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运生
摄影 张承印
各位领导、党员同志们:
大家好!
我来自红网保靖站,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目前还只有三个年头。今年是建党93周年,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作为一个来自基层的党员,能有机会在这里发言,向党倾诉心声,和在座的各位交流心得,我深感荣幸。
放眼望去,在座的各位都是比我优秀得多的党员,是你们的谦虚、礼让,把“优秀共产党员”这份殊荣给了我,让我平生第一次获得如此沉甸甸、亮闪闪的荣誉,我的心情无比激动,同时也很惭愧。因为在新闻宣传文化工作中我并没有做出特别轰轰烈烈的业绩。据我所知,在座的都是爱岗敬业、恪尽职守、默默奉献、长年埋头苦干、为保靖新闻宣传作出杰出贡献的硬扎党员,都具有泥土一样的情怀和绿叶一样的精神,和你们一比,我所做的一切何足道哉。
下面,我班门弄斧,结合自己的点滴工作和粗浅认识与大家交流一个话题: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泥土情怀,展开一点就是新闻宣传工作者泥土一样的情怀。
泥土,是我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东西,是大自然里让我们感到最为亲切的东西,它以宽广博大的胸怀容纳万物生长,又以温柔绵长的情怀接纳万物的枯荣,不悲不喜,真实随意。我认为,能成为新闻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我们首先都具有泥土一样的情怀。
“我的脚下粘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作为新闻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我们长年累月地自觉自愿地践行着“在路上”的精神。从我所知的网站新闻和电视新闻工作来看,在路上不仅包括了奔赴各乡镇、各村寨、各单位、各会场采访的路上,也包括了后台技术编辑、影像合成剪辑、文字编辑审改的跋涉。
几天前,我和县电视台记者张晓莉随长沙客商到夯沙乡吕洞村、夯吉村、夯沙村采访保靖特色产业,尽管烈日炎炎,但客商们兴致很高,每到一个地方都要细细考察热烈交流,见解丰富,话题很多,谈兴很浓,一直持续到晚上近10点,回到保靖县城已是晚上12点多。第二天清早又出发,随客商奔赴土家人、金锋陶瓷公司和碗米坡镇迎丰、陇木洞村,复兴镇利福村采访。两天前的县委常委班子民主生活会,开到晚上9点多,最后撤离的,也是我们新闻宣传工作者队伍。
我们总是拿着“长枪短炮”冲锋在最前头,撤退在最后头。一场会议结束,一次活动谢幕,与会其他人员就已大功告成,但我们的工作还仅仅完成了一半。有些重大稿件、时效性强的稿件,需要连夜赶写稿子。有时忙了一天饥肠辘辘,但为了节约时间,我们不愿意跟随一大群人一起去吃饭,因为人多一起吃饭得花很多时间啊,点菜炒菜要时间,客套礼让也耗时,我们习惯了简单的饭菜迅速地吃完。对于我们,无论是冲锋在采访的路上还是跋涉在编辑审改的电脑前,要讲不辛苦那是违心的,但我们热爱着这样的辛苦,我们快乐着这样的付出。
工作中,也许我们没有高喊一句“我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口号,但我们践行着党员一马当先最后撤退的铁的纪律和精神,就像泥土从来不知道喊一声苦和道一声累。
工作中,我们难免会面临一些质疑,为什么镜头里多是会议?宣传的多是领导?报道的多是重大活动?泥土有时也会被庄稼人埋怨:“这土怎么搞的,长出来的庄稼怎么不像我想要的?”所以我们像泥土一样,不为自己辩护,因为我们维护公平正义的决心从来未曾动摇,我们道德的法码从来没有减轻,我们良心的天平从来不曾倾斜。
一名乡村小学教师,能有幸走进保靖新闻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并能在今天这样的场合发言,我深感机会来之不易,所以我将继续保持泥土一样的党员情怀,和大家并肩战斗,继续冲锋在保靖新闻宣传工作阵地的最前沿。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注:文稿系作者建党93周年党员发言材料】
来源:红网保靖站
作者:彭运生
编辑:易果
本文为中国保靖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baojingrm.cn/content/2014/07/17/5890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