥的艰苦生话。他说:“如我在大沙漠中能有此饭,恐从者不致于死。现在饥民食之霉米还不得一饱,比吃野菜、树皮、草根、观音土要好多了。”他的话,让文武幕僚无不大受感动。统领部所在地保靖八大富商既捐米赈济,又熬粥救饥,大街小巷,四门码头,很长一段时间内熬粥施粥。陈统领赏稀饭,不仅成了当时城乡人民争相传颂的佳话,也成了流传至今的佳话。

接纳沈从文

此时,沈从文尚名不见经传。1917年沈从文投笔从戎,先当士兵,后来进入陈渠珍主办的随营军校训练,深受陈的教诲和熏陶,陈勤奋好学,知识渊博,沈内心由衷敬佩,陈的言辞、文笔水平相当高,沈受益匪浅。

沈在统领部给陈缮写公文,抄正电报以外的时间是读书和鉴赏古董,翻阅《西清古鉴》《薜氏彝器钟鼎款识》这类书,有时读《四库提要》,这样使他从这方面对于这个民族在一段长长的年份中,用一片颜色,一把钱,一块青铜或一堆泥土,以及一组文字,加上自已的生命作成的种种艺术,皆得到了一个以鉴赏人类生活与自然现象为生的乡下人,进而对于人类智慧光辉的领会,发生了极宽泛而深切的兴味。

沈军校毕业后,递升录事、司书,跟随张云龙和贺龙部援川,在张部任司书。

青年时期的行伍生活,使沈从文有机会洞悉世间百态和湘鄂川黔边境的各种风土民情,为他后来创作《边城》等作品,成为世界著名的文学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沈从文后来回忆说:“全不与我三年前所见的军队相像。一切都得那个精神饱满的统领官以身作则,擘画一切,调度一切,使各人能在职务上尽力,不消沉也不堕落。”“使我感动的,影响一生工作的,却是当时他那种稀有的精神和人格。因此,地方有了一种崭新的气象。”

来源:保靖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宋世兵

编辑:吴学敏

本文链接:https://www.baojingrm.cn/content/646740/99/1273677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国保靖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