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来源:中国保靖网 作者:中共保靖县委宣传部 编辑:易果 2012-02-16 10:15:07
—分享—

  党的第十七届六中全会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是2007年党的十七大以来,“文化”命题首次成为中央全会的主题,也是继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中央决策层再一次集中探讨文化问题。

  《决定》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地位和作用、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反映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把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标志着我们党、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决定》为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指明了方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决定》的框架结构和总体布局

  《决定》全文近2万字,除引言和结束语外,共有九个部分。这九个部分可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板块是第一、第二个部分,主要阐述新形势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奋斗目标、重要方针。第二板块是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六个部分,主要部署文化改革发展重点任务,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新举措。第三板块是第九部分,阐述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

  二、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大力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一)我国文化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突出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我国文化事业也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步,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1、思想道德建设成效显著。

  2、产生了一批艺术精品。

  3、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4、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5、对外文化交流不断扩大。

  《决定》对我国当前文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了如下归纳:

  一是一些地方和单位对文化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文化在推动全民族文明素质提高中的作用亟待加强。

  二是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任务更为紧迫,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任务繁重。

  三是舆论引导能力需要提高,网络建设和管理亟待加强和改进。

  四是有影响的精品力作还不够多,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引导力度需要加大。

  五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

  六是文化产业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使得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根本解决。

  七是文化走出去较为薄弱,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需要进一步增强。

  八是人才队伍建设急需加强。

  (二)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决定》用“四个更加”、“四个越来越”、“三个没有”、“三个关系”、“二个不是”集中阐述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

  “四个更加”: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四个越来越”: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来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三个没有”: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

  “三个关系”: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个不是”: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

{Ky:PAGE}

  三、准确把握《决定》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思想、新论述、新部署、新举措

  1、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次会议最大的亮点在于,首次提出我国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意味着,文化建设将成为重要政治任务,意味着相关资源的配置将会更加完善来进行文化建设。

  2、首次提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问题。会议强调,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强调文化安全是大势所趋,近年来,中国在文化知识产权和贸易中处于逆差状态,而此前,我们国家很少意识到文化涉及主权和影响力。国家文化安全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在文化竞争中是否具有自主性和竞争力;另一方面,在多种价值观中能否形成核心价值观的能力。文化安全说到底就是要保持文化主体性,不能让外来的价值观消解了自己的文化,对自身文化前进方向要有清醒的认识,保留主体性和话语权。现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重大。

  3、首次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家支柱性产业。会议强调,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扩大文化消费。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按国际经验测算,我国每年文化消费能力可达4万亿元,但现在的实际消费不足1万亿元,巨大的文化消费潜力和文化产业发展空间有待挖掘。

  4、首次提出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会议强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5、首次提出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会议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概括为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现在各种思想交融交流交锋,这时就需要一个核心价值体系来凝聚人心,成为全国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共同的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精神旗帜,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

  6、提出了五条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奋斗目标必须遵循的方针。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文化改革发展沿着正确道路前进。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遵循文化发展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加强文化法制建设,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综上所述,《决定》对我国文化改革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表明我党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认识更加深刻,思想更加成熟,思路更加清晰。

  四、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决定》强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如何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指明了方向。

  一要建设面向现代化的文化。二要建设面向世界的文化。三要建设面向未来的文化。四要建设民族的文化。五要建设科学文化。六要建设大众的文化。

  21世纪中国大众文化发展方向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就是:必须贴近大众文化生活、满足大众文化需要、尊重大众文化权利、反映大众文化理想和提升大众文化人格。

来源:中国保靖网

作者:中共保靖县委宣传部

编辑:易果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国保靖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