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基层文章写作当有“四度”

来源:保靖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宋逸飞 编辑:吴学敏 2025-11-24 16:06:19
—分享—

保靖县融媒体中心11月24日讯(通讯员  宋逸飞)笔下有乾坤,肩头有担当。基层干部作为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执行者,是服务群众的一线守护者,其撰写的文章,无论是调研报告、工作总结,还是政策宣讲、民情札记,都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思想的载体、实践的结晶、沟通的桥梁。写好基层文章,关乎政策落地实效,关乎民情民意通达,关乎干部成长成才,需要自觉涵养“高度、深度、广度、温度”四重境界。

胸怀大局,立意需有“高度”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基层文章不能囿于“一亩三分地”,必须跳出局部看全局,跳出当下看长远。要善于“天安门上看问题”,深刻领会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和上级决策部署的精神实质。自觉把工作放在事业大局中去思考、定位、谋划,把“国之大者”内化为谋篇布局的坐标系。这意味着,分析问题要着眼长远发展,总结经验要提炼普遍规律,提出建议要服务宏观决策。唯有立意高远,文章才能超越就事论事、浅尝辄止,具备前瞻性和指导性,成为推动工作的“导航仪”。

扎根实践,探究贵在“深度”

基层是实践的沃土,文章深度源自实践的深耕。“田间地头找感觉”是基层干部的优势,写文章不能浮于表面、泛泛而谈,必须沉下身子、解剖麻雀,做到深层次的交流和共鸣。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深入群众、深入一线,掌握第一手鲜活素材,透过现象看本质。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几层“怎么办”,坚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把问题产生的根源挖深,把矛盾解决的路径探明。正如实践所证明的,“基层干部撰写公文,能促使他们研读最新政策文件,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并加以总结”。深度思考方能产出真知灼见,使文章言之有物、论之有据,成为破解难题的“金钥匙”。

视野开阔,涉猎当求“广度”

新时代基层工作涵盖各个领域,“面”上范围广、“线”上牵扯多、“点”上分工细,写好文章,需要具备开阔的视野和广博的知识储备。既要懂政策法规,也要知风土人情;既要晓经济规律,也要明社会心理。“鉴古学今求突破”,方能“笔端葆有乾坤”。要善于学习借鉴他山之石,吸取历史经验和先进做法,分析问题要有全局观、系统观,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避免思维狭隘和知识短板。“强学博览,足以通古今”,博览群书、涉猎广博,让文章思路更开阔,对策更周全,更具包容性和借鉴意义,成为汇聚智慧的“百宝箱”。

心系百姓,行文饱含“温度”

基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服务群众、造福群众,文章的温度,核心在于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心里装着人民”,笔下自然流淌真情。要多说“家常话”“大实话”“真心话”,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信得过的逻辑、感受得到的真诚去写作。要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反映群众的真实心声,涵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要警惕脱离实际、闭门造车的“冰冷”文字。“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文章,才能引发共鸣,增进理解,密切干群血肉联系,成为温暖人心的“连心桥”。

结语:以文砺行,奔赴时代之约

高度决定方向,深度铸就价值,广度拓展思维,温度凝聚人心。这“四度”相互交融、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了基层干部文章写作的“筋骨”与“血肉”。基层干部锤炼“四度”文章本领,不仅是提升个人履职能力的需要,更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察实情、谋实策、办实事、求实效的必然要求。愿每一位基层干部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书写反映基层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弘扬文明新风的时代新篇。

一审:张晓莉

二审:何晗竹珺

三审:高 伟

来源:保靖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宋逸飞

编辑:吴学敏

本文链接:https://www.baojingrm.cn/content/646955/68/1545288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保靖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