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问禅
闲来爱好弄弄文字,上一个网站,需要自我介绍,无奈胡撰几句“湘西人,蜗居湘西。年龄不小却心不老,爱写作却无建树。”也着实是人生五十多年的真实写照。
闲来喜欢在小城里逛逛,一个人在老街上串串小弄堂,拍拍照片(永远只能用手机的那种),遇见老建筑心里便窃喜,遇见水泥砖屋子便心生遗憾。什么八大景的大多荡然无存,亦或仅仅存在文人墨客的记忆里。
闲来偶尔去郊外,望望“天开文运”石刻,走走狮子庵、帝母庙,亦或登登天堂坡,更想去看看钟灵山宝塔。
城东七八公里,有山名钟灵。百度说,钟灵,谓灵秀之气汇聚。钟:凝聚,集中。明顾起纶《国雅品·士品三》:“ 顾宗伯与成,少参与行,宪副与新,三先生……并负才艺,钟灵五泽,竞爽三吴。” 清昭连《啸亭杂录·裕陵闻香》:“甫启地宫石门,闻有异香自隧道出,清芬可爱,如是者数日乃已。盖寝宫幽闭日久,山岳秀气所钟灵也。”
小山遗世独立于酉水河的岸边,距离四方城遗址在咫尺。孤孤零零的。与周边山川取名,如杉木溪、杨家寨、狗爬岩的得名不一样,稳妥妥的一个文人字样。
国内叫钟灵山的不少。云南寻甸县的钟灵山国家森林公园位面积达11平方公里。此外广西阳朔有,重庆酉阳有,河北利川有,河南登封有。粗粗浏览,这些山的情况,都是比较大的山,有的是森林公园,有的是有名景区。
唯此钟灵山,小到山顶仅仅容得下一塔,一殿。
一个下午,晴好,天空少云。骑车至山下,但见钟灵山孤独立在酉水河边,似竹笋像毛笔。从经过维修的道路上行,一级一级,边走边一五一十数着台阶,讨厌的蝉们总是知了知了的干扰。不知名的鸟,忽的一下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没有办法,数一下上山台阶的任务便无法完成。上得半山腰,树很密,但是树种单一。只见松柏树郁郁葱葱,一应向上生长,单单瘦瘦的。
及顶,钟灵宝塔矗立眼前。宝塔坐北朝南,六方锥体七层。底层条石砌成,第二层以上各层均为大型火砖切就。塔下,仰望,巍颤颤欲坠,唬人心魄。
“千里蜿蜒廻地脉,七层突兀锁江声。”塔的这一对联,系旧时遗存。短短十四个字,描酉水来势之长,写宝塔地势之优,状宝塔形状之高,言建设初衷之切。
这已经是二十多年前重修之物。这一重修,让迁陵城外的古迹再次站立,让一党文人墨客的心思有个凭栏之处。
二
塔乃舶来之物,不过如佛教一般,已然中国化。
汉代塔随佛教传入中国。许慎在《说文解字》解释“塔”:“西域浮屠也。从土荅聲。土盍切”通常有塔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从古代象形文字的演化过程中,不难看出,甲骨文、金文时代尚无“塔”字,而其篆书字形与现代汉字相较,变化差异不大。
在全国各地,见过一些塔。云南大理的崇圣寺三塔,西对苍山应乐峰,东对洱海,是大理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古刹。崇圣寺三塔由一大二小三阁组成。北京大学校园内,未名湖畔的博雅塔,虽然不是佛塔,也算不上是古建筑,但却是仿照通州燃灯塔而建。最绝的是,它并非单纯的景观塔,还是一座水塔,曾经负责为校园内供水。
迁陵镇钟灵山的这座宝塔,实在是太普通了。不够老,才百多岁:不够高,才二十多米:不够出名,无高僧,无舍利,凡此种种。
在看看保靖,建县已然2222+,可谓古县城。迁陵镇,是湘西八百年土司时代的重镇。在这方古老的土地上找寻,我们已经很难寻到历史的遗存和痕迹,几个有点名气的所在,如“天开文运”石刻,是清代末年作品,现今所处钟灵山宝塔,亦是是清代建造。
小城历史上的一些事情,回避不了黄海楼这个名字。保靖县水银乡接福村清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出生的他,少时外出闯荡,靠其族叔江苏省松江府参将黄昌佑起势。黄海楼是能干的,不出两年,黄海楼就成为黄昌佑部下最得力助手,在湘军中得到曾国藩赞许,数年后升授游击一职。为淞江参将,接替黄昌佑的官职。继任淞江参将之后,他便把年率各部严加整训,使淞江城防安若磐石,曾国藩攻克南京,称黄海楼为“能员”。黄海楼是善于投机的。入湘军,得到曾国藩赏识,襄助左宗棠,得左宗棠赞赏。左出兵新疆期间,黄海楼为督运军粮误事皇室贵族奎禄丰讲情。黄海楼也是幸运的,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调入四川,先后任营务总办、兵备道、盐务道、按察使等职。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代理四川布政使。在任上,黄海楼应该是赚了不少白花花的银子,回乡之日应该是完完全全实现“财富自由”。
黄海楼也是不幸的,一生无儿无女,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被朝廷革职。回乡后,黄海楼修公馆,是迁陵镇数一数二的大建筑。新中国成立,黄公馆成为政府的招待所。上世纪八十年代,我进到那地方,依然被其高大豪华所震撼。修桥铺路,积德行善,古代致仕官员、商家大户的做法,黄海楼也做。据说迁陵镇的老街道的青石板即为黄海楼所捐资建设。
立宝塔。酉水河发源于湖北省宣恩县酉源山,迂回蜿蜒于宣恩、来凤、龙山、秀山、酉阳边境,从清水坪镇大桥村入我县境,流经比耳、碗米坡、复兴、迁陵,经迁陵镇杨家村出境。酉水多滩,县境内有46滩,平均1.7公里一处。如"猫儿滩",清时叫虎滩,因浪头暴起,似猛虎下山而来。"船到猫儿滩,人到鬼门关"。修塔之立意,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祈求个人平安。
站在山顶,一览众山小,不知当年黄大人心里是何种滋味。一块块石头,在民工的汗水中攀爬。有碑文记载其事,同知保靖县赵廷光、钦赐花翎保靖县金正声暨閤邑绅商士庶、营官弁兵丁建修。钦赐花翎保靖营黄尚志、钦赐花翎二品顶戴黄立鳌具名。建成于清光绪二十四年中秋月谷旦(公元1898年9月吉日)。按照,我个人猜想,前者或许仅仅是挂名者,终究是当政者,后者才是真正的出资人,毕竟已经退出官场了。
宝塔东西两侧再建庙宇,以期香火绵延,增加人气。
岁月流转,沧海桑田。风雨的无情洗礼,就能进不到百年。宝塔和庙宇已经或损毁,或者若危卵。
2002年10月,县政府筹资修复。出材料外,形制袭旧。翌年10月,事成。
三
塔是佛教之物,免不了让人心生种种意向。一座独立的山,远离城市;一条不知疲倦的河,日夜不息;一座孤零零的塔,独守岁月。
一种直觉。唐代诗人刘长卿在《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诗言“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这是一种智慧,超越了形象和逻辑,凭借直觉,形成顿悟。妥妥的契入事物的内核,把握本质,与自然发展之客观规律统一律动。佛经有故事,佛祖拈花一笑,摩诃迦叶看佛祖拈花一笑而笑,所以佛祖说摩诃迦叶已经领悟。
一种悟性。禅宗的传道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一种态度。珍视每一时、每一物、每一刹那当下。
一种自爱。佛陀说:“莲花生于水、长于水,但高出水面纯洁不受污染。人生于俗世、长于俗世,但透过心灵的升华,高出俗世不受俗世污染。”与周敦颐先生的爱莲说如出一辙。禅即是生存于红尘,而不受红尘的一切所污染。
站在大殿前,两幅新对联很显眼。一副,“晨钟暮鼓声声惊醒世间名利客,佛号经音换回苦海梦中人。”这副对联,系佛家语,教化世人用的。你我何尝不是世间名利客,追逐名利、追逐功名、追逐情感,到头都是一场空,完全符合事务发展的规律,也无话可辩。
再一联:“塔有人间趣,彰显绿水青山如故;殿无世外天,抛开虚情假意佛心依然。”撰联者郑欣平是一位老教育工作者,热爱古典文学,善于诗词楹联,长于本地文化研究。我有幸在郑欣平先生领导下工作,收益颇深。书写者滕树耀先生,也是同事,体育教师出生的他,书法功力了得。联好,正反表达,紧扣景物,同时又超越眼前景,进入哲理世界。读后启人心智,富于时代特色。
站在山顶,酉水河古老的水上丝绸之路从眼前蜿蜒流过。上行,里耶古城、魏家古城、大板古城鼎足而立,记忆多少峥嵘岁月。近在咫尺的迁陵镇,送走八百年土司,送走抗倭子弟,送走求学文学大师,送走一批一批打工儿郎。
再厚重的历史,也只是与梦想有关,与生存无关。
身后,园区生长各式各样的企业,有的烟囱冒着烟,轰隆隆的声音不断传来。在这并不喧闹的钟灵山上,禅意是顿悟还是渐悟,我实在也不晓得。
作者简介:宿云胜,男,苗族,1968年9月出生,现在湖南省保靖县政协工作,热爱写作,偶有散文、诗歌在刊物发表。
来源:保靖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宿云胜
编辑:吴学敏
本文为保靖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baojingrm.cn/content/646843/63/14319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