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国茶的梅花(上)

来源:团结报 作者:宋世兵 编辑:易果 2018-04-13 08:34:41
时刻新闻
—分享—

  

 

  2016年11月,向艳梅回乡时,在家乡的茶园流连。张承印 摄

  

 

  2012年,向艳梅在艰苦的训练中。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湘西儿女吃苦耐劳的精神,就没有今天的成就。 张承印 摄

  

 

  2016年11月,向艳梅回到国茶村与家乡孩子们在一起。 向 松 摄

  

 

  国茶村是向艳梅的家乡,这里钟灵毓秀,给予这里的儿女灵气与力量。 张承印 摄

  想起一个如花的女子,一个名叫艳梅的土家女儿,怀揣满腔敬仰之情与之际会,便是天底下至真至纯的美事。

  丁酉年隆冬,雪花如约而至,弥漫天际,缓缓地化入凡尘。一夜之间,江南的湘西疑是北国,银装素裹,铺天盖地的雪刹那间淹没了大地,莽山低头,绿树弯腰,黄草倒伏,溪河停流,时空凝滞,世界幻化成雪的梦境。

  走向雪野,凡胎入梦,像万里雪域中的一点黑,映衬着耀眼的白,给迷茫的雪域增添了一点寂寥与落寞。这世界除了黑白,再无他色吗?蛰伏在大地深处的精灵不甘寂寞,竭力呐喊,撕裂黑白幕幛,呼唤春的生命盎然回归——

  雪梅争春未肯降,

  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生命总会无数次重复遭遇同一场雪,拥抱的姿势却千差万别,梅是最具风骨的。宋代大诗人卢梅坡揽雪入怀,踏雪寻梅,演绎了旷古绝今的生命传奇——雪白梅红灿烂了千年时光,踏雪寻梅温润了千古情怀。

  此时此境,卢梅坡的邀约呼啸而来,不妨步入踏雪寻梅的旅途,邂逅一场春天的约会,了却一段俗世的尘缘,正是时候。

  只身向何处?来年雪白梅红时,葫芦国茶忘归途。这是湘西大山深处一朵梅花无数次的回望与远眺,汗水与泪水打湿过的旅途与征途。

  大雪过后,湘西大地墒情勃发,酝酿了一个寒冬的春讯,汩汩地从山涧冒出,在嫩芽尖露头,在梅蕊中吐放,和煦的阳光收藏了大地的春事,洒满去时的征途和来时的归途,汪洋恣肆为家乡在岁月流年里沉浮的诗行。

  葫芦,保靖东南方四十余里的苗族聚居小镇,人口不过万余,方圆不过几十平方公里,到处都是数不清的山头,山头与山头之间,近在咫尺,走进却要一整天。这里沟壑纵横,层峦叠嶂,寨子像一粒粒种子在群山褶皱中顽强地破土而出,炊烟袅袅,传递着生命的气息,从历史深处穿越而来,朝着未来天空缥缈而去——那是千百年来无数土家苗汉儿女魂牵梦绕的故园。

  镇子虽小,却有英雄般的传奇演绎,延续着生生不息的荣光。明末清初,封建王朝为平定苗民起义,在镇内印山台设立屯兵汛堡,构筑了苗疆边墙。印山台雄踞镇北,从南半坡远眺,东西十里峻岭,南北两面绝壁,山势雄伟,气势磅礴,可锁高天流云,可镇大地山河;若从东北盘旋登临绝顶,只见怪石嶙峋,悬崖两叠嶂,峭壁一通衢,一人当关,万夫莫敌!真可谓“雄关要塞无双地,武陵苗疆第一山”。

  如今的印山台远去了烽火狼烟,只剩残垣断壁,一切湮没在昏黄的旧时光里,略显苍凉与凄美,让人欷歔。

  小镇不可小觑,有雄关,自然出狠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一位打豆腐出生的秀才,携锅巴到长沙应试,考中丁酉科举人,后辗转湘西各地从教育人。在小镇期间,眼看大小文武官员在狭窄的墟场上横冲直撞,践物伤人时有发生,便在路口立一石碑,上书“文武官员至此下马”八个大字。仍有官员熟视无睹,见状,他大喝一声,挥手叫人把官员坐轿的轿举、坐骑的马脚砍断,秒杀了枉法者的嚣张气焰,赢得了百姓拍手称赞:“举人吉六,吉利葫芦,官府不怕,乡民幸福。”一介布衣书生以柔弱的身躯扛起了人间的正义公道,此人就是袁吉六。再后来,远涉长沙,授课省一师,书写了一段与伟人毛泽东的师生情谊。王季范曾致函毛泽东,称“袁胡教学有何奇,横扫千军一支笔”。33年后,毛泽东在中南海宴请师友,章士钊说:“此老通古今文史。”郭沫若接道:“斯人教天下英才。”毛泽东摆手说:“英才过誉,但教天下则符合袁老身份。”一次宴请成就一段人文佳话,至今还在华夏大地流传。家乡人每每向上级领导和外地朋友介绍保靖,言必称赞袁吉六、向艳梅等,为保靖、湘西立足华夏、走向世界赢得了尊严和自信,那一份自豪溢于言表。

  而今,历史的长河只留下袁吉六远去的背影,未来的征途上向艳梅等后辈朝气蓬勃的英姿摩肩接踵而来,延续着先贤的光荣与梦想。

  吕洞峰峦不止秀我,葫芦风物更是宜人。这是我赠给当地一位苗族朋友的对联,既有对朋友的期许,又有对此地的浅见。

  国茶便是该镇风物宜人的一个小聚集、大杂居的民族村寨,顾名思义,此处的人间烟火一定荡漾着山茶的天然原香,历史的暴戾脾气,民族的和睦底蕴。此茶下接地气,上达朝廷,贵为贡品,载入史册,养天地正气。

  《明世宗嘉靖实录》记载:明嘉靖十八年(1545年)农历四月,湖广贵州御史陆杰自保靖宣慰司(迁陵)取道往镇溪(今湖南吉首市)巡视兵防,途径勇旗(葫芦镇)深山密林,一行百余人,多人染瘴气,无法前行。一位姓向的老阿婆见状,摘取自家门前的老茶树叶沏汤,端给染上瘴气的文武官员喝,瘴立愈。陆杰大喜,当场赠送老阿婆黄金一两,还将此茶列为贡品,岁贡皇朝帝君。自此,此茶便有了“一两黄金一两茶”的尊贵身份。几百年过去,保靖黄金茶己忝列湖南省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冠名全国第二个“以仍在生存的古老植物并具有相当保护价值的植物作为文物保护对象”——保靖黄金茶已成为活着的文物。

  活着的可以喝的文物,一定会让人品味出历史的沉香和未来的希望。残雪消融,万木葱茏,梅红点点,溪水潺潺,戊戌新春的国茶已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袒露着年复一年的神奇与壮美,像刀刻般刺青浸入了大地的肌肤,直达村庄的心房。

  放眼望去,两山夹一溪的地形地貌,让国茶村凹凸有致,婀娜多姿,春意盎然。一株株,一簇簇,一排排茶树,匍匐在山涧台地,山腰沟壑,抖落一冬的寒意,吐露出一丝丝鹅黄与紫晶般的嫩芽,亲吻着和煦的春风与暖阳,醉了春光。一沟沟,一岭岭,一窝窝茶园,仰卧在蓝天白云下,崇山峻岭间,打探着丰收的消息,释放出秘藏一冬的春事,等待着茶农采摘,绚烂了春意,甜美了日子。歌声婉转悠扬,由远及近传来,房前屋后的弯弯小路上,身穿艳丽服装的阿婆、阿妹鱼贯而入,穿梭在翠绿的茶园里,轻捻手指,一叶叶嫩芽在身前身后欢呼雀跃。笑意写在脸上,喜悦融入山歌,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欢乐融汇成国茶村与国茶人熟稔的歌谣,跳跃着吃得苦、霸得蛮的湘西音符。

  这火热的劳动场面,醉人的丰收景象,怎不让人流连,让人感念?国茶的女儿,土家的英雄向艳梅,曾于丙申年的秋天荣归故里,消息就像鸟儿的翅膀飞遍十里八乡,乡亲们纷至沓来,以博大的胸怀、热烈的目光和滔滔不绝的问候迎接英雄的到来,手拉手,叙亲情,聊家常,爆竹连天,笑语盈门,热闹的氛围不亚于年节。短暂的欢聚过后,她依依不舍地惜别亲友,来到古茶园,蹲下身依偎在茶树间,嗅着茶花,羞涩地脱口而出:“喝保靖黄金茶,圆奥运冠军梦。”一句心里话,不是广告,胜似广告,温暖了父老乡亲的心,也甘甜了曾经苦寒的日子。目睹这暖意融融的一幕,不禁让人心底滋生无限感慨——

  葫芦国茶,真是一块万物相生相宜的土地;

  葫芦国茶,亦是一方英雄群星璀璨的家园;

  葫芦国茶,真乃一个众生敬天畏地的村庄。

  春茶含露吐绿,正是国茶的梅花含苞待放时。从山顶俯瞰,吊脚楼依山傍水,沿着山脚与小溪排开,错落有致,黛色的瓦,古铜色光滑的壁,勾勒出吊脚楼简单与简约的美。一条小路依山势盘旋延伸,直抵童年的小屋,与炊烟衔接,大地的血脉与村庄的呼吸同振共鸣,预示着国茶的烟火生生不息。三两声犬吠此起彼伏,从小巷中传来,打搅了村庄的梦境和茶农的呓语,叩开了春天的门扉,春的脚步逶迤而来,奏响了国茶春天的晨曲。进入村落,爱梅人家屋前屋后,有三五株梅亭亭玉立,枝头已缀满粉红的花蕾,迎着寒风、残雪和绿叶,竞相开放,一缕缕芬芳的梅香,编织成一幕幕芳香四溢的幕帘,勾留了脚步,也勾引了好奇的目光。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唯有暗香来。

  宋代大文豪王安石咏梅时的心境与地理环境,与湘西大山深处的国茶村不谋而合,一定是有关梅的文化情结持续在发酵。的确,千百年来,梅出世独立的傲骨和入世独绝的芬芳,早已浸入国人的文化基因,赢得了人们的青睐。

  任何场域,亦不伦时间的空间的地理的物理的心理的,文化总是最强大、最稳定、最活跃的磁场,让人挣不脱、摆不掉,国茶村与国茶人丝毫也不例外。国茶人爱梅,若非要排出个梁山座次来,毫不夸张地说,向光四这个老实本分的土家汉子,当坐头把交椅。向光四爱梅,不仅孕育了一个个艳若梅花的女儿,还哺育了一个名扬世界的女子举重奥运冠军,真是神了奇了。

  (未完待续)

来源:团结报

作者:宋世兵

编辑:易果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国保靖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