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如果的事

来源:红网保靖站 作者:田红梅 编辑:易果 2012-09-25 11:19:48
—分享—

  文∕田红梅

  耳边一直萦绕着范玮琪、张韶涵合力演唱的《如果的事》。“如果你已经不能控制,每天想我一次。如果你因为我而诚实,如果你看我的电影,听我爱的CD,如果你能带我一起旅行……如果你能给我如果的事……”

  突然发现,如果在这里面是那么的梦幻。如果,太多的如果让人不由自主的想去追逐其背后的故事。

  对于一个现实主义者,总会不怎么上心那些不切实际的事,但却也能从各种境遇中感受到这“如果”是对现实的不满足,及对未来的无限遐想。

  很多时候,当我们对于周遭的现实和理想相矛盾时,我们的脑海便会出现“如果”这个词。小学生考试不及格,看着鲜红的叉叉会产生我如果再细心点,亦或是再认真点就不会看到这样的分数;恋爱中的男女在彼此发生争吵而到了难解难分的的时候也会萌发如果当初冷静点一切都会风平浪静;上班族在遭受事业上的打击而一蹶不振时更会独自在一个隐蔽的角落舔舐受伤的心,梦呓着如果怎么怎么样该多好啊。

  “如果”,这到底是对现实的问诊,还是对未来的期盼?

  亦或者说,它只是一个精神的支柱。其实,人这个群体是很玄的。远古时代,人能够震慑四方,凝聚五湖,看似力量无穷,其实也逃避不了天灾人祸的戏弄。现实的局限,窘迫,使得他们便萌发了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念头。其实,这就有了“如果”的诞生。

  为着这个“如果”,几千年的人们前仆后继,将以前视为无稽之谈的事情通过挖土机,运输机变成了寻常。“如果”在科技发达的时代得以实现。

  这样说来,如果是好事儿,是对现实的不满,对未来的进取。

  其实也并不然。“如果”也可以是对现实的不满而产生不思进取的抱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当我们在人群中,发现自身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或者觉得自己的付出与收获不能划等时,就会产生泄气、气愤心理。

  人是一个主体,但他同时也是别人的参照物。当你每天起早贪黑的忙活,却总处于生活的最基层,而有些人凭着自己的父母或亲戚不用干活就能呼风唤雨,这时,你心中的那把秤就会告诉你:这不公平。进而产生如果我出生在哪里哪里的念头。

  倘若自我消化走上了斜坡,就会产生倦怠、抑郁、颓败之花。这样看来,“如果”又是滞后于人的魔障。

  如果你能给我如果的事,如果大家的“如果”都能得以实现,直到这世上再没有如果。

来源:红网保靖站

作者:田红梅

编辑:易果

本文链接:https://www.baojingrm.cn/content/2012/09/25/589346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国保靖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