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寂的日子,亦不乏惊喜,比如,一树腊梅扑面而来。
那是隆冬的一个周末,去老同学家小聚。临出门,我换上羽绒大衣,还不忘戴上一副棉手套。有风上脸如针刺,又赶快竖起大衣领。
老同学家住小城西,二层楼房独家小院。甫入那小院,我即刻有异常感觉,自己被一股清香轻轻柔柔地包裹了。这窗友活得滋润,已让人嫉妒,难不成这空气也……
二楼客厅宽敞明亮,大家进去未及落坐,便情不自禁簇拥窗前。伸手可及处,满窗烂漫花枝惹眼。那氤之气娉娉婷婷四周徘徊,比我们刚进小院时明显了许多。

那是腊梅。主人不无自豪。
引颈望去,院墙边拔地而起一颗乔木,碗口粗细,高逾丈八,繁枝深褐,缀满花朵,卵形树叶早被纷纷挤落,铺一地萎黄。小院里,月季、鸡冠、一串红、八仙、玫瑰……皆叶落花凋,萎靡不振。寒风中,唯这一树精神抖擞,容光焕发,神采飞扬,娇娆有加。
仔细瞧,那枝枝丫丫上密密麻麻的花骨朵,明明暗暗一色鹅黄,有的盛开,有的初绽,有的刚刚从树皮下冒出头来,娇小如一粒绿豆。成熟的梅花朵也不过苞谷花大小,不足二厘米,却有十二片花瓣,拥抱短短一束粉黄色的花蕊。梅花朵这里绽放了,凋谢了,一旁的又次第长大,相继开放,一茬一茬层出不穷,前仆后继。一段寒冷的日子,竟然被梅花们装扮得生机勃勃。又悄无声息持续散发一阵阵清香弥满周边,兴奋你的觉,往你周身每一个毛孔里钻,赠送你源源的舒爽和惬意。
腊梅于我并不陌生。我见过不少丹青妙手笔下的虬枝梅朵,包括“红梅报春”的巨幅中堂。我知道梅与松、竹被学人誉为“岁寒三友”,又独享“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美誉。年轻的我们曾以“梅花香自苦寒来”励志.辞书中说,先叶开放的梅花多白色和淡红色,我也信以为然。说实话,自然界中天然成趣的腊梅我见识匮乏。如此近距离地观赏梅花,是头一回,这不,乍见的梅花竟是稀罕的鹅黄色的品种。
好东西是有余味的,余味是衡量一样东西优劣的重要标准。有人用“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形容好音乐。依我看,这种至高的赞誉有镢些夸张,但馈赠腊梅还是不够给力。腊梅花期缠——缠绵绵,几近两月,其香盈庭之魅力,何等了得!

我爱腊梅“俏也不争春”,更爱腊梅斗雪傲霜绽放的倔犟。
常见叹息命运不济者,抱怨没有平台施展者,自诩怀才不遇者,慵碌无为偏又找百般借口自我开脱者。这些人是否应该问一问腊梅的成长轨迹,探一探腊梅的心路历程。
现实的困厄窘迫,始终无法泯灭腊梅绰约风姿绽放的渴望。
腊梅一定志存高远,虚怀若谷,方能够在“山花烂漫时”心情也不入低谷,永远保持着几分旷达和淡泊。
腊梅一定心无块垒,从容面对世态炎凉,韬光养晦修炼迎风雪,战严寒的绝活,厚积薄发,才可能于万木萧疏的日子展示自己的价值,给世界凭添一分精彩。

我读懂了腊梅。花开花谢都是世间绝美的风景。不要因境遇不好而伤心、消极。衣暖食饱则庸。贫乏生活、恶劣环境中挺过来的生命,才有不可估量的创造力,才能产生奇伟的作品,最终坐拥妙不可言的安宁和美好。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光芒。拥一颗成稳淡定的心,处处旷达。只要有足够的决心、信心,任何环境中任何季节里,都有可能将自己的理想演绎到极致。
掬起腊梅那淡淡的香,毅然将傲霜斗雪的风骨融入膏血,涤尽深藏的自卑与怯葸,虔诚地挽留春风永驻心间。
掬起腊梅那淡淡的香,义无反顾将勇于进取的无畏精神刻上心壁,疏远积久经年的懒惰与迟疑,勇敢地拥抱美好的明天。
掬起腊梅那淡淡的香,感悟“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别样情愫。
我爱腊梅。
作者:彭图湘,男,土家族,保靖县人,1941年2月15日生于保靖迁陵镇,笔名湘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省作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文学创作与文化研究工作,彭图湘在《新华日报》《民族文学》《黄河文学》等刊物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作品200余万字。
来源:保靖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彭图湘
编辑:吴学敏
本文为保靖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baojingrm.cn/content/646955/58/15430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