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6月,中国成都非遗博览交易会现场绘画 摄影者:彭举胜
苗画作品:双凤朝阳 摄影者:梁德颂
梁德颂 男 苗族,1964年11月出生在水田河镇白合村。白合村是典型的苗族聚居地,这里的苗族风俗保存完好,苗族服饰上的绣花大都是苗族妇女们自己所绣,因此,从他记事开始,就看到父亲(梁永福)常常给别人画绣模。
父亲作画时,他就待在父亲身边,看父亲作画,慢慢地跟着父亲学习绘画。从没间断过对苗画技艺的学习。自己经常在废纸上用毛笔画画,其图样多以生活中常见的夔、蝶、鱼、鸟、虫、虾、蝙蝠、喜鹊以及花卉(桃花、李花、杏花、梅花、荷花、百合、牡丹)、桃子、石榴等为主,再配以想象中的龙、凤、麒麟。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已经知道把苗族的氏族图腾和崇拜紧密联系在一起,例如,喜鹊噪梅、双凤朝阳、五谷丰登、鸳鸯戏荷、鱼水相怜等题材,反映古老先民的部族迁徙沿途住地概貌的几何图纹,与民族命运很好地统一起来,如自然界中的山川、河流、云霞、日月、人物、建筑物、传说中的仙人善神等,通过这些图案,美化自己,反映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通过父亲50多年来的创作和影响,再加上他在苗岭山寨生活30多年,对民俗的积累。他们的苗画已经越来越被有识专家认可,为了使苗画这一工艺得到更好的展现,他不仅在布上画,慢慢地也在渲纸上画,这是对他运笔功底的又一次考验。他的苗画作品,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收藏者不计其数。他也先后参加了国家、省、州各类的精品艺术展,得到专家和同仁们的好评。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梁任生教授从2004年至2009年先后来他家三次,考察和研究他家独特的苗画工艺。2009年初,为梁氏四代传承的苗画工艺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并为他们苗画工艺的推广和传承指出了一条可操作性的路子。保靖县的美术协会,还特意成立了以苗画为主的苗画研讨会,经常和他们一起探讨苗画的传承和发展。
近前来,他和他的父亲在吉首市还专门开办了一个苗画室,脱产进行苗画的创作。前来订购的爱好者不计其数。
(保靖县非遗中心 彭秀莲整理)
来源:保靖县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
编辑: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