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不该冷落的风景

作者:龙明勇 编辑:易果 2012-02-07 16:13:51
—分享—

  湘西凤凰南长城的碑文里刻写着这样的文字:“南长城,源于凤凰阿拉,端于保靖涂乍”。我的故乡涂乍“马路”村,是个南长城遗址保存完好的土家山寨。

  

  一条南长城,一头连着苗疆凤凰,一头连着土家山寨。故乡马路与凤凰一样,其文明离不开石头离不开长城。

  “马路”山寨因石因路而得名。

  乾州到保靖的209国道,是抗战时国民党由南京撤退到大西南时修的。在此之前,由乾州去保靖必捷径“马路”这个土家山寨。吹散掩盖历史的那些尘埃,就会发现数百年前的那条官路。那时的官人、商贾、布衣要从乾州来保靖做官赴任、营生讨吃,必然要走振武营、龙鼻咀、葫芦寨、马路村、花桥、岩板桥,到了接官厅就算是到了保靖。

  这一路,那时空,可没有振武营“酒鬼酒”的馥郁之香,没有龙鼻咀的火车长鸣之声,没有长潭河里的人力车船。那时空,有的只是振武营、马路坡上“老城”的狼烟、牛角号声,哀怨的思乡长笛,有的只是葫芦寨墟场边毛泽东国文老师袁吉六家族的“十里荷香”和朗朗书声,有的只是马路寨子里梯玛敬神驱鬼的身影。

  “马路”,这个小小的土家山寨,在过去的几百年里,有幸成为历史的一个支点。懂得包容的马路人,不会辜负历史。他们为了赶路的官人、客商走得顺当顺风些,就地取优质石板,铺就了一条宽宽的青青石板路。官人、商贾走在这样的路上,就感觉石板路碗如一条行车走马的大道马路,于是人们口碑相传,“马路”就成了这个土家山寨的地理符号。

  

  “马路”作为一个村庄的名字大大方方地走进了历史。“马路”作为湘西历史上的一个支点,时刻准备着承接更加波澜壮阔的历史。

  大明万历皇帝,为了镇住湘西苗人,开始学着秦始皇的样子,遣人在湘西凤凰的险峻山脊、重要据点上修建“苗疆边墙”。

  湘西“改土归流”时,康熙大帝为实现一改湘西的土司制为流官制,彻底镇住湘西,就想出了筑墙屯兵,分割统治,把湘西苗疆南北隔离起来,按他心里设定的“苗不出境,汉不入峒”政治构想,修建了无数碉楼、屯卡、哨台、炮台、营盘,进一步延伸了明代“苗疆边墙”。

  那时那世,雄才大略的康熙大帝没有想做做不成的事。几年后,一条长190公里的苗疆边墙,便绕山跨水,龙蟠在大山大岭的山脊上,雄踞湘西的重镇要冲。于是,湘西“苗疆边墙”便雄伟起来、便魏峨起来,天长日久地耸立在历史的烟雨中。康熙大帝完成了修筑“南方长城”的梦想,但天不佑人,直到他驾崩后六年,也就是雍正六年,湘西保靖才走完“改土归流”的所以程序,才被纳入清朝统一的流官政权管理体制,才成功助推了湘西历史的发展。

  

  “马路”作为“南长城”的一极,在那段历史里就有了用石头砌成的老城、碉堡、关卡。

  “南长城”北端的兵城很雄伟地站立在“马路村”的后山之巅。兵城站立的地方叫“卡扎屋脊”。“卡扎屋脊”,老土话,意识是很高的地方。“孟姜女”丈夫的后人,在军士的鞭策、咒骂之下,把一个个笨重的青石搬运到“卡扎屋脊”之巅,然后垒起来砌起来,于是在“卡扎屋脊”之巅,便有了高三米,底宽2米,墙顶端宽1米,方圆1公里的兵城。兵城内部用石头分隔成军官室、士兵室、马厩、弹药库、食堂。当年驻防在这座兵城的军士在尽一个军人的本份之余,不知他们留没留意眼前的风景。

  站在“卡扎屋脊”的兵城上,往前眺望:融进你心眼的风景是苗疆圣山“吕洞山”,造物主神奇般地在一座大山上开了两个“口”字,两“口”重叠为“吕”,“吕洞山”真是一座神奇的山。“马路”山歌手用歌声画出了“吕洞山”风景,“花在对门岩上开,我想摘花无路来;想变蜜蜂慢自飞,想架天桥无处岩”。用歌声描写了吕洞山人丰富的生活,“吕洞山下是苗人,苗人喜爱穿罗裙;风吹裙动人亦动,裙动情来人动人。”向后鸟瞰,一片云海在你脚下时而蠕动时而蒸腾,让你有一种在云之上月亮之下做回神仙的感觉。云海散去,眼光落脚处是几十里外的保靖县城的靠山天堂坡,更远的地方是永顺的光棍山。站在“卡扎屋脊”极目楚天,你的眼光没有遮拦和阻堵,你的眼路顺畅且遥远,那种感觉真得很“爽”。有一次,我陪一个我叫他做舅舅的老人去老城散心。没有文化的舅舅放眼之后,舒服之后,竟然讲了一句很文学的话,“这地方好高,一眼看去满眼的中国”。

  兵城的左翼,是一个青石砌成糯米粘成的布满枪眼的碉堡。兵城和碉堡相互策应,扼守着苗人外出的天险路径“马路坡”。说马路道路宽得可以行车走马,是说“马路寨子”去保靖的大路。从苗乡葫芦寨走马路村,必经天险马路坡。从葫芦寨出脚,涉十五里水路,过十八道河,才来到马路坡山脚。从河谷往山望,广袤辽阔的天空变成了一条细小碗蜒的线天,起脚上坡与登梯上天没什么两样,所不同的是有几处险地宽窄只可容脚。守土守城的军士,为防苗人闹事,在半山腰上用青石修砌了两道路卡,在卡边栽种了隐匿藏身的柏树。马路坡之险,远不止我一人领教过。1925年3月,川军长衫将军熊克武率领大队人马,从四川去北京给孙中山吊孝,走到长潭河时,刚巧接到时任保靖教育长的马路坡人彭朝南的书函:“诚告大军,马路坡山路崎岖,人马难行,大军若沿河而上,则畅通无阻……”看完书信,熊克武迷惑地举头往山上一望,警卫敏捷地半空接住熊克武掉下来的军帽。于是,熊克武鞭一指,大军便沿河而上去葫芦寨了。

  

  康熙大帝派人在“卡扎屋脊”上修建的兵城,高大气派地站立在山之巅。其实,这驻军的城墙完全没有资格傲视马路山寨。论资历“马路”百姓修建的围墙的历史远比官家的久远。山高。风大。岩多。匪多。这些特殊的地理人文,注定“马路”的文化与石头有关。不知是为了防匪,防风,还是为了防火,马路山寨家家户户用当地取之不尽的石头,把围墙筑得老高老高,高高的围墙连接在一起,便形成了一条条又深又长的石巷。马路人就在这石头围成的圈子里做着自己的梦,传统着自己的文化。

  在马路山寨石头围成的“石头城”内哪家有个大务小事,时常有十个八个得道梯玛头戴凤冠帽,腰围八幅罗裙,根据法事的需要,八宝铜铃、师刀、笞子、牛角、长刀、惊堂木等法具在梯玛手中变戏法一样粉墨登场。说到马路村梯玛文化之盛,也许你不相信,马路山寨有两个自然组还以其职业特点,叫做“梯玛区”呢。团近七里八乡哪家要建屋起房,必请梯玛罗盘山水,测算吉日。哪家小孩生病,必请梯玛发功施法祛灾去难。哪家老人过世,必请梯玛超度亡灵赶鬼敬神。哪家若有亲人客死他乡,自然要请梯玛千里赶尸,帮助亡人魂归故乡。

  在马路山寨石头围成的“石头城”内,时常可以看到寨子里的男女坐在木椅上、岩墙上、吊脚楼,莺口流珠,山歌问答,一代又一代土家歌郎、歌王就这样从这块土地从岩墙的石头缝缝里长了出来。你看,马路村的歌郎秦齐文走在清代古丈滥田水井湾的路上,碰到菊花、金花、银花、荷花、翠莲五个洗衣的姑娘。金花挑逗秦齐文,“秦大哥,听说你去年丢了嫂子,你能把我们姐妹5人的名字连地名唱出来,你爱我们那个,那个就跟你成家”。曹子建要七步才能成诗,秦齐文开口就唱:“荷花出水嫩鲜鲜,喜有金花超翠莲;菊花银花都乖巧,偶遇滥田水井湾”。秦齐文以歌传情,用一首山歌就把金花唱成了自己的女人。马路人爱唱山歌、会唱山歌在湘西是出了名的,并且一代又一代山歌的香火从未间断。秦齐文、杨光万、彭勇仕凭歌声走进了《保靖县志》。

  五

  北方长城也好,南方“苗疆边墙”也罢,即是历史的产物,他必定属于自己的那段历史。当历史的硝烟散去,当长城和墙的防控功能丧失,它们很容易让人忘记。大清亡国后,南方“苗疆边墙”也走完了他本身的历史使命。到后来,听说寨上“马路”“卡扎屋脊”上兵城,住进了一户躲壮丁躲土匪的梁姓人家,他们的子孙就是我说到的“满眼中国”的那个舅舅。解放后,舅舅一家也从老兵城搬回寨子里了。再后来,又一户龙姓人家在兵城里种上了苞谷。

  石头作为一种工具,容易被人遗忘,但作为一种文化是不会让人遗忘的。即便是暂时遗忘了,总会有让人再记起的时候。

  “苗疆边墙”在历史的烟雨中荒凉沉睡了几百年,直到2000年的春天,“苗疆边墙”迎来了一双智慧的双眼。北京来的罗哲文教授拂去“边墙”身上的尘埃,将一段真实的历史还原展现在世人的眼前,并且他管“苗疆边墙”叫“南方长城”。“南方长城”,清清亮亮的沱江,古色古香的凤凰古城,还有弥漫在古城里熊希龄、沈从文留下的文化气息,世界的目光便如鱼如水流向凤凰。如织的游人把“湘西凤凰”旅游成了“天下凤凰。”

  作为“南方长城”的一极。“马路”坡关卡边当年栽种的柏树已长成合抱之木,只是柏树的主枝因为雷击光秃秃地向天发问。左翼碉堡上半部岩石已被老农就地取材砌成土坎,碉堡的下半节被村民变成了饲养山鸡的鸡笼。老城兵营,城脚长满了茅草和棘藤,好像在极力护卫着什么掩盖着什么;城内老农栽种的苞谷在晚风和夕阳里摇曳,好像在嘲笑落寞的石头。孤独落寞的石头上长满了青青的苔藓,在风中雨里在夕阳晚唱里呜呜作响,好像一个老人委曲地哭泣。那在风中雨里呜呜作响的石头好像在诉说:怎么就没有一个有学识说话算数的人来“南方长城”的这一极走一走看一看。石钟山的石头,因一个叫苏东坡的人出名;曹雪芹把一块有点传奇色彩的石头打造成经典的文学红楼;一块小小的曾砌在猪圈上丑丑的陨石,因为贾平凹进了文章;南方长城的南端凤凰因罗哲文而名达千里万里。好想知道,“南方长城”的北极“马路”,又靠谁把马路人的“马路”变成“天下马路”呢?

  前几年,旅游公司的人来到“马路”“卡扎屋脊”上的老城,那些人围绕老城转了又转,看了又看,最后留下一句“可惜交通不便”,走了之后就没有再来。

  前两年,旅游局的人带几个民工来“卡扎屋脊”老城,砍掉了城墙断垣残壁上的茅草和棘藤,照了几张相走了。

  这些天,只有我和曾经在里面生活过的那个舅舅,还有种苞谷的老农时常来老城转悠。

  “南长城”的北端,写满历史的“马路”老城墙,你什么时候不再被人遗忘和冷落呢?

  我问城墙上落寞孤独的石头。石头说我,你不知道我是石头?

作者:龙明勇

编辑:易果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国保靖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