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靖县融媒体中心7月10日讯(通讯员 若水 彭艳)在保靖县的乡镇卫生院,有这样一位扎根基层22年的医务工作者:他心怀治病救人的朴素初心,从青涩医学生成长为守护一方健康的带头人;他勇担急难险重任务,在洪灾疫情面前冲锋在前;他锐意改革、心系群众,带领团队不断提升服务能力,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看好病。他就是保靖县毛沟镇中心卫生院党支部书记、院长彭校。
初心:从医为民的种子
“成为一名医生,为乡亲们解除病痛。”这个信念,深植于彭校的成长经历。家庭的际遇让他深刻体会到缺医少药对农村家庭的沉重打击,父亲的期盼更坚定了他学医的志向。2003年,从怀化医专临床专业毕业后,他毅然回到家乡,成为涂乍乡卫生院的一名临聘医生。
初出茅庐,他珍惜每一次实践机会。面对一位肌肉强壮、肩关节脱位复位失败的患者,年轻的他顶着巨大压力,凭借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反复尝试,最终成功复位。那一刻的喜悦和成就感,让他更加坚定了服务基层的决心。启蒙院长的鼓励和信任,也让他养成了细心琢磨、勤于思考的习惯,医术在实践中快速提升。
成长:扎根沃土的磨砺
2004年,彭校正式参加工作,分配到比耳镇卫生院。这里成了他成长的沃土。与同事共同探讨病例、服务患者的经历,让他积累了宝贵的基层诊疗经验。一个深夜,他凭借细致检查和判断,准确识别出一名5个月婴儿的“肠套叠”,及时建议转诊,挽救了孩子的生命。这段经历也让他更深刻理解了基层医生责任之重。
2007年初,组织信任赋予他更重的担子——担任比耳镇卫生院院长。面对简陋的条件和薄弱的业务,他迎难而上:统一思想,科学调配岗位;争取支持,新建住院楼和宿舍;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着力解决看病难题。更为关键的是,他首次在基层卫生院实施绩效考核改革,极大激发了职工积极性。在他的带领下,卫生院面貌焕然一新,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得到了百姓和职工的广泛认可。2008年7月1日,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担当:危难时刻的先锋
2016年,彭校调至清水坪镇中心卫生院党支部书记兼院长。考验很快来临——“6.20清水坪里耶大洪灾”。面对里耶卫生院被淹、急需支援的紧急求助,他果断决策:不仅送物资,更要派精兵!一支由7名党员和骨干组成的医疗队迅速集结。当身着白大褂、扛着党旗的他们赶到渡口,群众自发让路:“给卫生院的让路,他们要去抗洪!”在抗洪的半个多月里,转运病人、救治伤员、环境消杀……彭校带领队员昼夜奋战,用行动诠释了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面对清水坪卫生院发展的困境,他多方奔走:向上级单位协调借用急需设备,改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积极选派骨干外出进修,提升整体诊疗水平;利用政策机遇,新建专科和改善设施。一套组合拳下来,卫生院硬实力和软实力得到质的飞跃,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有效满足了辖区百姓的就医需求,减轻了他们的就医负担。
使命:守护健康的旗帜
2021年3月,彭校转战毛沟镇中心卫生院。上任不久,张家界、保靖县接连面临疫情考验。他闻令而动,克服院内人手紧张的困难,先后选派多批次共17名优秀医务人员支援抗疫前线,展现了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全局意识。
在毛沟,他深知人才是发展的核心。他借助州民族中医院“第一支书”帮扶契机,坚持“请进来”每月授课,提升团队专业素养;坚持“送出去”进修学习,开拓视野提升能力。他尤其注重党建引领业务发展,坚持民主决策,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全院职工践行优质服务理念,积极推行绩效改革,激发队伍活力。
在他的带领下,毛沟镇中心卫生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旗舰”中医馆规范运行,多项特色疗法深受欢迎;国家基本公卫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扎实有效,惠及数千名老人和儿童;中医药文化宣传深入人心。卫生院整体服务能力不断增强,门诊量、住院量稳步提升,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乡”,极大方便了当地群众就近就医,有效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群众满意度、获得感显著提高。
心声:躬身为民的情怀
二十二年如一日,彭校从临床医生到一院之长,从普通群众到光荣党员,身份在变,初心未改。面对成绩和荣誉,他始终淡然:“作为一名医生,尽最大努力为老百姓看好病,就是最大的欣慰;作为一名院长,带领职工为乡亲们多做实事,是应尽之责;作为一名党员,守护好基层群众的健康路,就是我的使命与担当。”
彭校同志用他扎根基层的坚守、冲锋在前的担当和锐意改革的魄力,生动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和基层卫生健康工作者的赤子情怀,在土家山寨树起了一面守护人民健康的旗帜。
一审:张晓莉
二审:何晗竹珺
三审:高 伟
来源:保靖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 若水 彭艳
编辑:彭梦媛
本文为保靖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baojingrm.cn/content/646941/54/15116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