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留住那一段记忆

作者:罗应奉 编辑:易果 2012-02-07 17:13:00
—分享—

  在我的心里留存着许多让人愉悦的回忆,尤其是在家乡小城的那段时光。

  离开保靖小城已经24年了,当我每次再回到保靖小城时,心中总会有一种抹不掉的情愫,那便是留在心底对保靖小城的记忆了。

  保靖小城在我心中留下记忆最深刻的印象便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小城读书的四年时光。当时的我还是一个少年,为了求学,追求心中的梦想,我在酉水河畔的保靖民中整整生活了四年。四年寒窗一千四百多个日日夜夜,那时的我真的要算是一心向学,别无他务了。

  四年高中生活,紧张而忙碌,教室、寝室、食堂三点一线的模式,像索子一样捆住了我们的手脚。除了同书本打交道之外,有时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寻找一种心灵上的放松,那便是偶尔在酉水河畔与同学散步,在酉水河里光着屁股洗澡、漂滩,河水上涨时在岸边看人用网罾捕鱼一上一下的,经意或不经意之中目睹了酉水两岸的青山绿水、舟来船往、人华物丰、人们晨出晚归、茅舍炊烟、鸡鸣狗吠的乡村的风景了。

  20多年过去了,随着时光的流逝,保靖小城的风景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但留在心里深处至今尚无变化的却是酉水河畔悬崖高处的那一幕摩崖石刻“天开文运”。

  说起摩崖石刻“天开文运”,当时的我真是费尽心思也不能了解其意,不得而思。那时年少的我,多少有些懵懂,似乎混沌没开,无所感悟。只是站在酉水河边的岸边,赤脚踩在光滑的鹅卵石上,目光越过淌淌而流的酉水,盯着河对岸的悬崖,久久注视着那一方摩崖石刻“天开文运”,呆呆的,若有所思,若有所想。直到十多年后,我在翻阅保靖县志史料时,方才明白“天开文运”这四个字的含义和它的来龙去脉了。

  保靖县志是这样记载的:“天开文运”四字位于保靖县城北酉水码头对面临江绝壁上。这是湘西自治州境内最大的一处摩崖石刻。已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四个大字横排,从右往左;颜体,字高2米;阴刻,深0.2米,左有竖行9字落款:“光绪十七年孟夏月刊”,每字一尺见方。传说清光绪年间,保靖县城罗氏昆仲赴省乡试前,其父请人预测儿子乡试结果。那人站在迁陵河码头看了一番后说,罗氏昆仲文理通达,应试并不艰难,唯家乡有大山阻隔,恐文运不开。破解之法是在城北酉水码头对岸崖壁上刻“天开文运”四字,祈求文曲星保佑。罗父依言,请来工匠扛木立架,清理崖壁,刻字祈愿。初选何绍基字体,嫌其骨风清瘦,不足醒目。改选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字体,三次放大上壁,再行刻凿。六十余日后,大功垂成。这年罗氏昆仲果然同科中举,传为佳话。一百多年前(公元1891年4月)保靖罗氏昆仲的念想,虽已成为一件文物,然而她更像是一双眼睛,一双充满期望与渴求的眼睛,注视着保靖的每一个后来人。

  “天开文运”四个大字临江悬壁而刻,融汇了酉水河的一种灵气、传说,许多人就是念着这种灵气,借助这种精神,从酉水河畔远往他乡谋求发展,功成名就的人很多。通古今文史,教天下英才的毛泽东的国文老师袁吉六;伐木造船、转战江浙、屡建奇功,赢来“东南战功第一”的彭荩臣;追求真理、慷慨就义的革命先驱姚彦,等等。还有一代文学大师、乡土文学宗师沈从文先生也是暂居此地著文感慨湘西之后,在这双大眼注视下登舟离开湘西、走进北京、走向世界的。

  历史岁月洗涮着酉水沿岸的悬崖石壁,淌淌而流的酉水浇灌着河畔两岸子民的灵魂。“天开文运”就是一种灵魂,注入沿河岸边千千万万的人们的思想,滋润着酉水河畔这方山水,养育着许多文人作家、书画艺术家。保靖县城因“天开文运”而灵气,“天开文运”为保靖城而增辉。记得一位朋友曾撰文说过,谁与此城共久长,我想,“天开文运”将与此城共长久了吧。自从文人将它刻在迁陵码头对岸的悬崖后,保靖从此便开出文运大采来,雄文风涌,人才辈出。

  又是一个夏天来临,我有机会来到了酉水河畔,重踏保靖这块土地,再见这方风土人情,山水风景。面对日见消瘦的酉水,人们为了改变农村落后的交通条件,不惜炮山轰石,硬是在“天开文运”摩崖石刻的山崖上砸出一条乡村公路来,危及着“天开文运”的存在。伫立迁陵古镇河码头,目睹河对面的摩崖石刻,不仅让我想起了许多许多。一个念想不由从心底里浮出,发展是社会历史形势所趋,也是我们的所求,但是为什么人们不能在继承历史的传统上去发展呢?在保存旧有的文物基础上去开拓去发展呢?难道一定要在破坏的前提下才能发展前进吗?“天开文运”表面上看起来,虽然只是四个刻在悬崖上的汉字,然而她却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历史文物,也可以见证酉水河两岸社会进程发展中的一段历史,她也算是一种非物质文化的遗产吧。让我们好好地来保护她吧,以便让后来或者未来更多的人们能够在酉水河畔来目睹她的风采,不要让后人只有在历史的书堆里去寻找“天开文运”的遗憾吧。

  保靖县城虽小,但她的历史年龄却不小。迁陵镇算起来也可以称得上是酉水河流域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小古城了。尤其是山水相连的龙山里耶秦简的出土面世,更是将她的历史追溯到更加久远的时代。我们生活在小城里,就得熟悉和了解小城,朝夕相处,彼此了解,这样才能和睦相处,增进彼此间的感情,相互间的友谊。当我们熟读小城的历史时,解读小城的文化时,就更要细心地去呵护小城那曾经拥有的一切,还有那酉水河畔悬崖上的摩崖石刻“天开文运”。保护它,就是保护文化,就是保护迁陵镇的历史,就是保护保靖城的历史。保护它,就是让酉水文化的灵气在小城里保存得更久更久;保护它,就是让酉水文化的灵魂在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保靖子民的头脑中永久沉淀,永远存在,永不飘移;保护它,就是要让保靖城未来更多的子民们沐濡她的灵气,为子孙后代造福,为人类祈福。

  每到一次保靖,自然就会留下一种思念。这种曾经拥有的感觉,让我记起一辈子,也会让我怀念一辈子。因为小城里留下了我的思念,留下了我的梦想。因为在小城里生活过,居住过,留恋过,思念过,多多少少地也沾上了保靖城里“天开文运”弥漫的灵气,才有机会离开它而到别处的地方谋生求存的;因为有了它的灵气,才有了到外面闯荡的勇气和自信。

  往事如烟云,岁月如穿梭。逝去的东西难于追回,珍惜已有,保存好我们现有的文化精华吧,算是给后人积点善缘,无愧于天,无愧于地,无愧于心。愿“天开文运”永在,愿“天开文运”的灵气永存,愿她与保靖小城共久长。

  简讯:2010年2月,宋涛散文《苗乡情》被北京《当代写作》杂志刊登。

  20 10年5月,宋涛长篇小说《湘西事变》获全国第二届中山图书奖。

  2010年6月,宋涛散文《酉水源头探秘》获全国散文论坛大赛一等奖。

  2010年7月,宋涛文学创作事迹入选《中国散文家大辞典》。

  2010年8月,宋涛散文《天开文运是一部书》入选《中国散文家作品集》。

  2010年9月,宋涛中篇小说《湘西轶事》获全国小说笔会中篇小说三等奖,并被《小说选刊》杂志刊登。

  2010年10月,宋涛获中国当代散文奖

  2010年11月,宋涛散文《酉水源头探秘》入选《全国散文家精品集》。

作者:罗应奉

编辑:易果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国保靖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