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作家九妹给我的印象是极雅致极安静的。雅得令人觉得她是穿越时空隧道而来的古代女子;安静得使人不忍打扰而心生怜爱。饱读诗书的人,气质应是如此。
我是在泸溪女作家李菁的新书分享会上认识九妹的。那是2017年的初冬,那天阳光明媚,空气清凉,新书分享会设于湘西文史书店内召开。
在分享会上,我见到了一群爱好文学、热爱阅读的追梦人,九妹给我印象尤深。她穿着一袭深蓝色的棉麻长裙,一头秀发齐腰,一双大眼睛放射出真诚的光。她端坐在会场一角,一动不动。我本不认识她,只因她的特别,且桌前的名牌上写着“九妹”。我忽然觉得她很熟悉,似曾相识。对于喜欢的人,总有前世见过的亲切感。
在分享会上,九妹谈到梅花格外用情,她对梅树的挚爱有如千百年前就结下的情缘,缕缕情思郁结,款款深情未了。因了梅缘,九妹以梅为礼,表达对李菁新书出版的祝贺。
新书分享会结束后,我被文史书店的藏书吸引了。在书架上选了一本《沈从文精选集》。沈先生的这本著书,里面住着《边城》,住着身世凄苦的“翠翠”,有静静的河水,还有爱得痴情的少年。当然,书里还有泸溪的“箱子岩”,有悠悠沅江水,有沅江两岸的秀丽风光,有泸溪白沙的苗族民俗和民国往事……
在付款时,我无意中看到一本书,书的装帧精美,纸质手感柔滑。随手翻开,便见里面的插图是古画,再细品文字,顿觉心潮起伏,恍惚间穿越了时空,同与古人赏花赏月,作画吟诗。短短的时间,我就爱上这本书,并买下了它和《沈从文精选集》。
细细品读时,见到作者照片及一行小字:“九妹,湘西女子。案上新诗翻醉墨,梦中昨夜到边城。”我惊喜,无意竟然购得九妹佳作《古画之美》。人与人有缘,书与人亦是有缘分的。我如获至宝,欣然归去。
九妹喜欢梅,梅香苦寒,高洁孤傲。
九妹亦喜画梅,画梅树苍劲不挠,画梅花朵朵孤艳。
我喜欢九妹的文字,亦喜欢她的《古画之美》;喜欢《古画之美》中的“冬心”,喜欢苏轼家的“王朝云”,喜欢“柳如是”……他(她)们的故事很美,如古画般美,亦苍凉,令人心痛。
挑灯夜读《古画之美》,就这样被九妹带着,穿越时空,来到古画之中、来到与古画相关的那些前尘往事。在她清秀幽静的文字中,我逐一认识了与古画相关的那些平凡个体和他们多舛的命运。
如奇女子柳如是。在九妹笔下,柳如是是一位具有“超凡民族气节和风骨的才女、奇女”,她常着男子服装,“神情洒落,有林下风”。她既是一名山水画家,随墨写意,工笔色泽流畅自然。她又是一位多愁善感的诗人,有“垂杨小院秀帘东,莺阁残枝未相逢。大抵西冷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的佳句。透过九妹的文字,我仿佛看得到如是的形象,常见她立于江南嘉兴的“烟雨楼”前,烟雨楼左边的那株老柳有如如是,生生被烟雨裹着,极尽幽婉之情态。
如画家金冬心。冬心一生作画,到老仍为一介布衣。我喜书中描写到的冬心所作“菖蒲图”,一幅随意菖蒲,意韵深长,如“寂寥冬心”。亦喜冬心的《对梅饮酒图》,“停琴举酒杯,笑对梅花饮”,冬心“独坐在梅树下,琴弹给自己听,酒倒给自己喝”。人生孤寂乃是常态,而我也常会独饮独醉,沉思着过往时光,感叹得失如梦,一生无为。
而我要痛惜的便是九妹笔下的王朝云了。朝云12岁随大她27岁的苏东坡归家,之后作了妾,日夜陪伴苏轼左右。苏轼为第一个逝去的妻子王弗写下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千古悼词,用情至深。尽管朝云随苏轼宦海沉浮,尤其在苏轼晚年流离时相伴左右,然而他并不视王朝云“为生命里最重要的女人”。看《古画之美》,我为苏轼漂泊晚景而叹,亦为朝云冰心一片却一生凄凉而叹!
九妹的《古画之美》,让我感受到了书画艺术的博大精深,身心犹如沐浴在诗画的墨香之中,意识可潜入梦幻之境。笔墨之下尽是书,尽是画,画中有人有事,有草木春秋。草木春秋中,时光如驹过隙,但有芭蕉遮阳,可对花饮酒。
九妹的文字隽永,深情,温润如玉,幽幽而诉,故事娓娓道来。人的灵魂也可任由她引领,进入远古时空,闲暇之余卧游千山万水,遍赏草木花月,在心灵之地描摹出一幅又幅的苍渺古画!
来源:团结报
作者:杨利娟
编辑: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