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茶市村以蔬菜产业答集体经济发展之问

来源:保靖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向倩 编辑:吴学敏 2022-09-14 14:35:46
时刻新闻
—分享—

保靖县融媒体中心9月14日讯(通讯员 向倩)乡村振兴讨论最多的问题是,在带动村集体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时,如何保持账本的健康稳定。如果缩手缩脚,资金躺在账户里睡大觉,既形不成收益,还错失机遇;如果快速扩张,隐形债务负担容易变成大窟窿,让前期成果毁于一旦;就算打好基础,有了底子,又担心熬不过市场周期,中途夭折。

图片1.jpg

如何让村集体经济顺利起步、稳健发展、行稳致远?保靖县迁陵镇茶市村“从零开始”,在摸索和实践中找到了资金投入、红利分享、持续发展的有效经验。翻开这个村的集体经济账本,我们试图解锁乡村振兴的致富密码。

搞产业何必从零开始?

走进湘西州保靖县茶市村,村部党群服务中心向阳而建,200余亩花卉苗木、蔬菜基地随村道延伸,整个村庄被青山环绕,山塘水坝倒映着修葺一新的农居。

“村子临近县城,村里耕地稀少、农业收入低,有能力的村民都外出打工了,留下的村民普遍缺乏技能,搞不起大产业。”茶市村党支部书记吴宗江回忆说。

图片2.jpg

茶市村真就富不起来吗?工作队和村干部调研发现,村子虽然土地零散,但耕地都是现成的,再加上精准扶贫时完善了村组道路、饮水和灌溉设施,如果集中力量把主要短板补齐,劣势很有可能转为优势。

在镇村两级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村民们平整土地,将分散的耕地集中连片发展产业,以蔬菜种植为主导产业,成为村集体经济“转负为正”的突破口。

“今年旱灾严重,龟裂的土地也要变成发展的润土。你看,我们从蓄水池里牵来水管,自制了一套喷灌系统,包菜苗全靠它了。”村秘书贾治宇介绍到。茶市村勇于攻坚克难,向旱情宣战,喷灌系统即能高效节水,又保证了幼苗持续生长。

集体经济如何凝聚人心?

目前,茶市村成立了村级经济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模式,夏季种植辣椒,秋季播种包菜。流转土地50亩,提供农户就业岗位50多人,农户务工和土地流转直接收益约10万余元,村民有了流转土地的租金收入,农作物栽培采收的务工收入,辣椒包菜销售的分红收入,腰包鼓起来,精气神更足。合作社发展依托村民投工投劳,又回报于民,大家伙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个个干劲十足。

集体经济怎样才有韧性?

销路是农产品走出去的最后关卡。村支两委积极寻访碗米坡、阳朝等临近区域。经过磋商洽谈,与周边乡镇的二艳合作社、易甸园合作社分别签下了辣椒、包菜购销订单。双方以供应幼苗、成品收购的合作模式,互利共赢,良性循环。上半年辣椒销售额达十余万元。9月,包菜苗刚刚移栽,收购方已承诺每亩保底收购价3000元,12月份包菜上市预计收入15万元。产销对路,资金对流,市场对开,合作社正积极适应市场需求稳步向前。

如今,茶市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由原来负债步入稳定年收入20多万元。

图片3.jpg

茶市村的例子证明,没有一无是处的村子,只有未被发掘的资源。茶市村通过周密的前期规划,注重解决关键短板,唤醒了沉睡的土地、耕地等现成资源。

过去,许多村集体产业之所以不甚成功,一部分原因在于没有因地制宜。有的村子不立足自身实际,生搬硬套别处的“成功经验”,盲目空降与本村不合拍的项目。“从零开始”的豪赌背后,是大量资金和人力埋在前期投入里,又因利润难产、资金紧绷,难以再投入,最终在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

一个村的产业是否有希望,不是由投多少钱决定的。对于基础薄弱的村庄来说,搞好产业绝不能贪图一步“配齐”,而是在充分保证资金链健康的基础上,小步慢走,“脚踩离合慢给油”。只有让产业稳稳迈出第一步,形成良性循环,村子才有将产业做大做强的底气。

来源:保靖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向倩

编辑:吴学敏

本文链接:https://www.baojingrm.cn/content/2022/09/14/1182506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国保靖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