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七十年代,上学、参军、提干、在外地工作,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家乡保靖,一直是自己心中那不能忘记的根。儿时与同伴快乐成长的笑声,乡里乡亲间无微不至的关爱,亲人的期盼和嘱咐,一直是我碰到困难时敢于迎难而上的动力。
离开家乡前,保靖县城于我来说,是与“赶场(赶集)”联在一起的。每逢赶场,大人们就会准备一些自己种植的农产品,如疏菜、养殖的鸡鸭什么的,去街上变卖,得到的钱买些家中急需的生活用品,小孩子的我们,偶尔随父母上街,就会吃到一角钱一碗的米豆腐、几分钱一个的油粑粑,能吃上米饭和面条,是很奢侈的事了……那时候,每逢赶场,整个城县到处都是叫卖声,场面比较杂乱,大人特别担心的是小孩子上街不小心走丢了。如此过了很多年,我儿时的记忆依旧忘不了,脑海里,家乡保靖的样子,早已定格。虽然偶尔回家探亲,来去匆匆,看到县城不时新建了些楼房和居民小区,但儿时的家乡印象却一直没有变化。
一七年春节,自己再次回到家乡。湖南保靖,这在心中既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一下子给予我以往极为不同的感觉,出租司机与乘客间的亲切问候,红绿灯下,规范的交通秩序,街道过往间,看不到占道的商铺和随意叫卖的小贩,感觉政府机关真是挺给力的,把县城治理的这样好。晚上,陪母亲一起散步,走在风景如画的酉水河畔,那文化长廊上,保靖县的历史文化气息和风土人情扑面而来。晚些时候,大桥、二桥上霓红灯光闪烁,更是把整个县城的夜空装饰的流光异彩,感觉中,家乡真是变了,他正犹如一个充满了旺盛精力的小伙子,向着自己既定的目标在全力奔跑!
带着对家乡变化的那份激情和兴奋,几天时间,我更是兴致勃勃地跑遍了全城,大到宽敞明亮的民中校舍、森林公园、杨霞体育馆、健身坡、菜市场以及早已声名远播的保靖黄金茶叶专卖店,小到一些汽车的修理店、快递店…… 真正是一步景色一步惊奇。然以此相比,更令人震惊的是,那分早已溶入城市间的细腻管理。走在县城的大街小巷,你已看不到随手丢弃的果皮纸屑;水平如镜的酉水河里,你找不到飘浮的白色垃圾;居民区里的一些死角地带,更是干干净净,就连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也是堆放的整整齐齐。站在喜阳桥上,左右来回观望,那幽长深远的小溪河畔,水清岸绿,让人余情了了,醉在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里。整个县城看不到垃圾,做到这点,得下多大功夫呀?历害了,我的家乡!要知道,这不仅仅是制度规定就可完成的事情。
当我与母亲说起这些感受时,母亲微笑着说:“现在城里是比过去要干净多啦,特别是清洁工人,他们很是辛苦,县里的电视台,会定期对卫生情况进行通报呢,不过,现在很多人都很注重讲卫生了,就是乡下,也是家家户户自觉把垃圾收集起来,放在指定的垃圾存放点处理”。母亲的话让我有点瞠目结舌,毛泽东主席说:“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家乡的这分干净,让我想起了身边的同事,常常到国外旅游回来,夸耀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街道多么的干净,环境多么的美好,青山绿水,止不住的内心向往,然以之相比,我更乐意,家乡的这份感觉,亲切、熟悉,一样的青山绿水,一点也不差于别人。一天下午,从大桥路过,我看到一位约三、四十岁的女环卫工人在清扫垃圾,自己呆呆地看着她工作,看得她有些不好意思,然自己却真想上去,拉拉她的手,说声:“谢谢你!”是你们的辛勤劳动,给了我家乡最美好的感觉。相信不久,小小的保靖城,一定会绽放属于自己的魅力光彩。
节后离开家乡,印象中早没了儿时那份脏乱的感觉,眼中贪婪地搜集着沿途的风景,好想说声:“家乡保靖,我爱你!”
来源:红网保靖分站
作者:周光春
编辑:易果
本文为中国保靖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baojingrm.cn/content/2017/02/06/5881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