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靖县融媒体中心7月7日讯(通讯员 吴梦媛)“小朋友们,看到水面漂着的救生圈没?那是危险水域的‘安全信号’!”6月24日清晨,保靖县阳朝乡溪洲村集市前的广场上,一场别开生面的暑期安全课正吸引着数十名孩子和家长驻足。
工作人员蹲下身,用卡通展板演示防溺水自救动作,一旁的志愿者正跟小朋友们进行互动问答。这是阳朝乡“安全筑基、关爱润心”未成年人保护行动的日常缩影。近年来,该乡以“宣传教育、隐患排查、精准关爱”为三大支点,扎实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构建起未成年人保护的坚实堡垒。
多维宣教:让安全知识从纸面走入生活
“来,跟着哥哥念:‘陌生电话不接听,糖果玩具不动心’!”在溪洲村集市的咨询台前,大学生志愿者黎土军正带着孩子们玩“安全口令”问答。活动现场,500份《未成年人十防》宣传手册被做成拼图游戏,防性侵知识被改编成童谣快板,200余份印有“六不准”准则的卡通纸扇成为孩子们争抢的“爆款”。“这种带插画的手册,我家娃娃能自己看懂,比我们说教管用。”村民田维胜举着手册感慨,大喇叭里的防溺水儿歌他已用手机录下,准备每天放给孙子听。
除集中宣教外,乡村干部将安全课堂搬进田间地头。猛科村驻村第一书记龙瑞琳的工作日志里记着这样一组数据:6月以来,她带着“移动小喇叭”走遍2个自然寨,7个小组,在插秧间隙给农忙家长播放防溺水警示录音,在放学路上教孩子们识别交通标识。更具创新性的是“家校社”联动机制——阳朝小学将安全知识融入课后服务,美术课上学生绘制“安全地图”,体育课模拟溺水救援;各村通过“湘西为民”微信群推送“安全微课堂”,累计发送的20余条语音提示中,形成“小手拉大手”的传播效应。
铁壁排查:从水域管控到动态预警的全链条防御
阳朝乡猛科村山塘旁的警示牌在晨光中格外醒目,新喷涂的“水深危险”红漆下,救生圈与长竹竿被铁链固定在岸边。乡水利站工作人员彭嘉龙翻开巡查记录本:“6月28日,溪洲村水库水位上涨,已劝离5名孩子并通知家长……”据统计,全乡7处山塘、8座水库已实现“一水域一档案”管理,新增的12块警示牌,配合“水域管家”的轮班巡查,构建起“人防+技防”的立体防线。
在防性侵安全领域,该乡创新建立“三色预警”机制。平安办负责人何川的办公桌里,锁着一本特殊的台账:红色标注对象每月走访,黄色对象两月随访,蓝色对象季度联系,密密麻麻记录着由各村定期上报“关防”人员的最新动向。“上周走访辖区某重点人员,了解其最新动态及家庭情况有无变动,宣传就业帮扶政策,他现在在家里种植庄稼,思想状态稳定。”何川介绍,这种“管控+帮扶”的模式,让动态管理更具温度。同时,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的出租屋、小卖部全部纳入“安全网格”,乡派出所联合应急办开展的“护苗行动”中,查处过期食品4起,整改消防隐患8处,为孩子们筑起“安全隔离带”。
暖心守护:30位“爱心妈妈”的千次家访故事
“娜娜,看看阿姨给你带的新头绳!”猛科村妇联主席田景香刚走进留守儿童李娜娜(化名)家,就被孩子扑上来抱住。她温柔地回抱女孩,笑着掏出梳子,指尖灵巧穿梭,细心地将她碎发扎成高马尾。三个月前,这个头发打结、沉默寡言的女孩,在由30名妇联执委、村医、村干部组成的“爱心妈妈”团队的定期走访中逐渐开朗——猛科村妇联主席田景香不仅教她梳发、辅导作业,还带她参加乡里的暑期学习培训班。如今娜娜的书包里,除了课本还多了本《安徒生童话》,封面上歪歪扭扭写着:“谢谢田妈妈”。像这样的故事,在阳朝乡每天都在发生。
夕阳西下,阳朝乡溪洲村的文化广场上,刚参加完安全课堂的孩子们正在“爱心妈妈”的带领下排练安全情景剧。从河畔的警示标牌到大山深处的家访足迹,阳朝乡正以“安全为基、关爱为魂”的实践,为未成年人成长厚植沃土,让希望在青山间拔节生长。
一审:张晓莉
二审:何晗竹珺
三审:高 伟
来源:保靖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吴梦媛
编辑:吴学敏
本文为保靖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baojingrm.cn/content/646941/99/15105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