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靖县融媒体中心5月1日讯(通讯员 大耀)彭勰,男,土家族,46岁,1998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一级警长,现任保靖县公安局党委委员、湘西州公安局碗米坡分局政委、碗米坡派出所所长,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湖南省先进工作者、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个人、湖南省最美基层民警等荣誉。
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是我一生的荣光
从一脚踏三省的清水江到奔腾不息的酉水河,从万仞摩天的白云山到峰峦层叠的碗米坡,一双铁脚板、一副热心肠、一支“烂笔头”,对于扎根在湘西大山基层派出所的彭勰来说,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的足迹,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他的身影。26年从警路,彭勰始终怀揣对公安事业的忠诚和热爱,侦破各类刑事案件330余起,查处治安案件600余起,调解矛盾纠纷1800余起,查获各类毒品1000余克,侦办了具有代表性的“老鸦坡”白骨案、孙二佬杀人碎尸案、胡垂银预谋杀人案等一系列重特大案件,被湖南省公安厅收录到刑侦周刊。
为民“望闻问切”,从警亦是“行医”
2020年11月13日,彭勰调往保靖县公安局毛沟派出所任所长。作为一名奋战基层多年的老民警,彭勰清楚了解辖区群众关心什么,需求什么。他带着情感独创为民工作的“望闻问切”四诊法:“望”就是看望确有困难的群众,查看治安乱源和存在各类隐患区域,查看重点人员管理台账,查看派出所所有工作台账、各类案件办理情况;“闻”就是走进人民群众当中去,去听人民群众对派出所工作的建议和想法,去听各级代表和基层领导对公安的工作要求和要达到的目标;“问”就是不能只带耳朵不带嘴巴,要从人民群众那里问出对派出所工作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问出治安管理和交通工作中最难做最难完成的工作点,问出这个区域内多发性案件时间段和重点人员名单和情况;“切”是结合“望、闻、问”,分析需要处理的情况,然后带着为民服务的“就诊箱”开展工作。
“就诊箱”是彭勰随身携带的小提包,里面装着一本工作日记本、一沓安全检查笔记、一册“一标三实”登记台账、一盒警民联系卡。他把工作中遇到情况写到日记本里,他把百姓遇到的难题写在心里,“巴科村民田宏斌,急需一份稳定工作!”“卧当芙蓉学校路段狭窄,必须有效安排警力,守住易发危险路段。”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工作本还记录着各类隐患排查的信息,白云山隧道发生塌方,他不顾落石,冒着生命危险将司机从驾驶室救出,把车辆驾驶到安全地带。
彭勰用“铁脚板”走出服务群众“零距离”,全年走访了全镇21个村寨700余户村民,社情民意1100条,排查出安全隐患70处,记录了7本厚厚的工作日记。
破防警种壁垒,此心当慰苍生
彭勰集思广益,创新三方联动机制,以创建点为基础,加强镇司法所、派出所、人民法庭多元协作,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他积极同三省交界的边区派出所按照“常态协作、资源共享、区域联动、互利共赢”的原则,定期召开三省(市)边区季度协作机制会议,加强边界区域警务协作、多边互通警情信息,化解湖南田家村和重庆峨溶村20多人土地边界纠纷案件1起,解决民族纠纷23起,打击赌博案件13起,抓获重点涉毒人员8起。
为提高警务效能,彭勰率先在全县打开农村派出所管交通管理新型警务模式,实行“白帽子”和“黑帽子”联勤联动执法,实现一警多能的作用。他组织“白帽子”开展三无车辆清查行动,第一时间对辖区交通事故进行先期处置。组织“黑帽子”调解因交通事故引发的矛盾纠纷,严防矛盾深化;他率先在全国派出所设立交通处罚岗,深化放管服打通交管业务“最后一公里”,派出所办证服务大厅受理车驾管业务、交通违法处罚等事项,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期间、摸排统计辖区车辆1370台,驾驶员920人,调处事故纠纷321起,处置轻微交通事故455起,“查获百吨王”19台。全年辖区交通事故同比下降85%,重大亡人事故下降90%,实现校车管理“零事故”。“毛沟警务创新模式”得到县局党委的肯定,迅速被全州、全省、全国推广,其典型经验做法获省政府真抓实干奖。
系列模式从毛沟到碗米坡得到了继承发扬,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相继荣获“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集体”“全省公安派出所示范户籍室”“全省二级派出所”“全州集体嘉奖”“全州十佳政法单位”“州级青年文明号”“公安集体三等功两次”等荣誉。
一审:何晗竹珺
二审:张晓莉
三审:高 伟
来源:保靖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大耀
编辑:吴学敏
本文为保靖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baojingrm.cn/content/646949/83/14925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