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坚持绿色发展 建设生态保靖

来源:湘西政府网 编辑:易果 2014-01-13 17:04:32
—分享—

政 府 工 作 通 报

38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12月8


 

坚持绿色发展  建设生态保靖

保靖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向安生

 

保靖县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理念,从构建绿色屏障、推进绿色生产、倡导绿色生活、建立绿色保障机制四个方面着力,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保靖。

一、着力构建绿色屏障。坚持“以绿为美”,积极整合资源,全力推进“绿色保靖”建设。一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高效实施封山育林、生态公益林、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合理配置商品林面积,力争“十二五”末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0%以上。加强生态保护、污染排放治理、重点水源地保护和水生态修复,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抓好白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吕洞山国家2A级景区的管理开发利用二是加强城乡环境整治。深入推进城乡同建同治,突出抓好县城及小集镇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设,重点抓好城北酉溪公园的园林绿化,提升城市绿色水平。大力实施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重点整治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工业污染源、农业废弃物、河道沟塘,防治土壤污染,有效遏制农业面源污染。三是加强资源节约利用。加快完善节能减排和落后产能退出机制,督促支持企业进行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合理布局城镇用地、工业用地和生态用地,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和林地。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广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循环利用率。

二、着力推进绿色生产。按照“绿色”优先的原则,转方式、调结构,推动三次产业联动发展。一是打造农业“绿色”名片。采取“政府引导、部门联动、企业带动、农户参与”的模式,以保靖黄金茶、柑橘、烟叶、蔬菜、油茶等特色和市场优势的“绿色”农产品为重点,引导土地向大户和龙头企业集中,建设一批规模大、标准高、效益好的“绿色”农产品基地,推进规模化种养、集约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大力扶持保靖黄金茶公司、鑫洋公司、海达公司、水田河酒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名、优、新、特和“绿色”农产品,打造具有保靖特色的农产品绿色“名片”。二是推动工业“绿色”生产。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提高工业科技含量,推行资源循环利用,推动工业企业“绿色”发展。重点抓好轩华公司年产10万吨电解锌生产线二期、鑫隆公司年产3万吨高纯低硒电解锰等生产线建设,加快锌锰、陶瓷产业整合,尽快淘汰落后产能。完善工业集中区配套设施,大力扶持保靖新中合等高科技企业发展,积极研发、推出电子、保靖黄金茶等系列产品,打造保靖工业新亮点。加快新能源开发,实施风力发电、竹子坪电站、页岩气勘探等工程,改变能源结构,提供能源保障。三是推进旅游文化业“绿色”发展。依托良好绿色生态,突出保靖民族民俗、生态、历史和文化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名山、名水、名茶、名迹四大文化品牌,围绕“两山”、“两镇”、“两村”、“一水”(吕洞山、白云山,迁陵镇、清水坪镇,黄金村、章村,酉水)打造旅游精品线路,打造“土家祭祖圣地、酉水百里画廊”、“吕洞秘境、苗祖圣山”等旅游品牌,实现清水坪对接里耶景点圈、吕洞山对接乾州、德夯景点圈,迁陵对接芙蓉景点圈,努力融入大湘西黄金旅游圈。加快开发保靖黄金茶、民族手工艺品、特色食品等富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提高旅游经济效益。

三、着力倡导绿色生活。绿色生活提倡无污染、减少浪费、保护环境、促进健康。倡导绿色生活既是关心人民健康、注重环保的体现,又是精神文明提升的体现。一是弘扬绿色文化。实行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积极开展绿色机关、绿色企业、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生态乡镇、生态村的示范创建活动,鼓励干部群众热情参与公共场所、公路河道沿线、房前屋后的绿化美化工作。引导全县上下树立“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形成“破坏环境为耻、保护环境为荣”的良好氛围。二是宣传绿色生活。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让人们懂得生态文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生活方式的真正含义,营造绿色生活的舆论氛围。三是引导绿色消费。大力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提倡节约用水和水资源的二次使用,提倡使用生态建筑、生态建材、节能板材,提倡生态旅游,引导人们自觉选择绿色生活方式,自觉践行绿色消费理念。

四、着力建立绿色发展保障机制。建立保障机制是加快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是提升规划管理水平。搞好县城规划修编,积极实施旧城改造和新区拓展工程,全面加强城区水电管网建设、道路交通建设和休闲场所、健身场所等建设,提升城市居民的宜居度。按照乡镇的资源禀赋、特色产业和发展基础,巩固和发展中心集镇、次中心集镇、轴点集镇、一般集镇的“四级城镇网络”发展格局,努力建成一批人口集中居住、产业集聚发展、环境宜居宜业的农村小城镇。完成农村规划编制,鼓励农民向中心村集聚,支持适宜集聚发展的相邻村连片发展,在重点公路沿线、重点乡镇周围、旅游景区打造一批新农村示范点。二是提升环境监督能力。严格落实环保第一审批权制度,实行环保前置审批。切实提升环境监测能力,大力开展涉重金属污染、饮用水源安全、城区大气综合治理。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营造震慑违法、鼓励守法的环境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三是提升扶贫攻坚质量。抢抓国家实施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机遇,实行开发式扶贫、精细化扶贫,大力推进高寒山区村寨易地搬迁、地质灾害和库区特困移民避险搬迁、农村危房改造等工程建设,使生态环境脆弱、生存条件较差、人口居住分散的群众相对集中到生产生活条件比较好的地方,让更多的群众集中生活、整体发展、共同富裕,让生态环境更加宜居宜人。

来源:湘西政府网

编辑:易果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国保靖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