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靖县融媒体中心10月17日讯(通讯员 江韬)秋日的凤巢山下,甘溪村智能化菌棚里暖意融融,黑皮鸡枞菌顶破菌棒展露肥嫩菌盖,村民们穿梭其间精准采摘;复兴村大棚中村民吴大娘正在熟练地放置松茸菌营养包......
这个涵盖甘溪村、马洛村等6个行政村的凤巢山乡村振兴片区,正以食用菌产业为纽带,书写着“小菌菇撑起大产业”的乡村振兴答卷。
片区联创:打破壁垒聚合力
“以前各村单打独斗,规模上不去、销路没保障,现在片区联建让资源活了起来。”凤巢山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滕丽堯的话道出了产业发展的关键。2023年10月,保靖县打破村域界限,以甘溪村为中心组建凤巢山乡村振兴片区,通过“公共资源共享、沉睡资源唤醒”行动,整合土地、资金等要素,打造利益联结共同体。片区成立“多村联建”的凤巢山农业公司等经营主体,引入湖南省山东商会、湖北曾氏羊肚菌公司、百宇农业公司等企业深度合作,采取“股份入股+技术支持+销售兜底”的合作模式,构建起“统筹种植—订单销售—利益分成”的供销闭环。2024年,片区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459.3万元,村均约92万元。
科技赋能:智慧大棚出珍品
在甘溪村600平方米的智能化恒温大棚内,中央空调系统精准调控着温湿度,三层立体床架上整齐排列的1.4万余棒黑皮鸡枞菌长势喜人。“通过智能调控,1个菌棒能产0.5公斤左右鲜菌,从种植到出菇只需1个月左右”滕丽堯边查看菌菇长势边介绍。
科技支撑不止于大棚设施,2024年10月,省委组织部“田间课堂”走进片区,湖南农业大学吴秋云教授围绕菌菇管培、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为周边地区种植户带来“理论+实操”的技术培训,现场指导采摘加工技巧。目前片区已成功申报4个省级专家工作点,从菌种培育到精深加工实现全链条技术护航,推动木耳、松茸、羊肚菌等7大品种形成产业集群。
民生为本:菌香飘处富农家
“一天采3次菇,每次2个小时,每天能赚100多元,在家门口就能务工增收。”甘溪村村民杨芳的话语里满是喜悦。片区食用菌产业已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联合体,为周边村民提供60余个固定岗位,累计带动务工1.3万余人次。复兴村的黑木耳基地里,50万棒木耳一年两季循环种植,带动3500人次务工,为村集体增收7.2万余元;大妥村盘活废弃小学建成百参菌车间,实现“校舍变车间、村民变技工”;马洛村流转120亩土地种植羊肚菌产值达250万元带动劳务用工3000余人次支付劳务工资30余万元。
站在新的发展节点,凤巢山片区正擘画产业升级新蓝图。“我们将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推进菌旅融合基地建设,让小菌菇成为乡村振兴的持续动力。”凤巢山片区负责人王大志表示。凤巢山下,这股蓬勃生长的“菌”动力,正托起片区群众的共富梦想。
一审:张晓莉
二审:何晗竹珺
三审:高 伟
来源:保靖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江韬
编辑:田清
本文为保靖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baojingrm.cn/content/646954/50/15358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