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靖县融媒体中心7月7日讯(通讯员 宋逸飞)7月5日,骄阳似火,保靖县比耳镇兴隆村却比烈日更炽热——湘鄂渝黔边区“村太极”大晒在此盛大启幕。来自湖南、湖北、重庆、贵州四省的19支太极队伍汇聚一堂,以刚柔并济的招式诠释中华武术精髓,在文化交融中展现多彩民族风情,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以拳会友,共促民族团结
19支多民族队伍同台展演,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等节目生动呈现了跨地域文化交融。陈家沟陈氏太极名家陈娜、陈自强亲临现场,一招一式尽显太极神韵。陈家沟陈式太极拳总会向湖南省湘西兴隆村分会授牌,通过“结对发展友好村”授牌仪式及多民族队伍共武共乐的场景,深化了“民族团结+全民健身”的双重内涵,为边区文化交流搭建了开放平台。
零门槛参与,激活全民共创活力
太极拳凭借动作舒缓、易入门的特性,天然适配全龄段人群。在此次“村太极”活动中,参赛队员职业多元,从田间劳作的农民到城市职场的上班族,皆能在太极舞台上一展风采。活动突破传统赛事局限,设置太极招式教学、知识竞答、非遗手工体验等互动环节,构建“参与—体验—创造”的沉浸式场景,让观众从旁观者变身参与者,实现“人人都是主角”,将太极文化表演转化为全民共享的精神盛宴。
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视觉盛宴
活动以文化为笔,绘就一场震撼人心的视听盛宴。太极拳招式中蕴含的阴阳哲学与东方智慧,与《酉水船工号子》等非遗表演交相辉映,让观众在行云流水的太极展演中,领略本土文化的深厚底蕴;深山乐队激情澎湃的现代音乐,则架起城乡文化沟通的桥梁,传统武术与潮流艺术的碰撞,不仅丰富了活动内涵,更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的精神动力。
“太极+”模式,撬动文体消费新蓝海
“村太极”成为激活乡村经济的“金钥匙”。活动现场打造特色集市,通过场景化创新设计,将哪吒、太乙真人等动漫人物的太极造型融入土家建筑,吸引游客纷纷打卡分享;非遗手工艺品、农特产品、太极康养研学等新兴业态同步发力,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消费闭环。“文旅体+”融合模式不仅丰富了群众精神生活,更带动周边旅游、住宿、餐饮产业协同发展,生动诠释“一业兴百业旺”的乡村振兴图景。
这场席卷乡村的“太极热”,在收获流量与人气的同时,也引发深层思考:如何让热潮持续升温?在热闹之外,“村太极”又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深耕文旅融合,将活动流量转化为发展增量
以“村太极”为契机,深挖当地文化资源,开发太极文化体验游、乡村民俗深度游等特色文旅产品,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当地的文化魅力与风土人情,推动活动流量向经济增量的实质性转化。
打造“村字号”矩阵,释放品牌集群效应
“村太极”的成功为乡村振兴提供范本。各地可立足本土特色,培育更多“村字号”文旅品牌,形成集群效应,共同提升乡村文化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推广全民健身,厚植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村太极”为全民健身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要以此为契机,在乡村普及全民健身运动,让人们在健身中体验快乐、获得健康,提高乡村生活质量,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
正如“村超”总顾问、“村厨”总策划由守义所说:“乡土味十足的活动最接地气,更聚人气,也会给地方带来财气。”活力四射的乡村文体活动让更多人看到了“乡村是个广阔的天地”。要抢抓“村字号”IP新风口,立足当下、谋划长远,以乡土特色资源为依托,以群众为主体,以文化为灵魂,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村字头”文体活动品牌,让乡村留得住乡魂,让人们记得住乡愁,让游客体味到乡情,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一审:张晓莉
二审:何晗竹珺
三审:高 伟
来源:保靖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宋逸飞
编辑:彭梦媛
本文为保靖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baojingrm.cn/content/646941/99/15106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