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永乐
一
在略水,要是有人问起哪个吹笛子吹的好,那毋庸置疑,大家肯定会说是我们的大公。(公在我们那里是爷爷的意思)说是大公,其实他是最小的,他有一个哥哥,由于耳朵不好,所以我们都叫他聋公,也许是叫习惯了吧,反正这么叫也没有不尊敬他的意思。他两个和我爷爷是堂兄弟,所以我和他们比较亲。大公个儿不高,身材略瘦,脸上总是挂着和蔼的笑容,很招人特别是小孩子喜欢。小时候我们经常到他家玩,他家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来说就是免费的迪士尼乐园,在那里我们可以玩跷跷板、玩滑滑梯、玩躲猫猫、荡秋千等等,够不着的时候他还会帮我们,看着我们玩的很开心,他也像自己亲自在玩一样,笑的合不拢嘴。但聋公就不同了,他人直,见到什么就说什么,有时候他看到我们拿板凳在玩跷跷板,他就会骂道:“莫紧拿板凳玩,搞坏了怎么得坐?!”而大公总会像护法使者一样袒护我们:“他们各人玩他们各人的,晓你老都老了嘴巴怎么那么多哦”!所以,我们这些孩童都很喜欢大公,而不喜欢聋公。
大公和聋公虽然是亲亲两兄弟,但在生活上却很合不来,两个人从小到大一直住在四壁漏风的老木房子里面,却很少见他俩在一起说过话,说话的时候便是吵架的时候,感觉比婆媳关系还难处,两弟兄一个睡楼上,一个睡楼下,一口灶、一个柜子一人用一半,大有井水不犯河水之势,唯有火坑是共用的。虽然两人生活上合不来,但兄弟之间的情感还是有的,有好菜的时候都会相互叫唤,只不过谁都没有吃谁的。2010年聋公去世的时候大公还是伤心了好一阵子,虽然吵了一辈子,闹了一辈子,毕竟那个最亲的人走了,世界上再也没有能陪自己吵闹而又不记仇的人了。
二
寒冬腊月,寒风吹得人瑟瑟发抖,不敢出门,所有的声音都仿佛被冻住了,冬天的夜是寂静的,冷漠的。那时我们村里只有几家人有电视机可以看,吃过晚饭后,大人们通常会围坐在火坑旁边向火(烤火),扯白话(聊天),而我们这些小孩子经常会不约而同的跑到大公那里听他讲故事,他总会乐此不疲地给我们讲,聋公总是坐在旁边,一句话也不说,自己抽着难闻的烟,吞着云吐着雾,甚是悠哉,当火坑没柴火的时候他倒总是第一个去抱柴火,小小的火坑里的火总是烧的旺旺的,虽然木屋四壁漏风,但坐在火坑旁边一点也不觉得寒冷,除了大公讲的故事很温馨以外,聋公也功不可没。聋公不爱和人说话并不代表他这个人很冷漠,其实他也挺好的,有时我们在他家玩耍,他偶尔也会提醒要小心,不要打着(跌倒)了,可能就是耳朵的问题,我们说的话他压根儿听不清,和他说话的人总会不由自主的扯着大嗓门,把声音瞬间提高到八九十分贝,他才能听的清楚,这也就难怪了。
大公除了讲故事之外,还会经常讲起他的往事。他的小学就是在村里读的,学校离家很近,只有五六十米,但他上学经常会迟到,其实并不是因为他赖床,相反,他常常都是很早起床的,只是每天都要打猪菜、喂完猪,有时还要自己做早饭等等,所有的都做完了才能上学。因为做工是记工分的,所以大人都出去的早,在他们那个年代七八岁就能做很多事情了,现在的人和他们根本无法相比。上学老迟到的他总被先生骂,后来先生知道原因了,不仅再也没骂过他,而且还经常表扬他。大公很爱学习,成绩在班上也是名列前茅的,特别是音乐方面也很有天赋,而且他自己本身也非常喜欢音乐,教音乐的先生也特别喜欢他,于是让他当了几年的文娱委员。这就为他后来学习吹笛子奠定了基础,据他所说,笛子完全是他自学的,没有老师教,也没有钱请老师。他还大夸我爷爷不仅会吹笛子,而且还会做笛子,爷爷在世的时候我听他吹过,听他吹笛子那真得有耐心啊,他老半天都吹不响,就算吹响了那也会夹杂着重重的吹气声,根本没有美感,也许是他年纪大了,牙齿漏风的原因吧。不过大公吹得确实好听,什么东方红啊,天仙配啊,微山湖上静悄悄啊等之类的曲子他都会吹。原来搞生产队的时候,人们上完工回来吃完晚饭过后,便会围坐在一起听他吹笛子,悠扬的笛声从一只小小的竹筒飘然而来,飘进人的耳朵,浸润人的心灵,一天的劳累顷刻间烟消云散,大家拿着烟斗,话着家常,别说多惬意了!久而久之他也就渐渐积攒了名气,乡里乡外都知道略水有个叫李心松(他的名字)笛子吹得好,去年过年期间还有乐队专门找上门来要他吹笛子,因为年纪大了,所以不得不都推辞了。
三
在我很小的时候,出于对笛子的好奇和喜爱,我跟大公学过一段时间的笛子,学了之后我才深有体会:笛子看似简单,其实不然,要想学好它,还是要下狠功夫的。起初我连吹都吹不响,手指更是无法动弹,但大公吹起来却是神情悠然,手指灵动地像蚱蜢,好不轻松自在!很多个夜晚,我们爷孙俩儿借着微弱的煤油灯光把玩着竹笛的场景依然记忆犹新,历历在目,每个场景都有聋公的存在,他总是静静地坐在那里,一言不发,默默地抽着烟,似我们的听众,却又不像是。然而突然有一天他买了一根笛子并送给了我,接过他送的笛子,我既惊奇又感动,没想到他会送我笛子,一根笛子的价钱对他来说足够买包好烟抽了,而他却把这钱花在对他来说毫无意义的笛子上,自己一直抽着市场上最低价的草烟,却也抽的自在!
许是家庭条件不好的原因吧,大公这人非常的勤俭节约,哪怕是掉在地上的一粒米饭,他都会捡起来吹口气并把它吃掉,嘴里还振振有词,说些什么不干不净,吃了没病之类的话语,但他却对我们说不要捡地上的东西吃,会长虫,那时候不知道他是在关心我们,反而觉得他怪怪的。由于家庭的贫困,使他两弟兄单身了一辈子,据说大公年轻的时候有个姑娘很喜欢他,但终究因为家庭的贫困而没有结出正果。每每回首往事他都感慨万千,也正是因为家庭贫困,大公才不得不终止了学业。写到这,真替他感到惋惜之至!
虽然小学还没毕业,但在那时已经很了不起了,加上自己学习刻苦,又踏实肯干,大公还是受到了一些人的赏识。由于有所学校缺老师,村里干部就推荐他去,他当时也很愿意去,他觉得自己的性格很适合当老师,而且本身又喜欢和小孩子打交道,这份工作对他来说是梦寐以求的。可世事难料,人心叵测,这份工作硬是被人生生卡住了,结果换了别人,当时他失落啊、痛苦啊、百感交集,又感到无可奈何,真是可悲、可叹,我可怜的大公啊!他只能把这一切归结为命!
这件事,他一辈子都没有忘记,就好像一道刀疤一样深深刻在心里,直到现在都还隐隐作痛。2006年,我初中毕业,考起了免费的师范,他得到消息后就像自己考起了一样高兴,在我即将背起行囊踏上学习之旅时,大公、聋公、还有我的家人都来为我送行,我劝也们在家要多注意身体,照顾好自己,不要为我担心。我正欲迈开脚步,大公他们一个健步跑过来,每人手里捂着一样东西,只往我口袋里塞,我知道那是什么,我更知道大公和聋公的生活是多么困难,两个人挤在一间破旧的老木屋里生活了大半辈子,穿着破旧的衣服,吃着粗茶淡饭,每分钱对他们来说都来之不易,所以说什么我都不能要,可最后,我还是妥协了,当面对这份厚重的情义的时候,我的拒绝反而会变得很无情,拿着这些皱巴巴的百元钞票,我的心突然感到一阵阵温暖,然而离开家乡的脚步却变得异常沉重了。
四
时光荏苒,大公他们渐渐老了,然而他们也赶上了好时代,老木屋被拆了,住进了砖房,每年还能到政府哪里领得生活费,日子相比以前要好过了很多,可是他仍然不舍得花钱,逢年过节的时候他才舍得买点肉吃,平时很少买。我们经常嘱咐他想吃什么想穿什么就买什么,不要舍不得花钱,他总是满口答应,可祸里仍然炒的是自己钟的萝卜青菜,身上穿的仍然是破旧的衣服。每当我回家的时候常常会带一些菜给他或者给他买一些衣服,他总是满面笑容的接过我买的东西,然后却又说你不要紧(老是的意思)给我买这些,你要攒点钱,将来好娶媳妇……
闲暇的时候,他会时常看看书,有时捡到一张废报纸他也会逐字逐句地看个遍,他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颇令我感到敬佩。有时还会有人找他算命,但凡有人来,他定会放下自己的事情,然后全身心地帮人家算。其实算命这个本事也是他自学的,在他年轻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了一些关于算命的书,然后便如饥似渴地学了起来,什么子、丑、寅、卯,天干地支啊,他早已烂熟于心,讲起来更是头头是道,口若悬河,那个时代他们还是蛮相信这些的,按说他要是摆个摊子什么的倒也能挣些钱来,生活也不至于这么窘迫,可是他从来都没有摆过,他说算命这东西本来就没有什么科学性,只能当作茶余饭后聊天的调料,不能利用这个骗人钱财!是的,大公给人家算命真的一分钱都没收过,只要有人来算命了,不论他在做什么都会停下来,一门心思的帮人家算,事后他总会强调事在人为,而不是什么命运的安排,万事小心谨慎就好。
大公这一辈子挺简单的,平静的像一潭湖水,没有大海般的波澜壮阔,也没有小河般的流水潺潺,然而平静的湖水也有属于自己的美,不是吗?
来源:《天开文运》
作者:李永乐
编辑: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