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中篇小说《到人民家里去》主人公陈三毛
再次一口气读完湘军作家姜贻斌的中篇小说《到人民家里去》,有一种如释重负的快感。但内心却久久无法平静下来,因为脑海中一直回荡着陈三毛陈进生陈克思陈老师陈主编陈经理陈厂长(或许还有更多封号)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并不时对他的人物命运进行着种种创造性的设计和猜测……
一
一般说来,优秀的作家往往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独特理解,把日常现象集中起来,进行由表及里的开气和去芜存菁的提炼,创造出制定环境中的典型艺术形象。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是这样,姜贻斌同志笔下的陈进生也是这样。读完《到人民家里去》,我就感觉陈进生好像就在身边,又似乎不在身边,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最初,当“我”和牛肉在小县城浪荡时,在人们眼里,我们无疑是一个水老倌的形象,至少对燕妹子来说是如此。而那个后来拥有陈克思陈老师陈主编陈经理陈厂长如许多称号的陈三毛陈进生则是另外一副模样:“他一年四季留着一头长长的头发,那头发有点自然卷曲,淡黄色。他在冬天总是穿着一件蓝色的学生装,颈根上围着一条粗糙的咖啡色围巾,围巾在胸部前面长长地搭下来,就像一个地下工作者……光在装束上,就可以看出他与我们不是一路人。”的确,在“我”和牛肉眼里,陈三毛陈进生就是一个志向高远、心比天高的人物,他的脑袋永远倔强地高昂着,他的胸部也永久地笔挺着。他目空一切,对人总是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神情。尤其是当我们拿燕妹子寻开心时,一看到陈三毛陈进生那咄咄逼人的气势,一看到陈三毛陈进生眼中那充满冷嘲热讽的犀利的目光,我们的所谓刚强就会坦荡无存,并且居然还会感到有点不好意思。更有甚者,我们还一直毫不动摇地认为这个不屑与“我”和牛肉为伍而只找小城里另一个很有头脑的人物张人民讨论人类革命、哲学、马恩列斯毛、文革以及柏拉图、萨尔·李卜克内西、笛卜尔等等的陈三毛陈进生迟早一定会成为一个叱咤风云、扭转乾坤的伟大人物,而且不是一般的了不起,肯定是领袖式的人物。
对于今后一定将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物的陈三毛,“我”和牛肉是不可能望其项背的。但“我”对陈三毛陈进生的前景虽然有时也产生怀疑:因为陈三毛陈进生的父亲只是一个死拖板车人,母亲也是一个死卖冰棒的,而领袖人物绝大多数出身于大户人家,此其一;其二,听说陈三毛陈进生家里有许多书,若是用钱买,肯定是买不起的,因为陈三毛陈进生很节省,从来不乱花一分钱。但是,“我”还是相信了牛肉的话:“也许他陈家的祖坟埋得好,说不定哪天他家的祖坟开坼了,冒烟了,他陈三毛的运气来了,哪怕就是门板也档不住的。”对于牛肉这番话,我无以反驳,因为牛肉的爸爸是看八字的,很有一套本事。况且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夫,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再看那陈三毛,他除了平时严格地要求自己,也很注重磨炼自己,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冬天下大雪,“我”和牛肉都躲进家里烤火,恨不得将冰冷的手伸进灶火里,而他竟然穿一条短裤子,用冷水洗澡,拿毛巾把一身的皮肤擦得飞红……像这样能够经受如此磨炼的人物,将来不成为一位大人物才怪呢?!
二
人物,归根结蒂,是环境的产物。一般说来,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是指在作品所展示的典型环境中形成的,具有独特个性而又足以表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阶段、阶层或某些社会关系的本质的人物形象;典型环境则是作品中典型人物所处的体现一定历史时期社会阶段关系本质的特定的环境。读了姜贻斌的中篇小说《到人民家里去》,我们发现,当那块轰轰烈烈的知青上山下乡的运动开始后,陈三毛这个人物形象又充满了新的内涵。在这场运动还没有来临之前,在读者心中,陈三毛是一个自视清高、目空一切、志向远大的一个人物,充满了神秘感。但那场运动来临之后,张为民、陈三毛、燕妹子、“我”以及牛肉的自然生活环境和社会生活环境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时代赋予的产物。应该说,这种时代的变化对于我们每一个上山下乡的知青来说是平等的,但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这种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及后果又绝然不同。相对来说,环境变化对陈三毛造成的影响是最大的,也是让读者难以接受的。张为民经受不住艰苦生活的折磨,第一个开了小差;燕妹子听任命运的摆布;“我”和牛肉仍然顽强地活着,维持着知青可怜的脸面。而反差最大的就是陈三毛。在那场运动开始以前,他表现得很有深度,很有教养,很有雄才大略,是一位用革命理论武装着的年轻一代。自从到了山区插队以后,陈三毛虽然依旧香书,依旧跟那个张人民交流,依旧对“我”和牛肉不屑于顾,依旧一嘴巴的革命理论,但这时候的环境已经使他的行动和言语互相背离。单调的山区农村生活,艰苦的生活环境,那令人窒息的氛围,使他的性情压抑得难以忍受,终于在一个夜里喷发开来,让燕妹子成了他的俘虏。后来,在“我”和牛肉的“帮助”下,陈三毛有条件地跟燕妹子生米煮成熟米饭。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是从现实生活里概括、创造出来的。陈三毛这个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既体现了“文革”期间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普遍的心理特征,即压抑、无奈,又反映了他独特的两个本质特征,即言行不一、自私虚伪。而陈三毛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又是在“我”和牛肉、燕妹子和张人民的衬托下完成的。在那令人窒息的山区农村生活氛围中,张人民脱下革命者的伪装,选择了逃离;燕妹子屈服于命运的安排;“我”和牛肉冷静得令人诧异,虽干一些作奸犯科之事,却终究没有出过事,分寸把握得恰到好处。只有陈三毛这个未来的领袖人物一改过去的高大姿态,开创了让知青们汗颜的“革命事迹”,当“我”和牛肉“兴师问罪”之时,他还大言不惭地说什么“马克思说了,年轻人犯了错误,上帝也会原谅的”。因此,从陈三毛这个人物身上表现出那个特定时代的本质特征。反过来说,如果没有那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陈三毛如果没有下放到那个偏僻的山区公社,也许他的人生轨迹不会那样地进行下去,他的生命底色也许会发一些光亮!可以设想一下:如若没有那么一场运动,陈三毛也许会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陈教师、陈教授、陈主编、陈经理、陈厂长,因为他的起点起码要比“我”和牛肉高。所以,从陈三毛这个人物身上,读者不难看到那个特定时代知识青年的悲剧色彩。
三
那场运动终于结束了,显得十分漫长的六年终于成为过往云烟。新的时代给我们每一个人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大好时机:“我”和牛肉一边在机械厂学打铁,一这拼着老命复习,终于考上了大学;陈三毛呢,先在水泥厂做工人,后来单干开办了涂料厂;就连那个失踪多年的张人民也办起了一雕刻招牌店。按理来说,开放的时代的确给这些青年提供了一个个创业的良机。但读者也应该注意到,这个开放的时代在给知青们敝开大门的同时,同时也在悄无声息地用金钱腐蚀着他们的灵魂。张人民为了赚钱,居然替人私刻公章,终于东窗事发,锒铛入狱。“我”和牛肉虽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但仍未摆脱金钱的羁绊,先分到长沙,后到海南发展,“我”开公司,牛肉进报社工作,在捞到一笔不菲的金钱后才又回长沙。相形之下,燕妹子的命运悲惨一些,但她对金钱的追求很被动,并且只是为了满足最起码的要求—生存。燕妹子跟陈三毛结婚后,先是跟陈三毛办涂料厂,接着到海南办公司(未办成);离婚后,她靠出买自己的百十斤肉体来赚钱,以维持生计。因而,相对燕妹子来说,在她身上较少有金钱的烙印,但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时代对她的打击是最深重的。最耐人寻味的是陈三毛,在小城开办涂料厂后,便到海南发展,以开公司招聘工人为名,骗取了好大一笔报名费;跟燕妹子离婚后,他深居简出,一直想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其实他一直在打着陈主编、陈经理、陈厂长的番号干着行骗勾当,一会儿说自己在炒股票,一会儿又要举办大型国际研讨会,一会儿说自己要主编《世界湘籍名人释典》和《湖南千年风之人物》,一会儿又说自己存有八亿美元,正在寻找投资项目……总之,他总是从事着震动人心的事业。然而他又是一个极度自私和拜金主义者,在跟“我”和牛肉进餐时,从来不掏一分钱;跟燕妹子结婚后生孩子后,不但不给孩子一毛钱,就是燕妹子每个月来月经要买点卫生纸,他同样不给一分钱;即便是对父母等弟妹也都一样地要求:“你们快死点是对人类做出了贡献,因为可以省下许多的粮食了,你们难道没有看见这个世界上已经是人满为患了吗?这是我的血汗钱懂不懂?老子警告你们,下次请你们免开尊口,不然老子对你们不客气。”从陈三毛这些语言可以看出,陈三毛已经自私到了极点,很容易让人一下子想到契诃夫笔下的乞乞科夫、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以及吴敬梓笔下的严监生。然而,陈三毛这个一向以“非暴力主义者”自居的男人,对燕妹子可谓是极其凶狠,用刀砍燕妹子的腿,用烟屁股烫燕妹子那神秘的部位,不准燕妹子哭,如果哭,让家人知道了,就将燕妹子母女一起杀死。离婚时,他一不要女儿,二要燕妹子答应不能向他要一分钱,不然他就不离。由此可见,陈三毛这个人物不仅拥有葛朗台、乞乞科夫和严监生的共性,还具有他独特的个性:残忍。
这也是作者姜贻武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创造出来的一个艺术典型,从而丰富了我国当代文学艺术。更可贵的是,在陈三毛这个人物身上,包含着作者深层次的忧患意识。试想:如果我们身边多一些陈三毛这样的人物,该是多么可怕的事情。陈三毛自小就勤学苦读,可谓学有所成,但他自私、残忍、目空一切,为了金钱竟然不择手段,更可悲可叹的则是他的伪装,是他所谓的高深莫测。这样的人物,同样值得人们去警惕!
总的说来,姜贻斌笔下的陈三毛是一个富有时代感的人物形象,时代的变迁不断地丰富着他的性格内涵,他从自视清高、目空一切、似乎又充满远大抱负,发展到言行不一、虚伪自私,一直到后来的冷酷、无情、极端自私。所有这些,都无不深深地打上了这个时代的烙印。换一句话来说,陈三毛陈进生,也就是后来的陈老师陈主编陈经理陈厂长,是时代造就的一个典型人物,更是时代铸就的一个怪胎!
解读这部中篇小说并不难。小说讲述的是“我”、牛肉、燕妹子、张人民和陈三毛生活在同一个小城里的几个知识青年照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而后又回城各自创业的种种经历,写出了每一个人物的不同时代的不同心态,尤其表现了他们的挣扎、抗争在和金钱社会里的彷徨、浮躁以及扭曲的人物性格特征。但通过层层沉淀,小说当中的人物内涵就如陈年佳酿一般的悠长了……
作者:张发军
编辑: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