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青山深处的“点灯人”:田维元的坚守与传承

来源:保靖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吴梦媛 编辑:吴学敏 2025-07-18 17:14:49
—分享—

保靖县融媒体中心7月16日讯(通讯员 吴梦媛)晨曦暮色中,湘西保靖县阳朝乡猛科村的田埂巷道上,总晃动着村支书田维元的身影。55岁的他,脸膛黝黑发亮——那是长年累月风吹日晒的印记,村民们都喊他“黑人”书记。2017年7月,他把家安在村部,一肩挑起支书的担子。近三千个日夜,这位基层党员的脚印,深深嵌进了猛科村的泥土里。

图片1.jpg

洪流中的“定盘星”:那一跃,护住三条命

2023年6月30日,百年不遇的洪水撕裂了猛科村的宁静。浑浊的泥浪瞬间吞噬低洼地带,村庄沦为“孤岛”,哭喊声穿透雨幕。

“快!往高地跑!”田维元抓起大喇叭,嘶哑的吼声在暴雨中炸响。他火速拉起党员救援队,跳上自制的木筏,冲向齐腰深的洪流。当得知70岁的田维胜老人和两个年幼的孙子被困,洪水已漫过窗沿时,他心急如焚。

木筏艰难靠近。屋内孩子的哭声揪心。没有丝毫犹豫,田维元“噗通”一声跳入湍急的浊流,奋力将木筏推向窗口。“莫怕!田伯来了!”他一边吼着安抚,一边小心翼翼地将吓坏的祖孙三人逐一抱出。返程途中,一股暗流猛地撞来,木筏剧烈摇晃。千钧一发之际,田维元张开双臂,用整个身体死死护住祖孙三人,冰冷的洪水瞬间灌满他的衣领。

数小时的生死搏斗,163名村民全部安全转移。顾不上浑身湿透冰冷,田维元立刻打开自家大门,支起大锅。腾腾热气中,“公社大食堂”开伙了,有肉有菜。他又连夜协调来200桶饮用水。“先吃饱喝足,天塌不下来!”他沙哑的声音,让惊魂未定的村民找到了主心骨。洪水退去,他带着满身疲惫,又一头扎进清淤消杀、重建家园的战斗中,一干就是三个多月。

“数码盲”的逆袭:深夜灯下,敲开“数字之门”

当厕改录入、危房统计等数字任务压来时,连年轻干部都犯怵。田维元却一拍桌子:“咱不能叫时代甩下!这数字关,必须闯!”

曾经连APP图标都认不全的他,让村部的灯成了夜空中最亮的星。他逐字“啃”操作指南,笔记本写得密密麻麻;对着教学视频反复暂停、回放;揣着问题追着乡里技术员问,直到人家下班锁门。一个月,脱胎换骨——湖南省惠民惠农“一卡通”、全国农村危房改造系统、厕改系统,他操作得精准流畅。

数字在他手里,成了暖心的“连心桥”。行动不便的老人,他揣着手机上门“刷脸”办低保认证;外出务工的村民愁缴社保,他线上“一键搞定”。疫情期间,他把“课堂”搬到留守老人的火塘边,蹲在小板凳上,一遍遍教:“点这里,绿码就出来了……对,再点一下,字就变大了!”近200位老人,被他牵着,颤巍巍地迈过了“数字鸿沟”。看着老人们终于能和远方儿女顺畅视频,他布满皱纹的脸上笑开了花:“值了!这‘门’总算给大伙儿敲开了!”

跨越山河的“接力棒”:父子的灯,照亮不同的山

田维元书桌抽屉里,一枚锃亮的党徽旁,静静立着一张照片:独子田杰站在西藏的蓝天下,身后是皑皑雪山,眼神如高原阳光般炽热。

2018年,这个生于千禧年的年轻人毅然选择:“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西藏那曲,海拔4500米。退伍后,他考上西藏的大学,毕业后又一头扎回雪域高原,成了一名基层干部。

如今,父子俩的视频通话里,少了家长里短,多的是“老乡家的水渠怎么修才耐用”“青稞田里该用哪种肥料增产”的探讨。当田杰在电话里笑着说“看到藏族同胞搬进新房,就觉得再苦都值”时,田维元总会悄悄别过脸,手指飞快抹过眼角。“西藏那地方苦啊…可他从不喊累,电话里总讲乡亲们的新变化,那高兴劲儿…”提起儿子,他眼角的皱纹里都盛着自豪。

三千里之遥,两代人的心紧紧相连。田杰遇到难题,眼前总会浮现父亲在湘西山坳里奔忙的身影,一个电话打来“取经”;田维元也常听儿子讲高原上的故事,从“青稞熟了”“新路通了”的细碎里,仿佛触摸到儿子肩上沉甸甸的责任。“父亲把8年光阴献给了家乡青山,我就该把热血洒在西藏雪山。”田杰的话,道出了最朴素的传承。

心头的账本:赤字写满,只为乡亲笑颜

猛科村的路上,常跑着一辆沾满泥巴的旧皮卡。这是田维元的“私家公车”——运过油菜种、拉过水泥、送过急用物资……却从未在村里报销过一分油钱。

翻开他的“民生账本”,写满“赤字”:道路砍青的人工费、部分损毁道路的硬化资金……都因资金周转不开,先由他自掏腰包垫付;入村道路开裂,他花钱请挖机整修;村部缺物资,他默默补上……而他自己,常年一件褪色蓝布衫,手机屏幕裂成了“蜘蛛网”也舍不得换。面对村民“你家存折比脸还干净”的打趣,他嘿嘿一笑:“渠修好了,路平了,大伙日子顺溜了,比啥都强!”

他心里有本更大的账。得知村民走夜路怕摔跤,他跑遍县乡部门,鞋跟磨掉一层又一层。“光来了,夜路就不怕了!”当101盏崭新的路灯瞬间点亮山寨的夜晚,田维元仰头站在灯下,一盏、两盏……细细数着,眼里的光,比头顶的路灯还亮,还暖。

“光有路和灯不够,得让乡亲们兜里有钱,手里有艺!”依托县烟草公司支持,请专家来教种烟叶。课堂上,他坐第一排认真记;烟田里,他顶着毒日头,握着村民的手教剪枝:“斜着剪,芽才发得好!”汗水砸在烟叶上“啪啪”响。据统计,今年村里烟叶种植面积达420余亩,种植大户10余户,为村内50余人提供就近务工机会,烟叶产业不仅让村集体收入持续增长,也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灯亮了,路还长

8年来,他穿烂了10双鞋,踏遍了猛科村2个自然寨、7个村民小组、234户人家,用脚步丈量每寸土地:落实78户危房改造的财政补贴,带领155户完成厕所改造,为44户低保户、5户五保户精准兜底,更将温情倾注于特殊困难群体——为突发重病的68岁老党员黄明金申请低保,替残疾困苦的罗德生夫妇落实危房改造,给长年患病的75岁周贵芳老人送去节庆慰问……

在他身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像00后姑娘罗珊珊一样,在救灾的泥水里、在党员培训的课堂上,眼神亮晶晶地向他靠拢,郑重地递上入党申请书。猛科村的奖状也多了起来,但田维元觉得,乡亲们舒心的笑容,路灯下孩童奔跑的身影,火塘边老人与远方儿女清晰的笑语,才是最好的奖章。

群山无言,见证着这位“黑人”书记的坚守。相隔三千里,两座山——湘西的翠绿与西藏的雪白,被同一种信念照亮。田维元用布满老茧的手,在乡土大地上写下一行朴素的注脚:“渠修好了,路平了,灯亮了,人心就暖了。”这,便是他如山般厚重的赤诚。

一审:张晓莉

二审:何晗竹珺

三审:高 伟

来源:保靖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吴梦媛

编辑:吴学敏

本文链接:https://www.baojingrm.cn/content/646941/59/1512728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保靖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