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晓华在维修爆裂的水管。 田宏光 摄
本报记者 田宏贵
在保靖县自来水公司,提起孟黄牛,没有一个不知道的。42岁的孟黄牛,大名孟晓华,是该公司水电安装队队长。该公司有人写了一首打油诗形容他:“断管漏水不用愁,只要喊声孟黄牛;平凡小事不平凡,专修水管和龙头。”
初次见面,很难将他与“黄牛”形象联系起来。帅气英俊的娃娃脸,彬彬有礼的举止,坚定有力的声音,散发着温文尔雅的气息。可不要小看斯斯文文的他,因为在工作中积极奉献、表现突出,他2013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998年孟晓华从州技校毕业后就来保靖县自来水公司工作,2005年调到维修队。维修队的工作是与千家万户打交道,坚决不给用户“添堵”是孟晓华的工作的原则之一。节假日里,他总是到办公室值班,有时有任务需要外出时,他便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公布在旁边的墙上和居民区的公告栏里,方便及时提供维修服务。
2007年,保靖县质检局退休职工向老八,患有糖尿病,儿女不在身边,居住的毛庵片区地势高,供水出现问题后很不方便。一次维修中孟晓华得知情况后,便和老人互留了联系电话,方便随时上门维修。
后来,陆陆续续的,孟晓华又与17户五保户、孤寡老人和其他困难户建立了“联系户制度”,定期走访或者打电话询问用水情况,帮助解决他们的用水和生活上的困难。
2008年冰灾,县城很多用户的水表被冻坏,他和维修队的队员们天刚亮就出门,顶着严寒抢修到晚上9点才回家吃口热饭。连续十多天的苦战后,他与队员们提前完成了抢修任务。因此,吃的苦、脾气好、动作快是大家对他一致的看法,慢慢的,“孟黄牛”的名号就这么传开了。
2017年,孟晓华担任水电安装队队长。新的岗位意味着新的挑战。安装队仅有6名职工,除了要应对因城区扩容而带来的每年4000户的安装任务,还要担负市政设施安装、旧城区背街小巷管道换新等时间紧、要求高、任务重的重大项目安装。
人手不够,他就提前与施工设计、规划部门联系,合理安排安装队人员,随时掌握安装进度,做好调度协调工作。
2017年,在实施的旧城区背街小巷管道换新工程中,因年代久,原来的送水钢管老化,用户连接的水管太多,有漏水情况,既影响用水安全,又造成水资源浪费。工程施工部门多,燃气、城市污水、通信网络等部门需要步调一致,他经常与各施工单位具体执行人拿着图纸,确定安装位置,入户管道预留准确尺寸,详细记录,做到精准施工。在他事无巨细的安排下,投资300万元的管道换新第一期工程提前两个月保质完成。
随着城市的发展,保靖的高层建筑多了起来,给孟晓华带来不小的压力:现有水压不能保证高层用水,开发商需要购买二次无负压设备,才能保证高层用水正常。目前,使用的无负压设备没有具体要求,二次供水设施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市场混乱,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开发商为节约成本,会压缩采购资金,购买劣质二次供水设施。劣质二次供水设施投入使用后,可能会有污染水质风险,给用户带来饮水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高层建筑可能出现的用水安全问题,他专门到周边城市考察调研,还跑到长沙二次无负压设备市场调查,对产品性能、价格等各方面进行认真比对,详细了解。2019年,在州人大十四届三次会议上,他提出了“关于制定《湘西州二次供水管理条例》”的建议,建议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明确管理主体,尽快出台适合我州实际情况的《二次供水管理办法》。建议提交后得到了回应,今年5月保靖县住建局邀请孟晓华参与调研活动,目前相关部门正加快处理这一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
工作岗位换了,服务对象换了,但孟晓华的服务态度始终没有变;职务提升了,荣誉和鲜花有了,但孟晓华的初心未变。他说,当好保靖人民身边的老黄牛是他一生的追求和奋斗目标。
来源:团结报
作者:田宏贵
编辑: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