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那么感动了,那么真真切切眼眶发潮、鼻翕发酸的感动。
一个单位或部门的领导调动、离任、升迁,工作近四十年老同志、老党员的我,看了不少,经历不少,迎来送往,总觉得是家常便饭之常事、之平事,抑或是淡事。无外乎,为来者高高兴兴开个欢迎会,为走者热热闹闹办个欢送会。若遇调离,那个时候,大家亦真亦假皆一律表露出情深难舍,撇下平时之不快、不默契,和和气气,满脸笑容。调离者作一通过来工作的表白或检查,欢送者则真真假假一番吹捧、歌功颂德,然后大家兴高彩烈走进酒馆,灯红酒绿、杯盏碰响,伴着一连串顺耳之语,海砍一顿。再然后,醉意朦脓,尽情歌舞一番,至兴趣已尽,各自散去。再然后,皆心安理得,就此完事。
然而这次,多年来这种疲痹、麻木之神筋被狠狠的揪动了,着着实实很是让我这老者难以平静起来。
那天,全战线召开党员大会。他要走了,离开与大家朝夕相处、同甘共苦、共同战斗的岗位。平时交头接耳,此时全场鸦雀无声,静得连掉根针也清楚可听。是的,此时此刻,人们都从内心涌动起一股难以分舍的情流。回想短短三年多的时间,他的言行,他的表率,他回家乡工作的执着认真、勤政廉洁,对同志们的坦荡相处、诚意相待,对下属的真心关怀、亲近相帮,皆历历在目,此时突地要走了,怎能叫人割舍?他说:“四年前,我带着眷恋、带着责任而来,今天,我带着感激、带着不舍而走,看到一张张熟悉而亲切的面孔,回想一桩桩经历的鲜活往事,许多话语、许多感慨,许多情感都难以言表......”。坐在台上,他就这么如同与兄弟般推心置腹的话别,台上台下早没了距离,一股暖暖的友情、亲情在款款流淌。
那时,他在州府一个优越的单位工作,一家生活其乐融融。当组织找他谈话要他离开小家下来时,在外读书、工作21年的他,只表了一句态:“感谢组织的英明决策,能让我回家乡为我的父老乡亲服务,莫说担任职务,就是让我看大门我也愿意”。对家乡的深情,对父老的眷顾,爽朗的不能再爽朗了,质朴的不能再质朴了。是的,他是一位极重乡情的家乡儿子,是一位极重乡亲的保靖干部。那时,还在外面工作,在驱车回家的路上,看到步履蹒跚的老人,就要把小车停下,将素不相识的老人请上车,顺便送往家中。(如今大官小员有几个能做到?)......
在道别的会上,他深情地说了三句话:“不管以后身在何方,我永远感恩家乡,永远感谢大家;永远眷恋家乡、永远不忘大家;永远祝福家乡、永远祝愿大家。因为家乡是母亲生我养我流过血流过汗的地方,我与这块土地有着割不断的血脉;因为大家与我朝夕相处共同工作三年多,相识、相处、相知、相助,是我人生经历中最为难忘的时光”。字字心,声声情,他的喉头哽咽了,眼眶发潮了。
对家乡的情,那是真挚的,对家乡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因为工作繁忙,他曾数过家门而不入,为此妻儿就生出一些抱怨。可他却爽朗朗地笑着回电:“我是属于保靖的,属于单位的”。完了,又很玩笑地对妻子说:“放心吧,最终还是属于我亲爱的妻子和儿子的”......
农村出生,就有一副淳朴厚道的秉性,就知道艰难、就知道疾苦。他是一位十分孝顺的孝子。乡下的母亲在世时,家有兄长姐弟,已是副处级领导干部的他,抽空回到家里,总要端着热水为母亲洗脚,修剪脚、手指甲,细心为老人捶背揉肩,乖巧地如同真纯的小孩......
是啊!一个好的孝子,一个满有孝心的人,自然就有丰富的情感细胞、纯朴的眷顾情愫,就会懂得对社会的炽爱,懂得对工作的珍惜,懂得对家乡的回报,懂得对人民的付出。
心怀敞亮,胸襟豁达,以诚相待,平易近人,与其共事、工作,心顺气畅,得心应手。“愿为知己者死”,在现代文明进步的社会,虽有些低俗之嫌,但也不乏有一定的世间哲理。也难怪他的一位十分精明能干且也十分挑剔的助手临别时动情地感慨:岗位上,是一位敬重的好领导;工作时,是一位亲密的好同志;生活中,是一位知心的好朋友......
然而,他要走了,带着大家的不舍走了。
然而,他该走了,他该走到更为重要的岗位,走到更为宽大的舞台为他的家乡出演清廉勤政、亲和爱民,对家乡拳拳回报更为动人的剧目。
我相信:好人一定有好报!
我祝他:踏着家乡的泥土一路前行,永远站立在我们的心头!
作者:龙顺成
编辑: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