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靖县融媒体中心11月15日讯(通讯员 向功波 王星月)打开保靖县桐木棋社区第一书记王泽蓉的朋友圈,“留守儿童的周末快乐时光!”这条动态映入眼帘,安置区孩子们高举“快乐家园”的手绘画,手拉手玩游戏,笑容灿烂。继续往下翻阅,如同翻开一本温暖的生活相册,里面全是工作队与安置区居民开展各类活动的温暖瞬间。
(桐木棋社区孩子们手拉手玩游戏)
2022年,保靖县委组织部入驻桐木棋安置区以来,桐木棋从小区变社区,从选社区班子到用活班子,不断提升2000多名搬迁户的融入感、获得感、满意度,每一步都走得很坚实。工作队瞄准“服务”这一关键要素,唱响社区服务工作“三部曲”。
激活服务心灯,照亮幸福之路
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工作队走访的背影上,他们与搬迁群众唠家常、谈民生,了解居民需求,已经成为工作队走访时的首要任务。
社区刚成立时,社区干部服务意识不强,缺乏主动意识,总是等着居民找上门来,面对居民的各类问题常常手足无措,第一书记王泽蓉笑称这是一个“草台班子”。
“只有抓好班子,激活干部的服务意识,民生工作才能顺利开展。”秉承这一理念,工作队通过邀请县委党校老师到社区上党课,邀请人社、民政等部门进社区开展专项业务培训,开展内部交流分享会等方式提升社区工作效率,同时,鼓励居民对服务工作提出意见建议,把好服务质量关,将社区班子打造成一支“服务型”队伍,逐步让安置区民生服务工作走上了正轨。2024年桐木棋社区党支部被评为“全州先进基层党组织”。
扩充服务队伍,凝聚多元力量
工作队推进社区服务深度融合,不断扩充服务队伍,让服务更有力度。
组织协调,让干部投身进来。后盾单位党员干部踊跃投身社区服务,组建起一支党性强、素质高的先锋队,先后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民生工程宣传活动,发放宣传单5000余份;推动上下联动,与其他单位一起参与小区治理,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两年来,累计开展敲门行动、防溺水宣传、六一儿童节安全知识教育等活动30余次,后盾单位深度参与社区治理,逐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态势。
(老人自带用具参加安置区开展的“庆端午包粽子”活动)
壮大队伍,让群众参与起来。组建一支由“党员+公岗+群众骨干”构成的管理队伍,成立“居民议事会”,形成“党员示范、群众参与、居委激励”的长效机制,充分激发居民参与社区基层治理的积极性。截至目前,已召开居民议事会达20余次,成功调处矛盾纠纷50余起,解决民生实事150余件。
健全制度,让作用发挥出来。在社区全面推行片、组、邻“三长制”。工作队通过组织社区活动、上门讲解,宣传“三长制”的意义和好处,加强对“三长”的培训,组织“三长”学习观摩社区上门解决纠纷的沟通技巧。随着“三长制”的深入推行,社区共设置“三长”43人,切实解决居民停车难、噪音扰民、飞线充电、下水道堵塞等民生小事280余件。
提升服务精度,关爱弱势群体
为了更精准地服务居民,桐木棋社区创新“红黄绿”走访制度,将重度残疾人、大病人群、重点独居人群作为“红”色重点关注群体,每月全覆盖走访4次以上;留守老人和儿童为“黄”色人群,每10天走访一次;其他易地搬迁人口为“绿”色人群,每月全覆盖走访一次。“红黄绿”分类走访为民生服务精准导航。
搬迁人口中,一部分人需要在家照顾老人小孩,为解决就近就业问题,社区搭建“家门口”的“共富车间”,解决数十名居民就近就业难题。工作队还特意申请资金,升级“共富车间”设施,设置了儿童读书角,购置益智玩具供小孩子们学习使用,让家长们就业顾家两不误。
两年来,桐木棋社区为易地搬迁户代办各类事项300余件,极大地满足了居民的办事需求,真正做到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最美家庭”“最美人物”评比表彰活动)
如今,走进桐木棋,干净温馨的小区环境,和谐友爱的邻里关系,构成了一幅安居乐业的美好画卷。
一审:周榆林
二审:张晓莉
三审:高 伟
来源:保靖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向功波 王星月
编辑:吴学敏
本文为保靖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baojingrm.cn/content/646855/59/14455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