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保靖县第四届“爱心代表”评选活动随感
◎向 松
在湘西的大山里有这样一群即普通又平凡的人,他们用默默奉献诠释着老师这份职业的情操与高尚,他们用博爱仁心践行着医生“救死扶伤”的担当与道义,他们用富而思源、富而思进的泛爱精神实践着脱贫致富的美丽梦想。他们不是志愿者,但他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感染着大家;他们不是战斗英雄,但他们钢铁般的毅力和坚韧影响着大家;他们不是富商,但他们那颗金子般的爱心温暖着大家。他们把真心献给了广阔农村,用诚心感动了父老乡亲,将爱心洒满了山涧小溪,他们的爱心事迹谱写出一曲曲动人乐章,汇聚成一首首感人诗篇,在美丽乡村的大地上回旋和传颂。
“我是一粒蒲公英的种子,随风飘落在贫瘠的土地上,但我仍然要在这里生根、发芽,开一朵灿烂的小花,回报大地的深情。”这是80后“爱心教师”田春艳在她的日记中写道。
她,与同龄人一样,有着属于自己的梦想与追求。她本可以走出大山到外面的世界去拼博、去追梦,然而,她却把青春留给了家乡,把梦想织在了三尺讲堂。她用14年的光阴告诉我们:青春无悔,青春无价!
“该同志从事乡村卫生事业十年有余,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为无数村民解除病痛,赢得了患者、同志、领导的赞扬和肯定。凭着一位乡村医生的仁心仁术,感动着村里的每一个人。他热爱乡村卫生事业,并深知作为一名乡村医生的责任重大,他始终坚信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是人类最高尚的职业”。这是大家对“爱心医生”彭善祥的最真诚、最中肯的评语。
医者仁心,上善若水。医生应该有博爱之心、兼爱之心、仁爱之心,让病人和患者在解除病痛的同时,也能得到心灵的慰籍和安抚,治心病、医未病才是好医生的最高标准和最高境界。彭善祥做到了,15年来他用医心、仁心、爱心给村民治病、为患者疗伤,他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用医德行善、将医道传承,他做的虽只是本分、本职、本心,但他的凡人善举却让人生放彩、让生命生辉。
他寻水源、找资金、出义工、担费用将村里的自来水接通,这是他返乡创业后做的第一件好事、大事,随后他被推举当选为村支书。修路捐款、赈灾帮困、种茶致富、发展茶业,在他的带领下,村民收入从2006年的人均纯收入1600元迅速提高到了现在的4000元,经济水平在全镇名列前茅,全村基本实现了脱贫致富,告别了过去“养鸡为买盐,养猪好过年”的贫困日子。这就是“村爱心带头人”龙承贺交给全体村民的一份答卷。
他们只是众多“爱心代表”的一员,他们的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精神特质——“爱人若爱其身”,这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墨子在两千多前就提出的人文伦理,意思是说:爱别人就像爱自己。
“爱心代表”评选活动的主要策划者和资助者——香港嘉里集团郭氏基金会是一家非营利性的慈善机构,多年来他们一直致力于我县的扶贫、教育、环保、医疗、卫生等慈善公益事业,他们始终秉承人道主义的“博爱”精神,践行着“爱人若爱其身”的“兼爱”思想,为一方百姓的脱贫致富、幸福生活奉献出爱心、贡献着力量。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活得更美好。”这是雷锋日记里的一句话,这些“爱心代表”就是新时期雷锋精神的实践者、传播者、传承者,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忠实践行者,他们把奉献视为已任,将爱心归于平凡和幸福,因为他们坚信:“不管你认为多么平凡的东西,只要有爱,都能开出最美的花”。
延参法师曾在他的书中写道:“奉献是无我的慈悲。奉献是一种不求回报的给予,这是一种不论个人得失,只为他人谋福泽的慷慨胸襟。他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在成就自己、完善自己”。
爱心是一缕阳光,它让山花烂漫;爱心是一句良言,它让人间温暖;爱心是一个承诺,它让梦想放飞。让“爱人若爱其身”成为时代精神、核心价值、人民福祉。
爱无疆,心无界。
来源:红网保靖站
作者:向 松
编辑:易果
本文为中国保靖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baojingrm.cn/content/2014/03/27/5891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