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网11月3日讯(记者 西西)湘西经济发展如何?扶贫开发进行得怎么样?老百姓生活还有哪些困难?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于心。2013年11月3日,习总书记亲临湘西,看望湘西的乡亲们,与大家一起共商脱贫致富奔小康之策……
值习总书记湘西视察两周年之际,湘西网推出特别策划《沿着主席走过的路》,通过记者回访那些曾与总书记拉家常、话发展的人,实地查看这些地方两年来的巨大变化,反映精准扶贫的伟大成绩……
【十八洞】
十八洞村曾藏在偏僻幽静的山谷中,是个苗族聚居的贫困村,地处武陵山区中心地带。她深藏着美丽,但也难掩贫困的现实。全村225户989口人,人均耕地仅有0.83亩,2013年,人均纯收入仅有1668元。
2013年11月3日,这个默默无闻的苗族山寨,随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到访考察而受到外界广泛关注。苗寨的“命运”也就此改变。
乡村游引客农家乐 苗寨凸显新气象
2013年11月3日,习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视察时,去了低保户施成富家,和村干部、村民代表等座谈。从水、路、电到教育、医疗,总书记都一一询问,并在此首次作出了“精准扶贫”的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想方设法,把现实问题一件件解决,探索可复制的经验。

2013年11月3日,习总书记来到施成富家与村干部、村民代表等座谈。

2015年11月1日,施成富家变成了什么样子?
苗韵十足的小院内满是客人徘徊,筑于高山上的农家乐园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成富家厨房”主人43岁的施全友和妻子孔铭英一起在厨房里忙着炒菜做饭,年迈的父亲施成富与母亲龙德成则在院子里打扫迎客。
作为十八洞村的首个农家乐,不到两年的时间,“成富家厨房”经过精心建设,被村里评为五星农家乐,客流如织带来的是收入的快速增长。

络绎不绝的客流涌来,乡村农家乐异常火爆

八方游客探访习大大到过的十八洞苗寨
2013年11月3日晚,在外地打工的施全友突然从电视上看见一个令他激动的消息,“总书记竟然去了我们苗寨,还在我的家里和我爸妈亲切交谈!”施全友回忆。异常激动的他,连夜登上了回家的列车。
“既然要搞乡村游,外面流行的农家乐应该会受欢迎,总书记还到过我的家,游客肯定更感兴趣!”施全友说。“成富家厨房”在村里的支持下建了起来,应验了他的想法,不但前来观光的人很多、农家乐的生意也不错。
具有苗族特色、山村特点,以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的观光休闲游因此在十八洞村逐渐起步。2014年,十八洞村接待的游客超过5万人。

“成富家厨房”已成为十八洞农家乐的标志

说起新变化,施成富新换的一口洁白假牙是他今年最看得见的变化,“总书记来我家后,笑得更开心,人也更精神了!”

农家土菜博得外地游客青睐
“苗家菜豆腐、腊肉、酸汤,是我们招待客人的主打菜。”施全友介绍,这些特色菜“虽然很土不洋气”,但很受客人青睐。
“虽然还不到两年,十八洞的变化超过了我在这里生活的70多年!”施全友74岁的老母亲龙德成笑着说。曾经与总书记面对面交流过的她成了村里的“明星”,前来观光的游客还常常找她合影留念。
乡村游带火农家乐 “老光棍”逐步“脱光。
{Ky:PAGE}

2015年元旦,43岁的施全友迎娶了他的新娘,超过1000人参与了他的婚礼。
在十八洞村,施全友不仅是村里第一个开设农家乐的人,作为村里曾经年龄较大的光棍汉。施全友说,以前因为贫穷,虽然在外面也谈过恋爱,但只要把女朋友带回苗寨老家,就会立即“告吹”。但在今年元旦,他顺利“脱光”,与在外打工相识多年的重庆姑娘孔铭英喜结连理。“以前十八洞穷到没人愿意嫁进来,现在十八洞知名度有了,又开始做乡村游,大家的生活都好起来了,村里其他40多位高龄光棍也在逐步‘脱光’告别单身了!”

宽敞整洁的家院,泥土地变成了青石板地,不再泥泞。

屋旁栽种着一大片绿色植物

与总书记的美好回忆全挂在木墙上

施成富回忆总书记的殷切关怀

通过开展农家乐增收后,大大的液晶电视挂在墙上。

施成富家中开辟了一角作为苗绣产品的展示点。

在游客用餐休闲后,都会进屋欣赏精致的苗族首饰。

在重大节庆时还会摆出的长龙宴
百年苗寨“三通”“五改”换新颜
{Ky:PAGE}

杨东仕老师回忆见到总书记的那一刻
2013年11月3日当天,住在村里的一位老师杨东仕在自家院子里享受着久违的阳光,门外的声音突然变得十分躁动。当他打开门一探究竟时,这门外的景象至今让他难忘终生。“习总书记恰好经过我家门前,看到我后,他热情地握住我的手。我讲我是村里的老师时,总书记拍拍我的手说了一声‘好’!”杨东仕回忆。
十八洞是一个纯苗族村落,总书记来后这两年,村里“三通”、“五改”大变化,杨东仕带着我们看着最直观的变化。
路通了、水通了、电通了,“三通”解决了村里的基础建设。

十八洞

路通了

水通了

电通了
民族文化元素在房屋改造、改厨、改厕、改浴、改圈等“五改”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房屋改造

改厨

改厕
新修的石板路、新扎的竹篾墙、新添的青片瓦、新刷的木板房……十八洞村就像“女大十八变”,“比以前漂亮了很多!”杨东仕说。

新修的石板路

新添的青片瓦

盖着红布的电视机

总书记曾经坐过的椅子上系着红绳
脱贫让村民们对总书记的到来充满感激之情。曾与习总书记近距离交流的村民施齐文,特意用红色丝绸将总书记与乡亲们座谈时坐过的椅子以及政府赠送的彩电,用红布系了起来,一有机会就热情地向前来休闲观光的客人进行介绍。他说,这,也是一种感恩。
【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湘西州凤凰县,深入廖家桥镇菖蒲塘村生态水果产业基地,详细了解当地的扶贫开发及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时隔两年,2015年11月1日,湘西网记者重走“习大大之路”,来到了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

凤凰县菖蒲塘村村支书王安全是水果种植技术能手。总书记到访时,王安全是陪同的“讲解员”。如今说起习总书记走过的路,王安全感概良多。“现在回想起来,心里都还十分激动。”一路上,他一边给记者介绍该村情况一边回忆总书记来时的点点滴滴。

村民给记者介绍通村的公路,当年习大大就是走这条路前往果园。

湘西网记者和村民走在已经完成改造和硬化的道路上,听村民讲习总书记的故事,感受村里的处处变化。“习总书记的到来,给我们村带来的变化翻天覆地,柚子都出名了,我们这里的柚子喊做‘习柚’!”一位村民自豪的说。
如今,菖蒲塘村水果种植面积达1650亩,共有水果种植、育苗、技术输出收入三大支柱财源。目前已完成果园初步标准化改造,形成800亩米粮一号猕猴桃、500亩柚子、300亩红心猕猴桃、500亩苗圃、100亩新品试种等五大产业群落,带动周边5个村寨连片6000亩特色生态果园建设。2014年,全村水果产业纯收入10万元以上的大户有20户,90%果农户纯收入5万元以上,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95%农户新修了楼房,98%农户实现电气化,全村户户通自来水,通村、通组、村间道路均已硬化,被评为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习柚”结满了果树
如今,该村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善,整修2个山塘,新建2处蓄水池,安装1台潜水泵,翻修1处水井,新建和改造道路12公里,新建200吨冷藏库修建集雨水窖,安装50盏太阳能路灯,打牢基础设施。以村部为核心,新建900平米文体活动广场,配套建设村治安室、村卫生室、村文化室、便民超市等,形成村部综合服务体。
来源:湘西网
作者:西西
编辑: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