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至梦残。听完从手机遥遥传来的那个不是故事的故事,我沉默了。如果有一种爱,非得用生命去赌注,无论于谁,都会失去了选择的余地。倚窗而立,我怅然若失默默地数着匆匆来去的步履,寂寞又一次涌上心头,涌上心头的寂寞幻化成一大片一大片纷纷扬扬的思念,静静敲击着孤独的思绪。不知是多久了,我终是提起了包,掩上了门。当“啪”的一声响起,很想把一怀寂寞也关在门后。有阳光。有时间。我选择了避开车来车往,独自悄然步入无拘无束的小巷。没有风声,没有雨声,唯有孤单的脚步,踏一路淡淡的惆怅。
小巷名廖家坡。没有求证是不是居住着廖氏人家,但明白不称巷不叫街定是也缘于巷子为缓缓斜坡,一块一块的青石板铺陈一级一级的台阶。迂回,幽深,彰显的是那一卷线装的清代同治志书上一个黑色小圆点。也是小城现存的唯一。走出办公楼穿过马路,便是廖家坡的入口。在那张泛黄的纸页上,入口处是清朝时期的接官亭——一栋几道逸笔勾勒出来的飞檐亭榭。后来,我从一位六旬老者的回忆录里偶然得知,尚在四五十年前,也就是交通不是纵横交错的年代,廖家坡是县城通往南方的一条官道。白河水运不畅通时,桐油、五贝子等货物一担一担的从巷子里挑出县城,两三天后挑到下游的一个老码头——王村,再上船运到常德贩卖。
廖家坡的青石板,被岁月洗刷的光滑、明亮,已成为季节的足印,一块一块诉说着记忆和眷念。慢慢徜徉,脚下发出“踏踏”的响声,祥和而浑厚,像是古钟击荡发出的余音,回声渐渐消失在巷子深处……
五十米开外,是一栋横建溪上的吊脚楼,飞檐如亭,四壁斑驳,好像一段尘封的家史就撰写在里面。大门口整齐码着一层铝皮、一摞高压锅底等物什,小木凳上放着一个两头有喇叭的录音机,大声播放着《春天的故事》、《我爱你中国》等歌曲,旁边坐着的老头大声跟着哼唱,笑眯眯的眼睛时不时瞟几下路人,左手捏着一把老铜壶,右手拿着小锤子“咚咚”敲边,宛若伴奏。我照例是驻足默默地看一会儿、听一会儿、想一会儿。从来没有与老头说过话,偶然视线碰撞的时候,我能看到老人家眼睛里重叠的笑脸。转身离开,我往往会想起很久以前行走村村寨寨的那个送信老人,想起正月里挨家挨户送春牛的那个外地男子……
拐个弯就到了小卖部。常常有一屋子的人搓麻将,常常有个中年男子坐在屋外面捧书而读。好几次,看到女人厉声叫喊男子扫地、倒水,末了要骂一句“只晓得看书,死了用书埋你!”也有温暖的时刻。那是一个黄昏,中年男子倚坐在台阶上,一本厚厚的书在他的膝上摊开,夕阳的余晖洒落在身上,书上,倒影上。伫望,心湖中仿佛投进一颗石子,泛起圈圈涟漪,激荡不断,唤起了迷离的怅惘。那是梦寐的记忆里,一段守望的情节。
隔着一栋小洋楼,便是长长的下坡路了,两边老木房子挤挤挨挨,又错落有致。透过虚掩的木门能看见院中繁花满院,那股茂密的冲劲儿,就像诗中说的“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样可爱。有一栋老房子,两壁高高地危耸着,维系着自己,也闭锁着自己,阶前几蓬衰草被风吹起,免不了有几声感叹。若注意看,左边壁板上方挂着一面镜子,和一方傩神面具。寓意并不因镜子椭圆明亮和傩神狰狞漆黑而有好坏之分,它们都属避邪之物,善祷平安善祷吉祥。仰望着它们,老房子依然是一个孤独的姿势,翘首凝望天空。好多次,我很想把那个傩神面具取起来认真看看,企图在上面追索那个属于我们的古老灵魂。然而,它峥然有力,像是天地、日月、山川、祖宗。视线滑落的那一刻,心,也仿佛跟着滑落了一般,变得怅怅的,仿如失落的是一段无以言说的岁月。
半坡上有一家早点店,卖有小笼包、蒸饺煎饺、豆浆牛奶。我吃过几回,味道很好,特别是煎饺焦黄脆脆的,一口咬下去,有香香的肉汁溢到嘴角边,让人忍不住伸出舌头上下左右吧嗒几下。挨着的就是一家夫妻缝纫店,老式的缝纫机,老式的烫斗,老式的满襟衣服,连同两张脸上的皱纹,如水一般地写意在巷子,写意在岁月的深处,是那么幽深,那么静谧,那么让人留连忘返。紧接着又是一个聋子开的理发店,房子阶沿摆放着一面大镜子,木架上放着盆子与毛巾,设施极其简陋,却总有一个几岁的孩子坐在灰不拉叽的木凳子上,不吵不闹不动地任聋子伯伯又剃又刮又洗又吹。这巷子,这老屋,这店铺,像丝线一般,一点点地缠绕在目光里,一点点地缠绕在心思里,那脚步便有了些许的迟疑,那轻如游丝般的颤动,就仿佛是心痕的流露,缓缓地散开蔓延,安抚着一颗躁动的心。
走到十字口,有一个不大的菜市场。或许是慢行的脚步让菜农认为是买菜之人,便使劲推销——“这把芫荽一块钱要不要?”“买了哟,这堆黄瓜只要过两块钱!”……这个时候,菜是最便宜的,虽然多是剩余,但是花一两块钱提回一把香菜、一捆小白菜,是一种既仁义又合算的买卖,而菜农因为你买了他的菜,得以早点收摊回家,往往还会说一大堆好话感激你赞美你祝福你。何乐而不为呢?
提着菜走进小巷的出口。那是一截约五十几米长的甬道,两旁均是高楼耸立,阳光不照,常年湿漉漉的,两边陈列琳琅满目的小店小摊,卖衣服卖图书,卖糖果卖鱼肉,还有杂货野味,于是行走其间,总是肩膀着肩。我是急急走过。当前方突然豁亮起来的时候,就到了小城的街市中心。长长的吁了一口气,伫立片刻,然后习惯性地向右转过身子。右边是一壁宣传墙,以小城人的习惯,宣传墙上经年粘贴的全是讣告,新的重叠旧的,红的盖印白的,在撕粘的反复过程中,浆糊的痕迹已经斑驳陆离,致使这堵墙壁有一种岁月逝去的沧桑。看到了仿佛昨日还在叫喊的一个名字,顿时有一股电流,“唰”的一下,麻木了身体的每一丝神经。随后,天地如寂。
到了此时,一切嘎然而止。无关小巷。无关人生。而是一个人的抒情歌。
我们总是想尽各种办法留住一些美好的事物,于是我们记录,我们拍照,我们摄影,求得永恒的保存,那些值得保存的瞬间,我们用自己的方式置于某处,偶尔翻看,回味无穷。
来源:红网保靖站
作者:九妹
编辑:易果
本文为中国保靖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baojingrm.cn/content/2012/06/12/5893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