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诠释了党史学习教育的现实价值后,摆在我们面前的关键问题,应当是如何实现党史学习教育从表达时代精神,向塑造时代精神的转向。
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要求,也是新时代善用“大思政课”的现实诉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哲学”,体现在它的改变世界的目的性上。正如马克思所言,“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那么,党史学习教育又如何实现“实践哲学的转向”呢?今年两会上,也有委员在发言中建议,向广大青年学子讲好抗疫这堂“大思政课”,将抗疫的鲜活案例融入教材。应该说,与红船精神、雷锋精神等诸多内容一样,抗疫精神也是党的发展历史中十分珍贵的财富。而要使这些精神元素焕发新的光彩,要融入教材,更要融入社会生活。质言之,融入现实,彰显改变世界的实践旨向,这是我们今天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当遵循的重要理念。
无论是从大历史观到大思政课,还是从历史维度的盘点淬炼到现实维度的掌握群众,我们学习党史都将归于在大历史观中理解党史意涵,在大思政课上转化党史价值,在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中,塑造新的时代精神,不断开拓前行的力量。
来源:红网
作者:易芊梓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中国保靖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baojingrm.cn/content/2021/03/09/9075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