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评陈亚丽散文集《梦的翅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时代共名”的创作束缚被打破,被解放,中国文学的创作进入了一个多元并存的历史发展新阶段。表现在散文创作领域,则涌现出所谓的文化散文、大散文、晚报散文、小女人散文、女性散文等不同形态的散文创作,它们纷纷登台亮相,散文界一片欣欣向荣。在这些散文创作中,不乏湘西女性作家的身影,她们是龙宁英、陈亚丽、聂元松、刘萧、谢彦秋、九妹、关洁、张莉、张静珊等等。这是一支美丽的散文创作群体,人美、文美、情更美。陈亚丽继《春天的旋律》之后的第二部散文集《梦的翅膀》就体现出这样的“三美”特质。另外它也不乏小女人散文具有的世俗化的另一面,同时又深受传统文化的浸淫,体现出独特而又朴实的艺术风格和小女人的美丽哲学。
说陈亚丽的散文属于小女人散文,主要表现在题材内容上。其文章选材非社会历史、政治、经济等重大事件或社会热点焦点问题。陈亚丽大多写家庭、亲情、邻居、流浪者、上班族等,表达的多为一些个人的小感悟、小满足、小感慨、小回忆。文章善于从小处着眼,平常之处显现观察的仔细。文章情感朴实无华,能吸引读者一口气读下去。就如和一个老朋友聊天一样,自然平易,酣畅淋漓。例如文集首篇《为心灵点一盏希望的灯》,用典型例证和议论的方式道出对“心灵幸福”人生追求的感悟与肯定;《为小草写真》显然是借物喻人,为卑微美丽如小草一样的小人物不平命运叫屈;《在现实与回忆的交织中》通过现实与回忆的对比彰显自身对个人成长命运、现实人际关系学的感慨。《敲在心上的太阳鼓》通过描绘苗家女子尚鼓习俗,表达对苗族人民团结勇武、洒脱自信的民族精神的溯源与赞叹。等等。把它贴为小女人散文标签,但它又不完全具有沿海粤沪、江浙那类“小康型”散文特征。陈亚丽散文充斥着市民生活所特有的生活气息,淳朴、温馨、平淡、可亲,属于居家过日子的那一类。没有不食人间烟火,决不刻意追求故作高雅状或作富婆
矫情状。与“老男人散文”的深沉或富于洞见相比,女作家陈亚丽散文一贯的明朗、本色之美给人印象深刻。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一条小溪,明澈见底,即使浅吧,但是却浅得清澈。倘是烂泥潭,谁知道它到底是深是浅呢? 也许还是浅点好。”这话很适合评价陈亚丽这些小女人本色散文的创作情况。陈亚丽在文集《后记》中也坦陈:要表达的如我一样的“本色女子”在世俗生活中“所体会到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
现代女子陈亚丽散文表现出来的文化品质则较接近于传统文人的气质。即追求安逸、自然与和乐之美,她的散文就是小女人的美丽哲学及其表达。她的散文虽也涉及一些现代性话题,如女性的独立自尊,但诸如家庭和睦、夫妻和谐、怜爱弱者、敬重长者、感花伤怀、见月言志等主题贯穿始终。显然,这些主题深深打上了诸如仁义悌孝、忧国忧民、寄情山水等传统文化的烙印。陈亚丽在《后记》中自叙其为人为文道德观是:“对弱者的同情,对劳动者的敬仰,对普通人的认同,对身边人的理解。”看来,这些道德观与传统文化精神是并行不悖的。《雪孩子》可说是表达其“爱的道德观”的典型之作。文章通篇运用联想,从天使的女儿,联想到“我”生女儿,联想到母亲生“我”,再联想到沿街乞讨儿,反复铺叙母爱博大无私这一人类永恒的主题。《畅饮芬芳的爱情》歌颂了平凡夫妻相濡以沫,犹如野菊花般纯净简朴的爱情美。《一夜春雨淋湿我的忧虑》则表达了“心忧天下无房人”的人间大爱了。《老鹰捉小鸡》则是成年人童心之美的最好表达。等等。总之,陈亚丽散文执着表现的 “爱、美、童真” 的主题,使她笔下的世界犹如一个纯美的童话世界,一个古代中国哲学家们孜孜以求的“大同”理想世界,它固执地拒绝人世间的假丑恶。与冰心女士用“爱的哲学”构筑的文学世界可相媲美。
当然,陈亚丽的散文也有其局限,就是视野不够开阔,过于甜美和乐,对于生活的理性思考还不够深入。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就是一个矛盾的共同体。万事万物之间存在联系、矛盾与差异,惟其如此,才需要认同;才提倡和谐。在后工业时代的当下,作为一名作家的审美胃纳不能仅仅停留在只见农业文明时代的杨柳依依,而对后工业时代中由科技泛滥带来的都市病视而不见,对生态文明的窘迫处境坐视不管……试问,“乡土”如今还有几块净土可供诗人吟咏、散文家抒情?写“太阳岛”的那篇过于溢美。(也可能是作家没有写清写作时间而引起的误会)据我所知,10年前太阳岛风景如画,如今污染严重,一切美好只是幻像罢。人文关怀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形而下层面,我们可能需要适当的多仰望一下“星空”。以上探讨的是《梦的翅膀》中占70%篇幅的《七彩生活》》《人物走廊》《纵情山水》《行走四方》抒情散文部分的作品。
在这本文集中占30%篇幅的《网络热帖》、书评之类的则明显属于议论性散文。在这些文章中,我们领略了陈亚丽的热情和湘西人特有的火辣而又善良的个性以及她的另一幅写作笔墨。在这些议论散文里,我们看到她在评说时理论水平的提升,如评价田耳小说《一个人张灯结彩》、谢宗玉的散文等;也看到她与时俱进的另一面,如上网撰写博客、网络跟帖等。我们期望陈亚丽在未来的岁月里创作更多更优秀的作品。
作者:姚艳玉
编辑: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