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龙敬
碰到凑巧的事多了,惊喜过后自己想想也疑惑起来,无意中的无意让彼此相互的记住了,在恰巧的时间,恰巧的地点,恰巧的场合相视交流,好像早已熟悉,不曾陌生。
这是冥冥中注定的一种缘分,我愿意不假思索地相信。
昨天,《团结报社》周胜军主任和记者欧阳文章做为负责人又来到葫芦镇检查他们扶贫的印山村。我主动跟了他们一天,想着这是难得的一次学习机会。一路上他俩在交流中,玩笑里,有意或无意的让我学到了很多。周主任给我讲了他年轻的奋斗史以鼓励我正当年少更该努力进取,与人为善,永葆一颗乐观豁达的心;欧阳老师则给我分析讲解文学、新闻的努力方向和写作方法。
对于周主任了解甚少,只知道他是我们保靖人,早已在《团结报社》工作多年,是晚报部主任兼编辑。正如他谦虚自嘲所言:“我已很少动笔了,从文字中认识我的人很少了。”
一年中,这是我和他们初识以来第三次相遇了。
去年开始,《团结报社》进驻印山村,帮助印山筹集资金通路、硬化、翻修村委房、资助贫困农户,周主任和欧阳老师是重要的负责人及联系人。而我刚好在镇上教书,本性爱好文学,特别喜欢欧阳老师的文章,佩服他的才华,仰慕已久。
我们的相知、相识、相逢都是因《团结报》。我的第一篇小文在《团结报晚报》发表,开始喜欢看《团结报》,见识到了欧阳老师的文采,关注了他的每篇文章,特别是那篇《别流年》让我从喜欢上升到了佩服,之后多方探闻,知之深了,潜移默化把他当成了自己奋斗的榜样。
或许是和他的经历相似,心里隐隐夹杂一种特殊的认同吧——在吉首求学,从吉首毕业,当老师,爱好文学,闲坐时喜欢和人摆两盘中国象棋……。
他记住我的姓名,也是我在《团结报晚报》发表的一篇小文,文中写到了他的名字而已。
相知是巧,相识是缘。
路上人形影匆匆,目不暇接,突然一个拐角你和我不期而遇,让我欣喜不已。
那天,悲喜交加。一个交心同事调走了,我们刚好到小镇餐馆聚餐话别离,旁边一桌的欧阳老师也刚好进来吃饭。起先不识,各忙各的,坐着等开餐聊了起来。一会儿他听出我们这一桌是老师,转脸用普通话询问:“你们学校是不是有一个老师叫龙敬?”当时我上厕所去了,回来后仔细看了几眼,断定从来没见过,不认识,可能是认错了吧,没在意。悲伤的送走同事后,另一个同事告诉我,刚才问你名字的人是团结报记者——欧阳文章。听了后,悲伤变为惊喜,又从惊喜中仰天后悔了:“我的天啊!太可惜了,你怎么不早说!”
“他叫我们晚上一起去吃夜宵。”
“真的?呵呵,太好了。”
席间,我才真正的认识欧阳老师。一张大学生脸,不高的身材,稍瘦但结实,健谈,言语温和,不抽烟,喜欢笑。他见我拘谨的坐着,像学生碰到了严师一样一语不发,就建议酌杯小啤酒放松,活跃气氛,一杯进肚后,自己先打开了话匣子。见状,不一会儿,我们就像朋友一样聊天了。也许是老师的缘故,我一直喜欢尊呼他———欧阳老师。
从此,每当他来到了我们小镇,有空闲的时间了会联系,才有了文前写的这次跟着他和周主任学习的机会。
很喜欢这样跟着他们边走边聊边学习,知道这样的机会很少,我倍加珍惜。
望着他们的车走远了,消失了,我如梦中醒来。想到我们下山摆棋(中国象棋)等晚餐时,棋盘上欧阳老师随意说的一句话:“走棋,随时可以变换的。”人的一生何尝不是和走棋一样,时间和我们下棋,每走一步充满期待,又充满未知。
来源:红网保靖站
作者:龙敬
编辑:易果
本文为中国保靖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baojingrm.cn/content/2014/12/12/5889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