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靖是秦即置郡汉高祖五年始建县的千年古镇,反帝反封源远流长,是毕兹卡(土家族)抗倭名将彭荩臣的故里,亦是开国元勋贺龙的第二故乡。明史和《湖广土司传》记载:嘉靖三十四至三十五年(公元1555-1556),东南沿海倭患猖獗,世袭的首八峒土司兼保靖军民宣慰使彭荩臣,先后三次奉命率辖地土家族苗族兵马平倭,三战皆捷,朝庭称之为“东南战功第一”。时土家苗胞军与戚家军齐名,令倭寇胆寒,今荩臣墓前石坊“苗土著功勋,一万健儿驱盗贼;东南昭战绩,三千倭首奠炎黄”挽联尚存。狗难改吃屎狼难改吃羊属性,近代以来倭患不断,当代三十年代狼烟又起,倭寇不肖后裔再犯华厦,东北沦陷华北告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根据地红军相继北上抗日,踏上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同为毕兹卡下峒(桑植)有识之士贺龙元帅,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1月),忍痛将不便随军的幼女贺捷生(今为少将)托给酉水进步父老后,义无反顾地启程长征。在举国共庆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之际,被贺氏一脉视为二故乡的这片红土地上各界民众,举办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11月初,又在当年抗倭名将和当代抗倭元勋启程之处——艨艟溪源头的起车村、杀猪宰羊打粑粑置席百余桌,用土家族苗族最高癸祀仪式,籍以缅怀抗倭先烈的丰功伟绩。此举倍受苏区先烈后裔称道,纷纷表示要用长征精神打好精准化扶贫攻坚战,让老区人民先辈流血后辈莫流泪。
我县本属地道的苏维埃老区,只因申苏慢了半拍令人不识庐山真面目,究其原因,一是关键性申苏史料残缺不全,二是亲历过开创苏区血与火洗礼的先辈相继辞世,以致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工程至今未果。笔者虽已退休,但近距离接触过开创苏区的有功之臣,参与过敌伪档案(清末明初)移交,修志中又搜集整理出大量史料,证实保靖应是当之无愧的苏区县,质证如下:
一、保靖是较早工农武装割据县之一
《湘西警政百年大事记》载:1916年5月3日(民国五年),保靖农民暴动,驱逐汤芗铭所派知事,推举本县警备队警士罗振东为护国军独立团团长,并与当地军警发生枪战。保靖亦是湘鄂川黔四省边区革命根据地的首建县和大本营,同年8月22日,贺龙元帅在故乡刀劈盐警举义后,引起一故乡反动军警百倍仇视。桑植县人谷膏如勾结“神兵”头子王朝章(又名王章二佬),率神兵百余人火烧洪家关,杀死贺龙亲属14伤30人,在纪念长征胜利八十周年时媒体又有超过百人一说。1920年5月中旬,已任桑植县守备队长的贺龙,派其父贺仕道及胞弟贺文掌去澧县取枪,因走漏风声,又被谷膏如勾结土匪陈继之在竹叶坪三声潭拦截。贺仕道被杀害,贺文掌被土匪置于甑内蒸死。为保住二十余骑工农武装火种,贺龙从下峒桑植转战首八峒保靖,先栖身于亦正亦邪后又殊途同归的“湘西王”陈渠珍帐下,经陈等人举荐一路升迁,北伐得胜后官阶与任镇守使、国民革命军师长的陈渠珍持平。在武装割据期间的几年时间里,贺龙从绿林好汉实现了旧军人向新民主主义直至共产主义者的转变,信仰马克思主义得益于水银乡人方汉儒的指点。史载:民国十四年(1925)夏,保靖40天不雨,田开拆、禾枯萎、竹开花,米价涨至每斗120串文,民不聊生,驻防保靖的陈渠珍向城内绅商借银元500块,铜元14400串,派人赴常德等地购米赈灾,但无异于杯水车薪。此时,任澧州镇守使、国民革命军师长的贺龙驻防桃源县,帐下常有两个座上宾,一个是一故乡桑植的同盟会员陈某,一个是二故乡的乡绅方汉儒,前者大谈无政府主义,而后者经常谈起俄国十月革命和布尔什维克。信仰徘徊间的贺龙最终选择了后者,从薪金中挤出一批光洋购米,并武装押运保靖,与陈渠珍联手搭棚熬粥赈灾,时至今日,民间尚有口碑,正史亦有记载。长征到达陕北后,贺龙在施肤(今延安)过五十岁生日时,曾当着任弼时、习仲勋等中央和边区政府的领导说及这件往事,与会者插话说,难怪你在南昌城下将手中的工农武装交给我党。贺龙元帅一脉对二故乡父老一往情深。拨乱反正期,中央军委一姓舒的部长带队来保靖追寻元帅的足迹。证实贺龙从保靖走出后政历一片清白,中央据此为元帅彻底平反,开国总理抱病为其致悼词并八鞠躬。新中国成立后,参与开创保靖这片红土地的开国将军难忘苏区拥军情。前兰州军区政委冼恒汉、副司令郭鹏,前广州军区政委、独臂上将晏福生等开国将领曾忆及在保靖的战争岁月。贺龙元帅平反昭雪后,其长女贺捷生少将携夫李振军中将(时任武警部队政委)。苏区故地重游来保靖,当时任县委书记颜长钊将夫妇二人介绍给与会区社书记和各局长时,“这位是贺龙元帅长女,是湘西特别是保靖人民的亲人”时,这位喝着酉水母乳长大的女将军曾泪流满面。上世纪九十年代,将军百忙之中还挤时间专程保靖,为母校雅丽中学(原为小学流芳亭)作序,序言详见地方志。
二、保靖百分之八十乡镇建有苏维埃
在交通欠发达的年代,酉水河是湘西上通云贵下达两广的四省通衢之地,近代以来“天开文运”厚重,进步思想和马列主义传入较早。当代二十年代就涌现了与李大钊同期的优秀中共党员米世珍、姚彦等,中共党史和地方志均有记载。大革命时期,地下党保靖县委已建立,涌现了大湘西21县首位女县委书记,地方志有记载。故贺龙元帅开展武装割据选中保靖这一群众基础好、兵家必争之地图发展,并以此为大本营开创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史载: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央苏区红军被迫实施战略转移,为策应中央红军实施战略转移,红二、六军团推进湘西开壁四省边区根据地,以牵制围追阻截的国民党反动军队。史载:民国二十三年(1934)1月,贺龙、肖克领导的红二、六军团17师49团挺进保靖,11月28日,红军黔东独立师在川河界打土豪分田土开创苏区时,突遭强敌伏击,师长王先泽惨遭杀害,20多位红军战士壮烈牺牲。王先泽是衡南县人,在川河界白云山一脉创建多个乡级苏维埃政权,是红军一位足智多谋的师级指挥员,也是红二、六军团牺牲的最高军事指挥员,《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史料汇编》有较详记载,现烈士衣冠塚在野竹坪太平坝。红六军团政治部主任甘泗淇(中将)李真(少将)夫妇曾来保靖检查苏区工作,这对开国将军夫妇对保靖界定的土豪劣绅标准予以认定,并在四省边界苏区中推广。红17师49团在团长吴正卿政委晏福生带领下,在永保、保龙交界处(时属郭亮县)开创乡级苏维埃政权,今糯梯、普戎、亨章等遗址尚存,昂洞撒珠等地的红军烈士纪念碑可估证。经考证,大革命时期,保靖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乡镇建起了苏维埃政权。苗胞集中地吕洞山区的多个乡镇亦建起了苏区,开国伟人的国文大师袁吉六在葫芦等乡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现存的毛主席亲自题写的衣冠塚墓碑可佐证。全县仅三个半乡镇未建苏维埃政权,但也建有游击区。究其原因,得益于贺老与陈渠珍鲜为人知的管鲍之交。落难中的贺龙是官府追捕的要犯,而陈是湘西镇守使兼国民革命军的师长,但二人忧国忧民之志是相通的。贺龙投入其帐下未受治罪反被重用,后又举荐川军石青阳部任混成旅长,北伐过境时支助过枪支弹药和被服,以致后来官阶反超自己。准史志(老年人)《以贺龙元帅与湘西王陈渠珍的恩恩怨怨一文》有较详记载。建国后的首届政协会上,伟人毛泽东还接见过陈渠珍并赠送农业机械10台,鼓励其返家后为建设湘西出力。贺龙还单独宴请过这位昔日的诤友,两人一笑泯恩仇。
三、扩红中保靖几千健儿去长征
因保靖有着反帝反封的光荣传统,近代以来有过几次大批热血男儿助义军的记载: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2月27日,鸦片战争中的英军战船炮攻乌涌,乌涌守军奋起抵抗,击毙英军200余人。是役,湖南将弁阵亡31人,兵勇阵亡415人,提督祥福与保靖千总(今营长),把总梁昌福(今团长)尽皆战死。咸丰十二年(1862)元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部经永绥(今花垣)进入保靖县境,路经毛沟、卡棚、黄连树等地,在清水坪遭巡检秦熙邺出兵阻击。石达开在当地农民支持下,一举全歼秦部,顺利渡过酉水天险。保靖又属马克思主义传入山沟的较早县之一,涌现出米世珍、姚彦等与李大钊同期的早期优秀党员,又建立了首个地下党县委。群众基础好,地理位置优越,是通向大西南的门户,故贺龙早期来此图发展,于开创湘鄂川黔苏区中,先后在保靖扩红军数千人,后这支队伍成为359旅直至47军的骨干力量,肖克、冼恒汉、晏福生等老将均有回忆。有效地策应了中央红军战略转移。但杀敌三千自损八百,在保靖的红军遭到白匪的层层围堵,幸得三民主义忠实信徒陈渠珍看重劫富济贫的红军队伍,背着上峰给部下暗示“剿共不剿贺”,贺龙暗示部属“灭顽不灭陈”,使得国共两军在保靖未发生大的战斗,《贺龙元帅与湘西王的恩恩怨怨》等媒体均有记载,文学家沈丛文在《杂忆保靖》一文中亦有表述。而现存的史料中,记下参加长征时的保靖红军仅存近两千人,与敌伪档案中记录的相差甚远。因整理移送旧档案时是非专业化清理,曾将许多珍贵史料作为废旧售给外地,幸得一有识之士高价赎回,后任过档案馆长的吴某在媒体上有表述,故收入志书的红军仅为实际人数的三分之一,加上失散和雪山草地的非战斗减员,保靖参加长征的红军应超过六千余,还有留下的数千人参与了各区的抗日革屯军。红军在保靖的几次较大的战斗经过也记录不全。1934年11月25日,红六军团49团挺进保靖,开展轰轰烈烈打土豪劣绅运动,将不劳而获,为富不仁的富有人家定为“土豪”,将敲诈勒索,横行乡里的地头蛇定为“劣绅”,仅在普戎牙吾土豪张玉银家所得铜元,百余名红军和游击队员背了三天。红军的劫富济贫,遭致白匪的疯狂报复,县治和乡下封火院墙处,常见醒目反动标语,叫嚣:注意城墙脚,打死红脑壳,远者用枪打、近者刺刀戳,捉住贺龙切颗颗,抓住肖克剁坨坨。1935年元月7日,我六军团17师49团二营长魏长拔率红军120余人,盐井区游击大队长王子雄和特务连长彭兴国率游击队百余人,在普戎昂洞两乡交界地开展扩红建苏区,突遭反动军警偷袭,牲牺百余人。白匪还残忍割下红军耳朵用铁丝穿上,向官府邀功请赏,鲜血染红了小桥溪沟,原红军遇难处的河沟曾叫“红军塘”,惜今已沉入电站河底。在川河界,昂洞遇伏牺牲的红军,远不只20余人,而史志和记念碑上仅记下部分红军姓名,和长征途中殉职的红军一样,大都成为无名英雄,特别是雪山草地中的非战斗减员,今已无从查找。史载的长征中保靖籍红军,魂归故里者仅十余人,余则大都血沃中华,拔茅乡马蹄村老红军向志清是代表人物之一。向于1929年在洪湖参与红军,曾任359旅侦察连长和直属队长,抗战中九死一生,先后12次负伤,抗战胜利后被安排在延安荣军院休养,后复员返乡任党支书。老人生前每年要给部队、机关、学校进行10多次传统教育,忆及爬夹金山时是拉着贺老总马尾巴才翻过大雪山的故事时,次次痛哭流涕。上世纪七十年代,曾任陕西子长县烈士陵园院长、120师某旅旅长说起过草地时的艰苦卓绝,几次失声痛哭昏到在地。过草地前因筹粮太少,每人只配给3斤规定要吃6天,而他3天就吃光了口粮,是班排长、党团员每天匀出一小把充饥,他走出了草地,而匀粮的战友先后倒在草地上再也没爬起来。在弹尽粮绝的后几天里,是贺老总发明了用自制的鱼钩钓鱼才走出困境。时任政委关向应说,总指挥率三军将士钓鱼充饥,世界军史罕见。开创保靖苏区功臣之一的独臂上将晏福生,为给抗倭故乡的土家族多留下一把火种,曾先后3次致函保靖县府,督促县府惩治迫害红军家属的土棍。晏系湖南澧陵人,曾任安源工人纠察队长,红49团政委,建国后任过湘西军区司令湖南民政厅长直至广州军区政委,生平以体恤下士见长。红军离开保靖长征后,反动军队纷纷向根据地扑去,永保游击队长王子雄、昂家游击队长田保清、下牙吾游击队长周正滨等惨遭杀害。抗战期间,时任120师359旅717团八连连长向廷锦接到保靖家中来信,具述家境惨苦,父母在家备受当地奸人土棍彭占卿、黄秀英、彭国龙、彭贵廷、田顺富等之欺压凌辱,至为不堪,最可痛苦者,彭等意横施强暴,迫协将向连长之妻田氏强行出卖。晏政委了解此情况义愤之下3次政函保靖县府,强烈要求地方政府严惩迫害红军亲属的奸人,此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20师359旅717团司令部公函(行字第五百号),以作为抗战补遗和历史文献收入地方志。甘泗淇、冼恒汉、郭鹏(曾在苏区任过红军师团长),对诞生于文家市壮大于保靖的英雄部队后裔倍感亲切。中苏关系紧张至兵戎相见的年代,驻防鱼米之乡的47军作为总参战略预备队移师大西北。在兰州军区在兰州市广场召开“双代会”时,47军代表团如同我奥运健儿正步入场一般进入主会场,全场秩序井然,主席台上的洗政委、郭副司令立即起立致礼并带头鼓掌,并语重心长地说,四十年后,我们终于再次见到了这支英雄部队。当年的《红旗》杂志第八期还刊载了该部红一连尊干爱民的事迹,时红一连是兰州军区训练先行连,多名保靖籍战士正在该连服兵役。
来源:红网保靖站
作者:王德松 王世云
编辑:易果
本文为中国保靖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baojingrm.cn/content/2016/12/26/5882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