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糕是土家族地区一种风味小吃,将米浆油炸而成。食用时,可现炸现吃,其味香辣脆软,亦可放入锅中煮软了吃。每逢年节之际,土家族人都会制作耳糕,以祭祖敬神,或馈赠亲友。在土家族人家庭里,几乎户户都有人会炸耳糕。炸耳糕工序相对简单,很合土家族人口味,且耳糕呈圆形,象征“圆满”;色泽金黄,象征“富贵”,所以耳糕已成为土家族人逢年过节敬神赠友必不可少的食品。

耳糕的历史起源已不可考。相传张古老、李古老开辟天地到一半时,气力耗尽,无法继续工作。此时神灵指点道:吸收日月精华可恢复气力。于是张古老吸收日之精华、李古老吸收月之精华,遂气力大增,完成了开天辟地的创举。后人为了在做农活时及时补充体力,效仿张古老李古老,将自己的口粮做成日月的形状和颜色,逐渐演变成今天的耳糕。
耳糕体积小,便于携带,食用方便。早期土家族人将耳糕作为作农活时的干粮。由于耳糕味道好,且营养充分,能够及时补充人的体力,遂走上了土家族人家的餐桌,成为主食的一种。
解放初期,保靖县城出现部分个体耳糕商贩,他们把摊点定在饭店、面馆旁,或街边、凉亭里,价钱便宜,很受欢迎。路人或边走边吃、或泡在面汤中吃。

在众多的“炸耳糕人”中,以“梅花欧家”为代表的几户人家炸的耳糕最为出名。从早期的欧光禄、欧忠仕,到如今的欧宏庄,已经历了3代传承。同时,“迁陵杨家”、“普戎彭家”等家族代代相传的炸耳糕技艺也很受群众欢迎。
上世纪90年代至今,炸耳糕传统技艺传承出现很明显的断层。不论是家庭里,还是街道上的摊贩,炸耳糕人的年龄均在60岁以上,年轻人外出务工者居多,且均不愿学习炸耳糕技艺,导致炸耳糕技艺濒临危机。
在为数不多的会炸耳糕的中青年中,“梅花欧家”的传承人欧宏庄便是其中的领军人物之一。1962年出生的欧宏庄,从小跟随父亲学习炸耳糕技艺,20岁时,他炸的耳糕已经闻名梅花乡。如今,欧宏庄在县城内设的耳糕摊点已是县内人气最旺的耳糕摊点之一。

编辑: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