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梯烈士陵园 田彦 摄
普戎镇亨章村革命遗址 田彦 摄
迁陵镇阿扎河村烈士纪念碑 田彦 摄
红网保靖站10月11日讯(记者 彭伟 通讯员 田彦)花开花落、斗转星移,今天,酉水河远去的涛声依旧在白云山巅回响,在向我们讲述着一件件、一桩桩发生在保靖县普戎、昂洞等地区的红色故事,记录着着红六军团第49团在保靖英勇战斗的事迹……
1934年12月,在湘西的北部地区,在这一小片被国民党反动派宣布为“赤色匪区”的土地上,红色政权带来的温度正在温暖那块土地上的每一位乡亲。
1934年12月25日,红六军团十七师第49团团长吴正卿、二营营长魏长拔等人率领1000多人,浩浩荡荡进军保靖落梯枯,先后到达普戎镇、昂洞乡(今迁陵镇)、龙溪乡的30余个村寨。所到之处,一方面大力开展打土豪、斗恶霸、分田地的红色革命运动,另一方面全力开展宣传发动和扩红工作。工作中,一是宣传红军的任务和纪律;二是印发“告农民兄弟”的小传单;三是提出与张贴反对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的口号和标语,吸纳穷苦青年加入红军,发动群众进行红色革命斗争。
不少贫苦青年加入到了红军队伍当中。当红军来到保靖普戎时,这里的贫苦农民欢呼雀跃,敲锣打鼓,燃放鞭炮,一直从十里之外把红军迎进村寨。
1935年1月2日,红六军团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和49团团长吴正卿率1000多红军游击队再次进入普戎。红49团在保靖境内活动的三个月的时间内,按照永保县委和盐井区委的指示,相继在落梯、普戎、亨章相继建立了苏维埃乡政府,给3个苏维埃乡政府颁发了木质大印,挂上醒目的标牌。与此同时成立了8个游击大队,2个特务连和一个补充连。在块洞、两封、昂洞、起车等地启动了建立苏维埃政权的筹备工作;在梅花、阳朝、仙仁、涂乍、复兴、大妥、清水港、毛沟、簸箕、拔茅、隆头、比耳、黄连(今清水坪)、马王、野竹坪等16个大乡开辟了游击区域。一时间,苏区、游击区共占据新中国成立后保靖县行政区划的百分之八十,使当时的保靖団防、伪队和湘西驻军惊恐万分,一日三报红军动向。
在1934年冬,红军挺进保靖到1935年3月中旬49团奉命离开保靖的四个多月里,红军在保靖与敌人进行了昂洞、起车、泗溪河、龙溪坪等大小10多次战斗。全县共有1293人加入红色革命队伍,其中21人从事苏维埃人民政府行政工作,823人参加了游击队,53人参加了赤卫队,396人参加了红军。而这396人,在经历接下来的万里长征、抗日战争,直至新中国解放后仅有十人活了下来。
80多年过去了,我们来到当年红49团战斗的地方,历史留下的故事今天仍深深地震撼着我们。
保靖县迁陵镇啊乍河村有个溪水塘,当地的村民把这个塘叫红军塘。1935年1月11日,红六军团第49团2营的红军战士在起车村的细步寨惨遭国民党围剿部队和保靖县守城団防偷袭。偷袭中,29名红军在匆忙应战中牺牲,27名红军被俘后在县城惨遭杀害。红军战士的遗体被国民党扔在这个溪水塘中。国民党走后,当地的数十位瑶民用了整整三天的时间,才把溪水塘里的红军遗体捞出,安葬完毕。
那年冬天,这个山塘的溪水被红军的鲜血染成了腥红色。血水潺潺地哭诉着注入啊乍河,并入朦瞳溪,流进湘西母亲河——酉水。血染的酉水,承奉着天怒,在暴风疾雨中咆哮着向东滚滚而去!事后的3年内,啊乍河、朦瞳溪两岸百姓,无一人下河捕鱼捞虾,不约而同地默敬着红军英灵......
1935年3月中旬红军北上抗日,离开保靖后,当地反动派向苏区人民进行了疯狂的报复。面对敌人的屠刀,游击队与苏区人民没有低头,苏区人民的心向着党向着红军,他们高唱着革命山歌与敌人一直进行着顽强不屈的抗争。
桐子开花一篷篷
红军来到我普戎
分田分地打土豪
贫苦穷人乐融融
红军今日离普戎
团防土豪你莫雄
若还再等三五年
普戎又是满堂红
红军撤离保靖苏区后,龙溪昂洞游击大队长田保清为追赶红军队伍,路经孔木洞不幸被保安团截住,惨遭杀害。昂洞贫苦农民田老大当晚邀上几个青年人,避开团丁哨卡,悄悄来到田保清被害的地方,将田保清的遗体进行安葬,并收藏了田保清手上的红臂章。回到家里,田老大用油布将红臂章严严实实地包扎,藏在屋顶瓦檐里面。
从此,田老大一家人一直小心翼翼地收藏着红臂章,他们始终不渝地相信红臂章就是代表红军,臂章在红军在,红军在就有穷人的天下在。直到解放以后土地改革时,田老大才从自家的屋檐上取出那幅他视若珍宝的红臂章,交给了农会。
在保靖,这样的红色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就像环抱着这座酉水明珠的酉水河一样,它承载着苏区人民对红军的思念、对革命的赤诚,跟随着红军远去的方向一直奔流不息。
(备注:稿中所用地名均为原地名)
来源:红网保靖站
作者:彭伟 田彦
编辑:易果
本文为中国保靖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baojingrm.cn/content/2016/10/11/5882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