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征七号笑傲世界火箭风云榜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易果 2016-06-27 10:16:11
—分享—

    

  6月26日,由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搭载升空的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西南戈壁区安全着陆。新华社发

  6月26日15时41分,由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搭载升空的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西南戈壁区安全着陆,标志着我国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任务既定目标全部实现。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25日在海南文昌发射场首飞成功。中国研制的这一全新中型运载火箭,代表了中国近60年运载火箭研制领域的最高水平。国内外多位航天专家认为,长征七号以其诸多先进技术和突出指标,足以笑傲世界运载火箭风云榜。

  先进技术众多

  长征七号有哪些突出的先进性?几位海外专家首先谈到了这种火箭采用的新燃料。

  俄航天集团公司旗下知名期刊《航天新闻》观察家伊戈尔·利索夫表示,长征七号用液氧煤油完全替代了此前的高沸点燃料,前者不仅价格低廉,而且更加安全。

  日本火箭协会理事吉田久信对新华社记者说,长征七号火箭使用液氧煤油,不仅环保而且成本也大大降低,其近地轨道运载能力非常适合中国今后发射货运飞船等。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庞之浩也指出,长征七号采用通用化、组合化设计,通过调整助推器个数、增加固体助推器、在火箭顶端增加上面级,可实现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系列化。

  长征七号就是中国首枚采用全数字化手段研制的火箭。它从设计到生产均采用全三维数字平台,基于统一的三维模型实现了设计、分析、仿真、生产与组装的数字化研制新模式,建立了标准规范,为其他火箭型号的推广应用树立了典范。

  综合指标突出

  依据目前世界一流运载火箭的发展水平,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在50吨以上的是重型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在15至50吨左右的属于大型火箭,运载能力在2至15吨之间的称为中型火箭,在2吨以下的叫小型火箭。长征七号火箭属于中型运载火箭。

  2010年6月,携带飞船模型的美国“猎鹰9号”火箭首射成功。当时尚属中型火箭的“猎鹰9号”,其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运力只有4吨多。但通过近些年的多次改进,“猎鹰9号”已升级为大型火箭。

  长征七号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13.5吨,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是4.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力达7吨。它将主要用于发射“天舟”货运飞船,为中国未来的空间站运送补给,也可承担国内外主流卫星发射任务。

  例如,它能将13.5吨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这在国外同类火箭中具有先进水平。其发射可靠性达到98%,属于国际先进水平。其发动机还采用了世界最先进的高压补燃循环系统。

  未来,长征七号还需通过多次发射来全面验证火箭设计的正确性和各项性能指标,从而使火箭逐渐定型。预计到2021年这一火箭的各项技术趋于成熟稳定时,长征七号将逐步替代现有的长征二号、三号、四号系列,承担中国80%左右的航天发射任务。

  庞之浩指出,综合分析世界各种现役中型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等多种因素,长征七号的性能仅次于已升级为大型运载火箭的“猎鹰9号”,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实现“双首次”

  在飞船返回阶段,返回舱首次以弹道方式返回——在长征七号上面级和返回舱组合体分离后,指挥控制中心不对返回舱进行控制,返回舱依靠分离时的速度和姿态返回着陆。

  着陆场系统副总设计师卞韩城说,这次发射就是验证返回舱的气动外形设计,获取返回再入过程中返回舱的气动力和气动热特性等试验数据,为我国新一代多用途飞船的论证设计和后续关键技术攻关提供支持。

  此外,以往的飞船返回点大多是较为平整陆地、海上。这次把返回舱着陆点瞄准在沙漠在载人航天工程历史上还属首次。“这样做的目的同样是为了获取返回舱更全面的试验数据。”卞韩城说。

  这次设定着陆的沙漠是位于内蒙古西部的巴丹吉林沙漠,其地形复杂多样,有沙山、沙梁、湖泊等。这对于获取试验数据的实践意义非常大。

  在沙漠里进行搜索回收,对空中和地面搜索回收分队是一次极大的考验,比如,直升机如何降落、车辆如何行驶等,这些都需要搜索回收力量努力攻关解决。“从另一方面看,这也锻炼了队伍,提高了队员在恶劣环境下完成任务的能力。”卞韩城说。

  卞韩城说,从工程建设和任务实施角度看,选择在沙漠着陆还有诸多优势:沙漠基本为无人区,回收难度虽然大一些,但安全隐患相对较小。由于沙土较软,对返回舱损害较小;多一些落区选择,有利于飞船、卫星的应急返回。(综合新华社北京6月26日电)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易果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国保靖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