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触摸土家遗存 感受民族之魂

来源:红网保靖站 作者:向培东(土家族) 编辑:易果 2012-06-12 10:33:23
—分享—

  10月15日上午八点半,穿越酉水考察队从里耶乘船出发,驶向酉水的中下游。

  早晨的河风有些凉,队员们都添上了长袖外套。机船加足马力在酉水河上奔驰,青山如眉,水波如绫,酉水两岸,不时出现一些古老的小码头、成片的柑橘园。

  10点15分,考察队到达龙山县隆头镇。这里是洗车河与酉水的交汇口,土家族聚居地,酉水流域最繁华的乡镇之一,酉水的船只要前往龙山县,此路是必经之地。

  顺着码头的石阶缓步而上,一个破败的村落显露眼前。村道上残留着破碎的瓦片,一些木房已无人居住,一栋两层楼高的招待所大门被紧紧锁上,窗户上布满厚厚的灰尘,只能从民居精致的雕花墙和工艺讲究的石阶上依稀感受昔日的繁华。

  在码头上开杂货铺的叶大姐告诉记者,2003年修建碗米坡水电站,三分之一的村民已搬迁至喇叭口,她用手指向河中说,“隆头镇还有三分之一,就在这河底下。”而曾与这里隔河相望的保靖县隆头乡,已全部被河水淹没。在酉水面前,这个小镇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在命运和自然的面前,土家族人把精神依托寄予在远古的祖先“八部大王”身上。10点28分,考察队抵达保靖县碗米坡镇水坝村,在一座六角型的台地上,坐落着湘西唯一的“八部大王”庙遗址。

  沿着由石板铺就的小道走数十米,“八部大王”庙遗址呈现我们的视野。高达2米多,手持长矛河板斧的八部大王傲立在台地的最高处,身后则是汤汤酉水和刀削般的悬崖,给人一种原始粗犷的美感。

  当地民俗学者彭图湘告诉记者,“八部大王”庙遗址对于整个酉水流域,甚至整个土家民族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因为这是“八部大王”头人“涅壳赖”的故乡,八部头人曾领导土家族先民捍卫自己的家园,带领他们走出了茹毛饮血的野蛮阶段,步入安定的农业社会,土家人为祭祀八部大王而在此地建起庙宇。

  没有宗教的土家族,对祖先的崇拜超越了任何神灵,这使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力量,即使面对酉水激荡的险滩,他们依然如刀口舔血,无所畏惧,酉水船工号子就是在这样险难的自然环境中闪耀着雄强的光芒。下午5点26分,在保靖碗米坡镇至迁陵镇的酉水河道间,我们有幸领味了酉水船工号子的独特魅力。

  眼前的一首木质大船上,8名上身赤裸的船工在奋力划船,长达2米的船桨与支架摩擦,发出吱嘎吱嘎的声音,艄公抬起长满老茧的光脚有节奏地跺在甲板上,咚!咚!咚!船工们开始一边摇桨一边喊唱“白泡滩,路难行,吴家滩陡急死人;楠木滩,闹台台,吓得蜂子飞高岩……”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悬崖、峭壁,衬托起纤夫发达的肌肉,健康的皮肤,强健的身体,像一座座无比优美的雕塑群,还有什么比这更有力量的曲调呢?

  酉水船工号子内容丰富,涉及船工生活、河流、险滩、深潭,悬崖、高峰、名胜古迹、民间传说、民俗信仰等,是酉水流域土家人的生命史和百科全书,2008年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今天划船的船工之一宋世森,已经有75岁了。他13岁开始上船,大半生都在酉水的船上漂泊,他仍然记得第一次在酉水陡滩拉纤的情形,“3根手指头粗的纤绳像铁一样陷入肩膀,火辣辣的痛。”是酉水号子让他忘却了险滩和生活的苦与痛,“喊号子的时候颈部的筋像要炸出来一样,无比的畅快,疲倦和烦躁一下就冲淡了。”如今他上船的次数渐渐少了,但即使在家中,他没事也要喊几句。酉水见证了这位船工的青春与迟暮,对于酉水,他说自己就像鱼一样,离开了就会死亡。

  下午5点52分,考察队船只抵达保靖县城迁陵镇,87年前,少年沈从文从此地出发前往北京,开启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旅程

  (作者系《团结报》报社记者)

来源:红网保靖站

作者:向培东(土家族)

编辑:易果

本文链接:https://www.baojingrm.cn/content/2012/06/12/589370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国保靖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