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贵忠
湘西是山区的代名词,而吕洞山于湘西而言,是一个独特的地理存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生活在吕洞山的苗民对季节极为敏感,这里四季分明,不同日子,有不同的原生态美食。
蕨菜炒腊肉,野胡葱佐黄鳝,尝鲜要掐椿木尖,此等美味堪称“吕洞春三鲜”,是山民款待客人的三道招牌菜,山珍野味兼而有之。那芬芳和甜美,那水分和透明,那醇厚和质朴,世之稀缺,弥足珍贵,失去了就无法重生。
采蕨归来腊肉飘香
“陟彼南山,言其采蕨”,古人说,时令到了,大家爬到高高的山上去采摘蕨菜吧。过了一冬的山坡,早已蓄积了一层厚厚的烂叶,把泥土养得肥沃滋润。山蕨听得暖阳的呼唤,偷偷拱出地皮,作小儿拳状,胖嘟嘟的,毛茸茸的,水灵灵的。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背起背篓,腰围裙兜,苗家少男少女相邀去采蕨,从坡脚采到坡头,从这一山走到那一岭。荡荡草野,春心是倾,少男频献殷勤,少女抿嘴含笑,不多时就裙兜鼓胀蕨满篓了。
欢天喜地把蕨菜背回家,即是将春山馈赠的一道美味带回了家。择拣满满两大手,放在水盆里轻揉慢搓,绒毛及蕨头的碎叶俱去干净,便可用开水燎熟。那浸出的靛青水色,是春蕨的原色调,可知其秀色可餐了。对半剥开蕨条,拿刀切成指长几节,即可静候腊肉的调遣了。
此刻,农家灶膛火苗欢叫,腊肉在锅里嗞嗞欢跳,灶上青烟萦绕,腊味的醇香和辣子的烈香直扑入鼻,在顽固地刺激着人的味蕾。一砧板蕨菜从天而降,爆炒翻滚匀当,当一大盘掺红带绿、活色生香的蕨菜炒腊肉上桌时,早已禁不住大快朵颐、口角噙香的诱惑了。
清明挑葱夜捉黄鳝
雨水惊蛰一过,春雨霏霏,农田水源充足,苗民赶着牛儿去耕田。去岁秋后,生田已被翻耕一次,历经严霜冬雪的浸泡,松软熟化。和煦春日再犁一遍,耙一遍,农田一片水汪,泥巴酥软油亮。
初夏夜,蛙声四起,百虫啾唧,黄鳝泥鳅闷不可耐,从洞里出来乘凉,静静地趴在水下的熟泥上。赶早不如赶巧,此时正是夹黄鳝的好时机,正是换换胃口尝野味的好时节。
山里多枞树,枞树富含油脂,劈成小块,燃烧照明,颇不畏风。背上背篓,带上竹夹,腰缠鱼篓,等夜的幔帐罩实山野,就可以点亮枞块下田了。彼时捉黄鳝点的枞块放在有一捧手大的半圆铁笼里,铁笼的长柄套有一截竹竿,游走山田时须一手持火,一手撑夹,肩背半篓枞块以备随时添火用。和风吹拂的晚上,脚踩松软的泥巴,眼盯清亮的水面,动作做到快、准、狠,一条又一条活蹦乱跳的黄鳝立马被夹进鱼篓里。半山梯田刚走完,好几斤黄鳝就压沉了鱼篓,夜深时回到家里,将黏糊糊的黄鳝倒在大木盆里用清水放养,等嘴馋了或者有客人来了,可随时捞起一两斤炒上。
春水涨了,山朗润起来了,坡头、草丛、土边,胡葱勃勃疯长,多少爱的种子发了芽。胡葱是可以百搭的香菜,洗净晾干后制成的胡葱酸辣子,更是开胃下饭,那是苗民的最爱,因此山里人家户户都备有几个酸坛子。漫长艰辛的山里岁月,吕洞山苗族人苦中作乐,自有其浪漫情怀。“清明挑葱会”是吕洞山苗族青年的“情人节”,苗家阿哥阿妹在翁柏坡相会,他们挑葱对歌,以葱为媒,以歌传情,寻觅意中人。
是谁在唱歌,温暖了寂寞。你听———
山坡胡葱香又青,送哥一把带在身。
哥行半路望一眼,看见胡葱记妹情。
胡葱是和阿妹讨的,黄鳝是阿哥捉的。末了,就好好烹调一道佳肴,让远方的客人来尝一尝这鲜美的春葱、细嫩的鳝鱼肉吧!
尝鲜要掐椿木尖
吕洞山多香椿树,大都傍生村子边,一长一大片,是打家具的上佳优质木材。包产到户那年,我家分到一蔸合抱大的香椿树,母亲笑得合不拢嘴,她说,哥儿,等你长大娶媳妇了,我喊木匠给你打香椿床,打餐桌,打柜子。而今,村口的那棵老香椿树依旧年年置换新妆,我却带着妻儿游走异乡,一身落落,四方飘零,未能让母亲称心遂愿,未能守在老母身旁。
旖旎春光中,怡荡春风里,香椿树吐了新芽,一朵朵簇拥在高高的枝头,向着太阳,饱饱地吮吸着春阳的明灿。它的叶梗软软的,叶片尚未完全绽开,一卷卷的,色彩紫红夹带鹅黄,袅袅娜娜,恍若冉冉翩翩的彩蝶,至饱眼福。
采摘下来的椿木尖用开水燎熟,用刀切细,拌上红辣椒和野葱在油锅干炒,香彻肺腑。小时候每逢掐椿木尖的时节,母亲顶喜欢炒这一道家常菜。早起上学包的中饭配有香椿菜,肚子饿得咕咕叫的午后,盘腿坐在学堂水井旁吃那一小缸缸饭,那感觉美得无法言说。
据说椿木尖有开胃爽神、祛风除湿、消火解毒之功效,能保肝利肺、健脾舒筋。乡亲们与香椿为邻,成日家困了枕着它睡,乏了靠着它坐,年年吃着它的嫩叶,寨子里高岁长寿的老人还真不少。
吕洞春三鲜,他乡何其有。因为那是泥土的味道,母亲的味道,乡愁的味道。
来源:团结报
作者:洪贵忠
编辑: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