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党员干部应在“清明节”有所思悟

来源:红网 作者:贾玉宝 编辑:易果 2018-04-03 09:42:47
时刻新闻
—分享—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祭祀扫墓,踏青插柳,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流传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

  然而很少有人清楚清明节的由来。相传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流亡途中,随臣介子推自割股肉煮汤助其渡过难关。然而,重耳做了晋文公后却忘了封赏介子推,介子推毫不在意,后隐居绵山。晋文公追悔莫及,为逼介子推出山遂放火烧山,结果在被烧死的介子推身后的老柳树树洞里发现了一片衣襟,上面血书:“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后来,晋文公将这一天定为“清明节”来纪念介子推。

  可见,“清明”的源头深意是介子推为了让晋文公保持清正廉明而用生命进行的“死谏”。当然,随着历史的沉淀,清明节的文化底蕴也日益深厚,它既包含着丰富的习俗和特定的慎终追远、行孝尽哀的文化纪念意义,也应该为广大党员干部谨记“清明过节”“清明做事”提了个醒。因此,今人不可仅仅将清明节理解为祭祀踏春的节日。

  “成由勤俭败由奢。”在清明祭祀扫墓等活动中,过度的铺张浪费不但耗费了大量物力财力,更会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因此,党员干部要带头过一个勤俭节约的节日,在传承祭拜祖先、悼念逝人的同时,谨记节俭祭祀、清廉祭祀。个别党员干部将清明回乡祭祖当做衣锦还乡的机会,甚至遮挡号牌、公车私用;大张旗鼓、攀比摆阔,将对先人的追思搞成了“烧钱”的游戏,无节制的烧纸钱、放鞭炮,大搞封建迷信行为,更有甚者借祭祀之名收受下属或相关管理对象钱财。这些行为不仅将自然环境搞得乌烟瘴气,大量焚烧纸钱污染空气,甚至导致山火;也将政治生态搞得乌烟瘴气,本来庄严肃穆的仪式弄得面目全非,失去了本真。

  “风成于上,俗形于下。”党员干部的作风,不仅关系着本人的形象,更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对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引领具有带动示范作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党员干部在清明祭祀之时,要带头文明祭祀,积极树立崇廉戒奢的清明形象。移风易俗、绿色殡葬,轻车简从、微服出行,一束鲜花、一杯清酒足可以代表自己的追思。此外,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上祭祀、代客扫墓已经成为一种新方式,不妨借鉴。近年来,有人选择用植树献花、读写家书的方式来传递对亲人的哀思,让自己亲手栽种的树木在扎根发芽时重获生命,让自己情感形成的文字在书写中寄托忧思,这何尝不是一种新风尚?

  作为党员干部,不妨可将“清明节”作为“静思节”。一是想想亲人。对亲人长辈的关爱,自己是否体察感悟;亲人在世的时候,自己可否尽孝尽责;亲人卧病在床时,自己是否须臾不离。在清明假期给自己的内心留出“清静”的空间,得到一份“明净”的体悟。如果没有做到要及时反省,及时改正。二是想想国家。清明时节,党员干部不可忘记了那些为国捐躯的革命先烈和已逝的时代楷模。在网上、到陵园敬献鲜花,以表敬意。由此,家国情怀才能融为一体。

  理解了清明的历史文化底蕴,才能行稳致远,介子推的事迹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割股奉君”启示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独不受赏而无怨言启示我们不慕虚名、不贪名利;退隐山林供奉老母,启示我们功成身退、以孝为先。法古人,不必拘常理;做新人,常思走正道。

来源:红网

作者:贾玉宝

编辑:易果

本文链接:https://www.baojingrm.cn/content/2018/04/03/587800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国保靖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