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日高温,哥俩为辣椒浇水。

今天是碗米坡墟场,哥哥早起到集市上为弟弟添了一件新衬衣。

有了好吃的,哥哥总是先给弟弟夹上。
文/方君才 易果 图/张承印
清晨的酉水河畔,薄雾缭绕,空气清新,保靖县碗米坡镇拔茅村马颈坳的王世银早早地起了床。点火、烧水、做饭,然后叫醒熟睡的五弟王世新,在招呼五弟洗过脸后,又叮嘱叫他吃药后用早饭。
自父母过世后,原来一直在浙江打工的王世银,已经照顾五弟王世新两年多了。在过去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患有心理障碍疾病的王世新,由三哥王世银照顾得井井有条。
手足情深 我来照顾五弟
王世银有五兄弟,家庭情况都不是太好,大哥、二哥、四弟陆续成家,二哥王世友患有腿疾,老五王世新在20多岁时患上了心理障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2008年下半年,父亲病危的前一个月,大哥王世明带信把老三王世银叫回了家。老父亲拉着老三的手说:“我死了,老五怎么办,我最不放心他。”母亲在一旁默默地流着泪,王世银跪在一边说:“爹,我吃什么,老五就吃什么,这辈子我不会让老五挨饿的!”父亲安心地离开了人世。
父亲安葬以后,王世新的病情尚算稳定,他自己能按时服药,当时母亲的身体也尚好,为了支撑家里,王世银又去了浙江台州打工。
2013年,正在台州打工的王世银接到家人电话,母亲因心脏病发作快不行了,赶回保靖老家时,母亲已不幸离开人世,没有赶上母亲最后一面。虽然来不及交待,但王世银知道,母亲内心深处最深的忧虑与担心也是五弟王世新今后的生活。
母亲离开人世后,王世银还是想着要外出打工讨生活。为了能随时联系五弟,王世银给五弟买了手机。在浙江,王世银每天都给五弟通电话,掌握五弟的病情和生活状况。王世银的两个哥哥和四弟都是一家一屋,家庭条件也不好,王世银知道,自己才能全身心照顾好五弟。2015年冬天,王世银辞去了月薪6000多元的工作回了家,他要全身心地照顾五弟。
不舍手足 姻缘总无果
王世银个子不高,勤劳肯干,在台州的高压锅配件厂里,赢得了老板和员工们一致的尊重和喜欢。
在台州打工时,王世银曾邂逅了人生中第一段爱情。王世银与一位安徽的姑娘相恋了六年,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王世银把家里情况都告诉了女友。知道王世银在婚后还要照顾患病的弟弟,安徽姑娘迟疑了,她说“照顾父母天经地义,如果要照顾弟弟,我不愿意。”虽然很难受,王世银还是接受了残酷的事实。
母亲在世时,十分担心王世银的终身大事。有一年,王世银回家过年,母亲托媒人给他介绍了邻村的姑娘。姑娘初次见到王世银,很是满意,但听说需要照料老五,两人最终还是没能走到一起。
辞职回家 全心料理五弟
在家里,王世银和五弟王世新一起种了4亩多玉米地,喂了20多只鸡和一头猪。在五弟王世新精神状态好的时候,王世银总会带他去干农活,让他在农活中获得生活的快乐。
当笔者来到兄弟俩家中时,五弟王世新一身整洁,看不出异样,他告诉笔者,“是三哥他们买的新衣服,哥哥们对我很好。”
相比五弟,王世银的穿着就显得很陈旧,他的衣裤都有手工缝补过的痕迹,针脚密集,那些都是自己缝补的。为了照顾好五弟,王世银一点都舍不得为自己花钱,他说“要多存点钱,给弟弟以后养老。”
每逢拔茅寨赶场日,王世银总会让五弟王世新去场上走走,让他多和别人沟通。到赶场天,老五王世新总是到场上粉馆吃一碗粉,下午回家时,总会给三哥带上一点礼物,有时是一提酒,有时是一条便宜点的香烟,五弟一直这种方式,感谢着三哥王世银的无私陪伴。
邻居点赞 传承敬亲家风
“老三真是好样的,这样的哥哥少见啊,回来照顾弟弟,原来体重120多斤,现在操劳得都只有80多斤,真是难得!”隔壁建档立卡户田秀莲大娘今年81岁了,王世银、王世新哥俩是她看着长大的。“我从没有看到这哥俩吵过架,老三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把五佬照顾得比自己孩子还要好!”田大娘说。
李明华是寨里的孝子,为了照顾好老娘,他把外出务工的机会让给了成家立业的哥哥一家,也是一个淳朴善良的男人。他评价王世银:“三哥起早摸黑,一寨人都没他肯做,家里也收拾得干干净净,照顾老五比照顾自己都还好。现在老五很少犯病了,精神开朗得很,经常找我们说笑,就像变了个样,我服三哥。”
家兄酷似老父,王世银通常是沉默寡言的,但想到以后,他眼角总会闪着泪光,他说:“如果有一天我老去了,那么五佬该怎么办?”
来源:《团结报》
作者:文/方君才 易果 图/张承印
编辑: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