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靖县融媒体中心5月25日讯(通讯员 钟莹)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近日笔者来到吕洞山镇的高山片区,眼下正是水稻插秧的黄金时期,种植户们正抢抓农时,推进插秧进度,确保水稻秧苗插在丰产期。只见男女老少齐上阵,抡起袖子、挽起裤腿,右手接到左手分好的秧苗后娴熟地将一撮撮青翠的秧苗整齐有序地插在水田里,有条有序、整整齐齐。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诗中的场景,此时已生动的跃在眼前。
保靖县吕洞山镇下辖8个行政村,海拔低的黄金村、吕洞村等五个村落是保靖黄金茶原产地。海拔较高的排捧村、翁科村、西游村也就是高山片区因地理条件原因则以发展传统农业为主。
吕洞山镇高山片区平均海拔700到1000米,地处北纬28°,属亚热带地区,年平均气温比县城低3℃左右。日常充足,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宜优质稻的生长。
“我们这里海拔高、水温低,离城镇远污染少,土质肥沃水源也好,所以大米病虫害少,几乎不需要打农药,肥料也是有机肥。而且水稻基本是五月下种,十月成熟,生产周期长达160天以上,周期长了,大米营养价值自然就更高。”翁科村85后党支部书记李志全介绍到。在他的眼里,翁科高山大米是来自大山的馈赠,每一粒都绿色健康。
据了解,由于秧田面积较小亦不够平整,无法使用插秧机,村民只能采用传统方式种植水稻,人工成本相对较高,致使很多年轻人不愿在家从事农业生产。今年全镇共种植有800余亩高山大米,亩产750斤左右大米。与普通的大米相比较,高山大米谷粒结实,口感软糯香甜,营养更为丰富。
“我们的高山大米品质特别好,但是在销售模式上还存在短板,今年我们党委政府将继续积极与村支两委、驻村工作队探索更好的销售模式,待到金秋十月成熟时,希望能进一步把我们吕洞山高山大米的知名度给打起来,铺就绿色大米出山路,从而确保村民的收入,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吕洞山镇党委书记洪明辉表示。
一审:吴学敏
二审:何晗竹珺
三审:高 伟
来源:保靖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钟莹
编辑:吴学敏
本文为中国保靖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baojingrm.cn/content/646749/69/12689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