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十里桐花

来源:团结报 作者:谢茂胜 编辑:易果 2017-04-05 10:31:43
—分享—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或许,油桐花开花落与清明节有着某种玄妙的关联,或许,我的这种忧思情愫,正是唐代诗人杜牧现实的临摹与写照。桐花花期受气候因素所左右,观赏桐花也要有一定的眼缘。艳阳高照,桐花含娇怒放,花期稍长。凄风苦雨,桐花沧桑饮泪,落花加速,花期稍短,须把握时间,把握天气。

  古丈栽种油桐的历史悠久 。俗语讲:“家种千棵桐,子孙不受穷”。足见桐树对于农耕人家的重要性。据《古丈坪厅志》记载,清道光三年(1893)即有《蓄禁桐茶碑序》的民约。民国19年(1930)全县油桐面积发展到77845亩,桐油产量1173.3吨。湖南省汇编资料记载,到民国28年至30年(1939-1941)古丈县共植油桐80092亩。由于抗日战争和湘西变乱的影响,到1949年油桐面积下降到43000多亩,桐油产量仅8900多担,合445吨。

  建国后,国家积极扶持和发展油桐生产,到1957年古丈县油桐面积恢复到71786亩,产油为1949年的两倍。当时,断龙山人民公社人均产桐油22.5公斤,1958年获国务院奖励。但是,国民经济三年困难时期,重粮轻林,油桐一度受到破坏,面积下降到37900多亩。 1983年,全县油桐面积达到峰值,增加到136326亩。

  农谚道:“一年不垦草成行,两年不垦树叶黄,三年不垦树死亡”。要想油桐高产稳产,对油桐垦抚显得十分重要。记得小时,生产队把田间的农活忙完了,开始将农活重心转到地头。我经常随大人到寨外看生产队除包谷草和对桐林进行垦抚。为了不让小孩乱跑,舅舅从地边砍来几根手指粗的血藤,缠于油桐树上,让我们荡秋千自行取乐。渴了,掬一捧山泉浸润肺腑;饿了,摘下几片桐叶叠成叶杯,在地边采摘三月泡、樱桃泡裹腹充饥;累了,爬上油桐树,在枝丫上打一会瞌睡。纯真的童年终生难忘。

  油桐全身是宝,在湘西山区桐油有着特殊的用途。桐油是护房宝物,将木屋刷上一层薄薄的桐油,木板闪闪发亮,房屋遭受风雨侵淫,百年不朽不烂。桐油可做油灯。早些年,没有电灯,平常百姓家买不起煤油,只能用松枝照明,但是等到女人忙完家务活,已经夜深,为了不影响家人休息,女人还得在夜深人静之时,挑灯走线,缝补衣裳,桐油灯是不可缺失之物。桐油是居家过日子必备的良药。如小孩拉肚子、患风寒、成尿疾,倒上少许桐油用火烤热,然后滴上几滴于手掌之中,在小孩的背心和肚脐上来回揉抹,就会手到病除。一次,一家民房着火,年少好奇的我前去看“热闹”,不幸被5寸多长的洋钉刺穿脚背。回家后,完全没有去医院救治的意识,家长从床下拿出一瓶布满尘灰的桐油瓶,取一只筷子,破开筷头,夹上一块旧布条,在桐油瓶中搅拌,让布条蘸满桐油,在火中烤热,然后在伤口处涂抹,几天后,脚伤就神奇般痊愈了。

  我对油桐情有独钟,不仅仅源于她那琼脂如雪,美艳绝伦的桐花视觉。而且在冬春之际,桐树会叠生一种形如伞盖般的冻菌,和猪肉或鸡肉混炒,香气如蕈,鲜嫩可口。此外,在干枯的油桐树中,有一种白色的桐油虫,身体乳白色,两头呈椎形,其富含蛋白质,低脂肪,养阴益肝,对阴虚盗汗,失眠,肺结核的营养补充有很大的作用。此虫用茶油煎炸至金黄,撒上少许蒜花,食之酥脆爽口,干香味美。以上两种美食被视为湘西山珍,佐酒最佳,是款待贵客上等极品。

来源:团结报

作者:谢茂胜

编辑:易果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国保靖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