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决定命运的600元钱

作者:郭秀峰 编辑:易果 2012-02-07 15:26:00
—分享—

  2005年8月,通过公开招考进入保靖县检察院从事文秘工作至今,工作之余,偶尔会参加麦田计划或其它一些组织、个人组织的助学活动。活动过程中,当别人问及自己的助学动因时,自己经常会跟他们讲一个高中复读时所亲历的“决定命运的600元钱”的故事。

  1997年,我去了离家八里外的一所农村高中——湖南衡阳常宁四中读高中,追逐着自己的大学梦。在家里每个学期600多元都不能按时缴清的条件下,我却在老师和亲友们的鼓励和支持下坚持读完了三年高中。2000年,我参加了第一次高考,由于发挥失常,结果最被老师看好的我却落榜了。不甘心的我,选择了去县城一所私立中学复读。

  靠着父母佝偻着身体四处给人打零工和省下的口粮换来的钱,我勉强读完了第一个学期。第二个学期开学时,母亲东拼西凑给了我三百多元钱。或许是知道父母赚钱的艰辛,或许是一定要考上大学的强烈愿望,让我在学习上更加努力了。一个多月后,学校组织了一次月考,自己第一次进入了全班前20名,一向薄弱的数学较以前有了较大的进步,英语竟第一次考了110分,而自己的强项——政治、历史也得到了较好的巩固。通过这次考试,自己更加坚定了参加高考的信心。

  就在我和班上其他同学一样努力向高考冲刺时,却突然发现家里给的钱快用完了。为了省钱,我去批发部买15元一箱的方便面,一箱方便面27包,早餐1包,中晚餐2包,就这样每天对付着勉强又熬了半个月。此时,学校也开始催收资料费、高考报名费了。尽管父母在去学校之前就说过,要等家里喂的那头猪卖了才有钱,而那头猪我走时才只有六七十斤的样子,我回去也拿不到钱,当时我还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回了趟家。

  回到家里,父母跑了村里十来户人家才借到50元钱。当母亲把钱交给我后,我告诉她说:“这次学校光资料费、高考报名费就要四五百,这点钱根本就不够。”母亲无奈地说:“崽哇,看来你确实没那个读大学的命啊,家里确实没钱,你干脆出去打工算了吧。”坐在一旁的父亲听到话后,默不作声,只是点上一根旱烟“吧嗒吧嗒”狠劲地抽着。良久,他说:“实在不行,你到隔壁那个在县城做生意的胡叔叔家里先借点,等家里卖猪了再还他。”虽然读高一的时候我向他家借十块钱都被拒绝了,但是我还是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去了,结果果然被拒绝了。

  难道我真的没有那个读大学的命。我不甘心,就算自己上不了大学,但是我起码也要考上大学。此时,我突然想起了自己在四中读书时教了我三年历史的郭志强老师。在我复读时,他再三说过,今后如果有什么需要可以去找他们。在四中时,郭老师给予了我不少关心和帮助,也给我借过一些钱,但毕竟当时我还是他的学生,可是现在真的要向他们借钱,还肯借么?但这或许是我唯一的希望了。我在县城开往四中的车站前来来回回地徘徊了几个小时,最终还是上了一辆去四中的车。

  到了四中,我找到了郭志强老师。在一番寒暄后,他问我:“今天你们学校没放月假吧,怎么跑到这里来了呢?”我沉默了一下,鼓足勇气说:“学校催交报名费、资料费了,家里现在连我的基本生活费都没法保证,因此我想向您借点钱”。“我只能借300给你,因为最近小孩生病了,去年又买了套集资房,不过我建议你可以找你原来的语文老师——邓鸿成老师,他现在调到县城教书去了,家里又承包了个柜台做生意,如果他不肯的话我帮你担保。” 他说,然后递给我300元钱。

  似乎没说什么感谢的话,我怀揣着借来的300元钱,上了一趟回县城的车。下车后,已是下午五点半,在邓鸿成老师所在的那所中学校门口,恰好碰到了他骑着一辆自行车正准备回家。当我忐忑不安地向他说明来意后,他要我跟着去了他妻子所承租的一个柜台前,其妻从钱包中抽出了3张100元的整钞数了两遍后给了我,轻轻地说了一句:“钱,慢点还没关系,但是今年可一定要考上大学啊,邓老师在家可说起过你好几回呢”。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没想到在毕业后,自己的两位老师还是如此信任、关心我。

  借来的600元钱不仅帮我交清了各项费用,而且一直勉强解决了到高考时那段日子的温饱问题,让我能够安心地准备高考,并以超出本科线14分的好成绩考上了吉首大学政法学院法学系,而那时已外出打工的哥哥恰好积攒了几千块钱让我得以顺利入学,最终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就我而言,虽然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一些坎坷和磨难,但是我始终坚信只要自己不抛弃、不放弃,生命中一定会出现奇迹,比如那决定命运的600元钱。

作者:郭秀峰

编辑:易果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国保靖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