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县城如何写好文旅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基于对“村厨大赛”的观察与思考

来源:保靖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 宋逸飞 编辑:刘程凤 2024-02-26 22:10:25
—分享—

保靖县融媒体中心2月26日讯(通讯员 宋逸飞)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热辣滚烫”的村厨大赛

春节期间,全国首届村厨大赛在湖南省保靖县召开,来自各乡镇的炒菜能手们用精湛的厨艺给现场的观众上演了一台美食大戏。保靖黄金茶、羊肚菌、酉酉橙、包谷酸……参赛选手借助当地特有的优质食材,通过创新的方式做出一道道独具特色的美食,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迁陵镇腊水村羊肚菌队以高超的厨艺征服了评委和观众的味蕾,摘得“金牌村厨”桂冠。

图片1.jpg

除了美味大餐,非遗节目表演也是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土家山歌、酉水船工号子、摆手舞、农耕走秀、毛古斯等当地非遗节目顿时让游客们耳目一新。一位外国友人在赛后感慨地说道:“这是一段美好的旅程,我深深地爱上了这里的美食和文化!”

本次“村厨大赛”以食为载体,以文化为灵魂,深挖非遗文化内涵及市场价值,将美食、非遗文化、节庆旅游完美融合,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一次沉浸式的旅游体验,也激活了当地非遗资源,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文旅发展道路。据不完全统计,本次大赛全网曝光量超3亿,直播观看人数累计近300万。笔者认为,这是县城在践行文旅融合发展中的一次成功尝试与探索,对偏远地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大力发展“节庆”经济

中秋、国庆、春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文化内涵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一种全民参与的文化创造,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节日,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将传统节日文化与旅游融合起来,发展“传统节日+旅游”,有利于刺激旅游和消费,通过节日经济拉动内需,从而繁荣市场、振兴经济,促进地方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今年元旦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35亿人次,同比增长155.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97.3亿元,同比增长200.7%。今年春节假期8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同比增长34.3%;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6326.87亿元,同比增长47.3%。多组数据表明,今年以来节日消费热情高涨、人气十足,出游人数屡创新高,文旅市场正借助节庆活动火热起来。因此,应牢牢抓住传统节日这一窗口期,依托当地旅游资源和特色产业,对传统节日进行旅游化开发,深入挖掘节日文化内涵,精心策划各类节庆活动和文化赛事,大力发展“节庆经济”,将节日文化资源转化成特色旅游资源,不断激发文旅市场主体活力,助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二、打造特色旅游产品

当前,文旅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很多地区不顾自身实际情况,为了模仿而模仿,甚至盲目上大项目,此前湖北省荆州市巨型关公雕像、贵州独山县水司楼等项目引发热议,这种贪大求高、简单粗暴的文旅发展模式不仅没有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同时破坏了城市风貌、历史文脉,更加重了地区财政负担,造成了适得其反的结果,因此,县城在开发文旅项目前,应做好前期充分调研、立足当地实际、切忌盲目上马。要立足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特征,因地制宜,走特色化、差异化道路;做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摸清家底,了解政策、资源、市场,搞清特色、做好定位,尊重本源、抓住元素、突出主题,打造符合当地实际的文旅产品,切忌盲目上项目,眉毛胡子一把抓;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借助文旅企业和社会资本力量,推进闲置文旅项目资源资产的盘活利用;打造创意核心产品,利用高科技和创意手段,打造各类沉浸式体验项目,促进科技赋能文旅发展;培育一批“小而精、小而美、小而优”的旅游企业,精细化运营、创新性开发,在质量和品质上下功夫,打造更多有颜值、有创意的旅游精品,以满足当前年轻人青睐的“微度假”模式。

三、挖掘当地非遗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优秀的文化资源,具有极强的旅游开发价值,能为旅游提供丰富的文化内涵,提升游客的文旅体验,同时,旅游也为非遗的传承提供应用场景,帮助其传承、活化、创新。将非遗融入文旅,不仅能够增强游客对当地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同时也能催生更多文旅产品,促进文旅经济的发展。今年春晚西安分会场上“李白与游客当街对诗”高频出圈,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这一独特的“非遗+文旅”实践不仅让游客们沉浸其中,更让人们感受到经典诗词的魅力,并为西安吸引了大量慕名而来的游客。因此,要大力挖掘当地优秀历史文化和非遗传承,促进非遗与文旅产业全方位融合,打造“非遗+”“+非遗”“文旅+”“+文旅”......如“非遗+旅游”“非遗+研学”“非遗+文创”“非遗+会展”等,宜容则容、能容尽容,创新文旅融合新业态、新模式,不断丰富优质旅游供给;借助科技手段让非遗“活起来”,打造数字非遗体验空间,提升沉浸式、互动式体验,让游客从“看景”到“入景”,将以往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向沉浸式、体验式转变,更好满足游客精神文化需求;推动非遗与全域旅游、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盘活乡村特色文化资源,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非遗文化与乡村建设、乡村生活、乡村文化紧密结合,大力发展非遗民俗旅游,将非遗元素融入各类乡村旅游项目和文化产品,扩展乡村旅游文化内涵,更好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当前,全国文旅市场加速复苏,消费需求不断释放,各地要抓住市场发展机遇,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在文旅产品创新和服务质量上下更大功夫,以优质的服务供给满足大众高品质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审:周榆林

二审:张晓莉

三审:高 伟

来源:保靖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 宋逸飞

编辑:刘程凤

本文链接:https://www.baojingrm.cn/content/646846/60/1356030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国保靖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