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自文,我的朋友之一。萌发写他的故事一并蹦出来的响亮标题中,那自鸣得意的绰号便堂皇其首。我满怀信心刚落笔,即遭正色规劝,不行,改!坊间,那绰号浓浓的眨意,我不会愚蠢到一无所知。如果我行我素,真的有悖文明,有伤大雅。无奈,只好用“凡人”二字取而代之。可是,我又实在难舍这个鲜活事实。现实生活中,刘自文这个名字已经扎扎实实输给了自己的绰号,万般无奈地委屈于户籍册、档案卷、工资表中,偶尔出头露面。
吕洞晨雾 舒冰摄
幸好,主人翁的一段坦荡文字,证我不讹。
“我叫烂货。这是祖母赐给我的大号,那时我出生还没五分钟。我头上有一个姐和一个哥。不晓得患了什么病,他俩三天之内相继夭折了。一屋人悲疼欲绝。听娘讲,我是一九五二年闰五月初七的生日。那天,娘对准备洗澡水的婆说,娘,好像又是个佬佬。婆婆脱口而出一句:“我欢喜他的很,烂货一个!”这大号丑是丑些,贱是贱些,但是保护娃儿,好养活。这大号已经使用六十多年了,往往是别人动用的多,我自己动用的少,敝帚自珍呀,宝贵呀,与他人有区别呀。自家屋里,家人从烂孙、烂儿、烂哥、烂弟一路叫来,现在有人叫烂老太了。社会上,一般人都叫我老烂,有舍不得叫的,叫我烂东东,或叫一个字,烂。听得出来,那是亲昵。职业转变,那核心词仍然如影随行,听起来让人尴尬,有些不舒服,比如烂老师,烂校长。还‘烂’出了误会哩。那时我在县教育局分管师训,管民办教师转正的事。一位母亲得知我的大号,赶紧阻止当民办教师的女儿,你莫去考了,管事的人是个烂儿!哭笑不得啊。幸好我与官职无缘,如果成了烂局长什么的,影响就大了!老兄,您若是要写我,还是尽情叫我烂货、烂东西吧,这样都舒服啊!”
直到6岁入学,才有刘自文这个名字。他不习惯,老忘记。老师点名,他反映不过来,靠同学提醒,喊你了,烂货!
也许是贱名庇佑,也许是生命个体发展的必然,刘家娃儿无病无灾活下来,但是,难保他年少失怙,命途多舛。14岁辍学,回家务农,面朝黄土背朝天,挣工分,换口粮。田里土里爬摸滚打的春夏秋冬,竟然成就了他的高大壮实。他积极面对生活,不囿于困境,农事之余开拓生存技艺,伐竹剖篾,编织斗篷;砍树锯料,造猪圈牛栏,居然像模像样。帮工起屋,抬中柱大梁最考体力。年轻人刘自文从来不使奸耍滑,一次次迎难而上。
这份实诚,这份勤奋,自然得伯乐青睐。大队书记看在眼里,刘自文的人生际遇历史性逆转,先担任生产队会计,再当民办教师。24岁竟然光荣地面对镰刀斧头旗庄严地举起了右手!
2
春风得意一路走来,刘自文津津乐道自己情窦初开日擦肩而过的美好。
18岁那年修格则湖水库,许多陌生的容颜,得益于这个共同的作业,相见相识。刘自文没少参加收工后年轻人自发的晚会。但是他只是静静地呆在旁边看,呆在旁边听。心坎上那团阴影,封锁了他的活泼天赋。一双温柔的眼睛悄悄滑落到他身上。一位姑娘主动上前与刘自文搭讪。玩手电筒是那个年代年轻人追求的时髦。看见刘自文的电筒,不像别人有外套,又可以挎在肩上,姑娘表示愿意帮他编织一个。刘自文欢喜得半夜没睡着。次日,他飞奔进县城,买来一两绿色的胶丝,交给那姑娘。第三天晚上,编好的手电筒套子送来了。刘自文惬意无比,只顾咧开嘴巴笑,连一声谢谢也没说。但是他心里明白,这是人家牺牲休息时间的劳动成果,是物化的情意。那姑娘主动打破尴尬,请刘自文陪她回自己的连队。
吕洞秘境 舒冰摄
初冬的月亮,清辉如水,乡村野地,幽静,清雅。一里余长的路途,充满诗意,理应是催化爱情的不二佳境,两颗年轻男女的心不被撩拨出甜蜜火花,那才怪了!天晓得,这大好光景竟被自己辜负了。姑娘欲与之并肩前行,刘自文故意站住,等姑娘上前。人家走快他紧跟,人家放慢步伐,他立马收住脚步,始终与姑娘保持着人们眼里异性间应该保持的距离。也没有想讲点什么。姑娘没出声,他更三缄其口。穿过月光稀疏的树林子,她脚步明显慢了许多,他干脆站一站,待一会才跟上去。清爽的夜风只听见一些细碎的干净的脚步声,默默相伴,默默相依。快到自己连队驻地,姑娘请刘自文进去坐一会儿,他怕的连忙摆脑壳,姑娘没趣地走了。
听故事的人问刘自文,是不是不喜欢人家?刘自文忙说不是不是,那姑娘看着都舒服。听故事人叹气,怪他年轻,不解风情。刘自文又忙说不是不是,我是“可教育好的子女”,出路渺茫,怕连累人家,耽误人家前途。
另一个有百分之百机率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姑娘,相遇于塘口湾水库工地。都是修水库来的公社人员。那姑娘放出话来,哪个后生家抱腰跤子(摔跤)赢得了她,她就嫁给哪个。刘自文正值谈婚论嫁年纪,焉能坐失良机?更有人撺掇,便跃跃欲试。见那巾帼,果然健硕,眉目也清俊可人,背满背笼泥巴上堤,脚底生风。刘自文有意背泥巴,紧随其后跑了几趟,仔细观察,暗忖制胜之技。待那姑娘摆开架式比武招亲,刘自文却悄悄溜之乎也。事后他说,我不想要那姑娘。抱腰跤子,输赢都不好。我若输了,没脸见人。赢了,二天难对儿女讲,你们娘是我抱腰跤子揿来的。
3
年轻体健的那内心躁动,无法言传也无法抑制。刘自文真的是想有一个同床共枕的女人了。凭自己的民办教师身份,应该不是件难事吧?
很快便物色了一个。请人上门去女方提亲。殊料,女方家委婉拒绝了,说女儿还不知事,暂时不谈这些。不久又相中第二个,提亲人的热情,却遭女方家泼了一盆凉水。过一段时间,发现一个姑娘不错,提亲人到了那姑娘家,那家人手一挥,就又没戏了。
捧车河风光 舒冰摄
柳暗花明。刘自文垂头丧气之际,同寨的尚家二婆“做倒媒”来了。说的是同寨近邻的尚妹。原来姻缘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啊。刘自文眼里自然早有白白净净的尚妹印象,晓得比自己小两岁的她没上过学没有文化,但是她勃勃健康,勤快不懒,绝对是个成家过日子的不二人选。
1975年刘自文与尚妹喜结连理,陇洞寨子上祥云高照。女的一如既往唤男的“烂货”,男的仍照常喊女的“尚妹”。这一喊一叫一应一答,就圆满了半个世纪!
尚妹呼唤的烂货,不久便转正成了公办教师,事业扶摇直上。又理所当然碰着了“花花世界”以及衍生的种种物事。
4
公元1979年8月的一天,保靖县复兴人民公社陇洞大队找到了扩大集体产业的路子,因地制宜建一个无核蜜桔园。领头一众相中了刘家堡那块地方,土质好,又向阳,栽无核蜜桔再好不过。可是,这地方早已是刘自文等6户社员的宅基地呀?
大队书记找到刘自文,开门见山说,你是共产党员,带个头行不行啊?不料,时任小学民办老师(任然是人民公社社员)的刘自文想都没想,回怼大队书记,哪有什么行不行啊,为集体大众的事……
刘自文开口,掷地有声。当天就与家人收拾家具,准备搬迁。大队部一声令下,各生产队派来劳动力,为刘自文平整了新屋场,刘自文举家乔迁,燃起新的人间烟火。
捧车河风光 舒冰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刘家堡上的几户,也纷纷效仿刘自文,在大队部组织的劳动力帮助下,乔迁新居。
日常生活的当下,拆迁纠纷屡见不鲜。司空见惯了啊,百分之九十九点九是个人利益在其间兴风作浪,更有甚者,硬生生逼得国家建设项目原地踏步!
我就纳闷了,为什么上世纪七十代凡人刘自文二话不说的一个行动,5户乡人踊跃紧随,陇洞大队集体产业之花就立马绽放了呢?为什么呀?
5
1985年至1987年刘自文的爱情和家庭经受了一场巨大的考验。他被派去吉首进修,担任进修班班长,协助管理年轻的学弟学妹。他的成熟与帅气,学妹们青睐有加。那年月,自制力稍微松懈一下,男人的底线便彻底没有了。
面对百思不得其解,刘自文真诚的说,因为我一时一刻也没有忘记陇洞木房子里的家,没有忘记那个任劳任怨的农妇尚妹!眼前不时晃动着她里里外外忙碌的身影。她敬老养小,辛勤劳动,从无半句怨言。那时,农村田土到户,家里的农活全摊在她身上。她背着女儿上山,去承包地耨苞谷草,将女儿在树荫下斗篷里放好,才去阳光下独自挥锄,一锄,一锄……
大热天在山里做工回来,顾不上喝一口凉水,迫不及待宽衣畅怀,掮去双乳热气,抹干净了,忙塞进嗷嗷待哺的幼崽……
6
人间世界上,芸芸众生,士农工商,命途各异。命运逆转的故事,唾手可得,刘自文的命运,便是一例鲜和。
先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民公社社员,在田里土里凭力气和汗水挣工分,分粮吃饭过日子。忽然一个插秧日子,被人从水田里唤回,一双脚杆上泥巴还没来得及洗,就随人去了乡村小学堂,当上了民办教师。
不几年转成公办教师,彻底与生产队脱离了关系。
成了吃皇粮的公家上人。
那个把刘自文从秧田唤上岸的“伯乐”是我高中同学老尚,说起刘自文来,了如指掌。他说,“烂货”转公办教师就调学区去了,不多日,成了学区专干,成了往日同事的领导,懂分寸的同事,小心翼翼,管严嘴巴,莫让“烂货”二字复出。
捧车河风光 舒冰摄
再几年,刘自文坐上了保靖县教育局人事股副股长交椅。他看重这个位置,努力将全县城乡各学校的教师花名册,刻进了脑海,呼之欲出。在那电脑还没有成为县城机关办公工具的年月,这应该是一门绝活了。
那些年公职人员中流行一句话,我是一块砖,党往哪搬往哪搬。刘自文践行了这句话。他当了县教师培训专干后,被“搬”往县第三中学,担任主持工作的第一副校长,竟管有人质疑刘自文“挤”了自己,刘自文仍泰然自若,搞好该做的工作。
不久,刘自文再次被“搬”,担任县重点小学“实验小学”一把手。他仍然坚持任课,说“不当甩手校长”。
7
我表示敬佩。刘自文忠于职守,矢志不渝的精神打动了我。
尚同学说,刘自文对外做的好,对自己屋里人(尚妹),更没有讲的!他从来没嫌弃她是个文盲乡巴佬,相濡以沫几十年,不离不弃的。2015年尚妹被查出患了绝症,刘自文叮嘱子女不许告诉她,不能影响她的治疗!
刘自文一门心思要治好尚妹的病。他到处求医问药。近两年,他亲自开车载尚妹去长沙治疗。尚妹看他辛苦,劝他放弃对她的治疗。刘自文说,我什么时候也不会放弃!刘自文载着尚妹,往长沙跑了13个来回,尚妹重又站起来,与自己的“烂货”共享天伦之乐。
尚妹体虚,手脚发凉,刘自文看在眼里。他解开衣服,把尚妹冰凉的双脚放在自己肚皮上,紧紧捂着,捂着。双手则抱住尚妹的双手,慢慢搓,慢慢搓。一丝丝暖意慢慢唤醒了尚妹的肌肤,一滴滴泪水从尚妹眼眶里涌出来……
尚妹和烂货有一双儿女,次第成行。还有活蹦欢跳的两个孙宝宝。好一个幸福了得。
当你表示羡慕之情,赞美他们的婚姻时,万万没想到刘自文朗朗出口的一句话,一句不无哀伤不无幽怨的一句话,顿时会吓得你气噎语塞。
“我和她,只有婚姻,没有爱情。”
“后悔吗?”
“不后悔。”但是,那稍稍迟到的“不”字,出卖了这个壮汉的真心。他只不过是看清了社会人生的现实,死心塌地地认命了。不后悔,不想后悔,不过是不愿后悔的一个说词罢了。
其实,有不少的悔过的机会擦肩而过了。刘自文坚定了信心,抵住了诱惑经受了考验,刘自文成就了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自己。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刘自文道出了中国婚姻中违莫如深的真谛!为世人留下来人生过往中情与爱的生动的切片,令人羡慕,叹为观止!
8
时间帮助我筛选了许多人。熟悉的渐渐变成了陌生;常挂心头的,没有再见的兴趣;不经意间相识的面孔,倒越来越清晰、越来越鲜活、越可爱。
比如刘自文。
刘自文完全有条件住在县城里,偏偏一退休就搬回乡下老家去了。老家名陇洞,距县城约3公里,花两块钱上农村公交车,往南,不出10分钟准到。他有银白色小轿车一辆,不少日子让我坐上车,拉我去他家蹭饭。
葳蕤竹树,浓淡绿意,嵌黛瓦木屋小院菜圃,壁板柱头棕红闪闪,更有田原清新空气,年复一年送惬意……这个好廊场,应该是刘自文刻骨铭心的乡愁,他毅然决然回来的原因。
巍巍乎自文,虎背熊腰,得敬情重义,豁达豪爽品性武装,难怪是许多人不舍得牵挂。每每靠近他,立即会有体贴与温暖亲切拥抱的快感。岁月的河流里,我与刘自文10余年的距离,倾刻不在,唯身心舒展。我喜欢刘自文,为人处世胸怀坦荡,快言快语直抒胸臆,不玩城府。所以与之相处,谈天说地,评事论人,无心理设防之累,更无后顾之忧。
9
初识刘自文,一时恐怕难以接受。
一起品茶,刘自文不止一次要求,抓一把茶叶丢进去,倒开水冲泡就好了。他向来不屑小盏细杯。好捧大碗,仰脖做牛饮,且自嘲曰“放牛水”(放牛饮水)。
外出做客,难免碰上进屋换鞋的“家规”。刘自文虽然照办但仍有说词:哪个到我屋去,鞋子不脱上床铺踩都可以。
对我,刘自文的粗喉大嗓一变春风温柔:我原谅你的臭脾气,就是爱你!
稍有耐心去读刘自文,不难发现他粗中有细,拙里存巧,俗内藏雅,幽默风趣,一笑成歌。每天他是刚进学前班孙儿的跟班,自称孙管干部。几个人酒喝的差不多了,他意欲未尽,又拎出半瓶来。媳妇儿欲劝阻,他夸张地说,不能再放了,再放瓶底要沤烂了,可惜了。
你不会料到,这样的刘自文,会是一个刻苦向学之人。他潜心自学书法,研习楹联,自家大房小门窗户边,无不贴满自己的书法楹联作品,年复一年,常换常新,一往情深地延续传统文化的根脉。我《邂逅北戴河》一文中有“搦管泼墨”一词,刘自文为识别“搦”字,特意花96元买一本《新华词典》回来,查个明白。湘西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故事征文,刘自文还兴致勃勃撰写亲历亲闻《从自行车到小轿车》,无意间力拔头筹,喜获一等奖殊荣。
有一句话说得好:“每一个不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刘自文舞成了一个榜样。
10
生活中有许多的意外,猝不及防。
一辆摩托车奔驰于浓浓暮色,偏偏迎面射来雪亮的车灯。摩托车手紧急闪避,瞬间倒地,累及路边一位行人。
刘自文百思不得其解,自己已经小心有加,每次出门散步,不敢多踩公路一脚,怎么今天会皮破血流呢?
有人气愤填膺积极建议刘自文,只管住进医院去,医药费、检验费、护理费、生活费、补贴……只管开口,不愁无钱进荷包。坏事变好事这个辩论法,应该怎么理解,疼痛没有让刘自文丧失理智。
躺在县人民医院病房里,刘自文仍然清楚记得歪倒在身边的摩托车灰不拉咭的破旧,蹲下来搀扶自己那倒霉骑手,年轻疲惫的脸上,堆满愧疚与无奈。也问清楚了,肇事者在邻县花垣打工,匆匆夜行缘于一份深深的牵挂,卧病在床的白发老娘已经渴了,已经饿了,昏花老眼贴在门口已经很累了……
刘自文唤那倒霉骑手拢来,认真提醒他注意:我儿他们会骂你,吼你,你千万不能抵嘴啊。放心,我不会多要你一分钱……
住院第三天,刘自文就以“没有伤着骨头”为由,主动要求出院,带上一包药和肿胀的腿,回家治疗去了。原以为刘自文会在医院住上三五个月的人,无不瞠目结舌。
照亮人心的不是太阳,是善良,是真诚,是大气。
11
刘自文2012年捧回来的退休证书,开始褪色,可是他仍然堂而皇之头顶离职前的那个头衔:中共保靖县教体局离退休支部副书记。而且,毫不懈怠政治社会生活中自己的每一份职责,干得风生水起,几次跻身优秀者行列。所以,此“孙管干部”的日常,倍显光鲜亮丽。
退休后,刘自文仍人际交往不绝,隔三差五相见的是过从甚密的秦加生,尚明权,还有我和胡德锐。我们自嘲,自己是社会剩余下来的闲人,简称“剩闲”。此语甫出,先自乐了!剩闲,聖贤,其音何其相似!这不与当下世人常用偕音字词做广告语,投机取巧夺人眼球获得喜剧效果如出一辙吗?我们自诩剩闲,尔等硬要说是聖贤,也就由你们认为去吧。“剩闲”们时有机会小聚,品香茗一盏,慢慢怀旧追昔;啄小酒二盅,朗朗谈天说地,又自寻其乐,做一回文字游戏。五人每人五字自描,尽情渲染暮年的喜悦,翻晒余生的幸福。自描完成,推我梳理成章,再交给擅长书法的老胡,书成同款条幅,各自珍藏:
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五闲人额手称庆:
湘歌图乡音,佳声情加深,夫福得瑞符,烂人不滥仁,鸣泉绕弥陀,共庆不老春。
12
“大妹,你大哥又到你屋蹭饭来了!”
一见面,刘自文就嬉皮笑脸地叫唤。俗话说的,这是逗是非。难免让人尴尬。
这大妹,是我们交往多年的老朋友加生的夫人,我们同姓氏,非宗亲,但在相逢的漫漫岁月中,彼此的情感骨子里,早已视同手足。加生家境殷实,小院雅致,尤贤内助热情好客,他家自然是我们老友时不时小聚之地。
“大哥,莫听那烂货乱讲三天的。”彭大妹一句话,便淡化了一场啼笑皆非。
日常生活中,刘自文待人接物方式,与众不同,几近玩世不恭。他插科打诨,轻描淡写,又暗藏机锋。他幽默,风趣,分寸感又恰到好处。
捧车河风光 舒冰摄
13
某一周末下午,三位机关干部准备在某酒店喝酒。其中一位是刘自文的儿子。另二位忽然惦记起刘自文来,就让刘自文儿子开车去陇洞刘府接刘自文来入席。
刘自文没有犹豫,上车便随儿子到了酒店。那二位起身迎接,都是老熟人,其中一位照常唤刘自文“烂哥”。滑稽的是,他同自文儿子又称兄道弟。刘自文这才觉察到不对呀,眼前4人聚餐喝酒,他们明显是想看看我父子一起饮酒的笑话。
刘自文不动声色,先发制人,举酒杯,发话:“今天我们4个男人,4个共产党员,4个国家公职人员,4个都有家庭的人一起喝酒,我先干!”话音毕,举杯碰嘴唇,一仰脖子,旋展示空杯(杯底朝上对三人展示一圈)不待他们反应过来,他马上又自酌一杯,一仰脖子,再酌一杯,又一仰脖子,3杯后,自文说声,我喝饱了,你们几个各个搞。话别转身出了包厢,下楼,至大道边。儿子不解其仓促离席,追上来问,爸,你搞什么?自文拦了一辆摩的,骑上去,丢下一句话给儿子:我转去了!洒脱如此,非刘自文莫属。有人援引《爱莲说》句,评价刘自文:“可远观,不可细玩焉。”
14
2022年9月1日,刘自文又谋得新冠一顶。是日,我们四个高矮胖瘦迥异的老头儿,信心满满坐进了保靖民族中学“校志编写组”办公室,敲响了保靖民族中学志的编修锣鼓。我们是刘自文邀约来的,自然,他是我们的组长。我们四人年龄快乐相加等于316。真诚感谢造化,感谢保靖民族中学,幸运316岁的我们。
好在,我们丰富的相关经历,和现在的耳聪目明,思维清晰,四肢健全,不会辜负了这份鲜见的信任!
我们迅速进入角色,潜心静气,查资料,阅档案,建卡立册,编制架构……弹指间匆匆一年,我们携手并肩,轻拭历史的尘埃,厘清纷繁世事的纹理,眼下,一十九章,四时八节,洋洋洒洒百万余字的《保靖民族中学志》,己初见端倪。这所85岁的湘西名校已从漫漫岁月卷宗里抖落灰暗,树起了伟背的身板,散发阵阵醉人的书香。
我们尽情渲染暮年的喜悦,翻晒余生的幸福。凭借自身的作为与操守,烟火气中我们活出一身诗意,赢得了日月的爱抚,生存的质量。烂货刘自文更赢得了“烂”字的本意,静观其爽朗涅槃。
作者彭图湘:男,土家族,保靖县人,1941年2月15日生于保靖迁陵镇,笔名湘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省作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文学创作与文化研究工作,彭图湘在《新华日报》《民族文学》《黄河文学》等刊物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作品200余万字。
来源:保靖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彭图湘
编辑:吴学敏
本文为保靖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baojingrm.cn/content/646943/96/15256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