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靖县融媒体中心4月30讯(通讯员 杨欢)在湘西保靖县葫芦镇国茶村的青山绿水间,一栋充满文艺气息的 “21℃小屋” 悄然成为游客打卡的热门地。推门而入,保靖黄金茶的清香与苗族非遗文化的独特韵味扑面而来。而这背后,是保靖县人才政策助力00后青年龙翠萍放弃都市繁华,返乡逐梦的动人故事。
告别都市霓虹,奔赴家乡山海。
龙翠萍自小在国茶村的茶园中奔跑长大,看着茶农们在云雾缭绕的山间辛勤劳作,闻着保靖黄金茶沁人心脾的香气,听着苗族老人们讲述古老的传说,家乡的一草一木、一茶一俗早已融入她的血脉。在湖北天门职业学院求学期间,她凭借出色的能力进入知名茶饮品牌 “茶颜悦色” 工作。城市里,她见证着茶饮行业的蓬勃发展,也收获了丰富的茶饮制作和品牌运营经验。然而,每当夜深人静,她总会想起家乡那片绿油油的茶园,想起苗族阿婆一针一线绣出的精美苗绣,内心深处总有个声音在呼唤——回家,为家乡做点什么。
2025年,葫芦镇根据保靖县五个“全方位”抓实“1+8+6”人才队伍和人的建设工作体系制定一系列措施,让“人才回流”的春风吹进了龙翠萍的心里。政策中对返乡创业人才的支持与鼓励,让她毅然辞去 “茶颜悦色” 的工作,踏上了返乡创业的征程。“城市虽好,但家乡才是根。我想用学到的知识,让家乡的保靖黄金茶和苗族非遗文化被更多人看见。” 龙翠萍眼神坚定地说道。
茶旅文融合,点亮特色品牌。
国茶村村集体积极落实减免租金等助力青年创业政策,最大程度帮助龙翠萍减轻创业前期压力。承包 “21℃小屋” 后,龙翠萍全身心投入到项目打造中。她深知,保靖黄金茶品质上乘,但要在竞争激烈的茶饮市场脱颖而出,必须走差异化路线。于是,她将目光投向了家乡深厚的苗族非遗文化,决心打造茶旅文融合的特色品牌。
在茶饮研发上,龙翠萍根据村集体经济前期经营经验,以保靖黄金茶为核心原料,不断尝试创新,进一步优化。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优化后的“黄金奶盖茶” 诞生了——醇厚的黄金茶汤搭配绵密的奶盖,既有茶香又有奶香,口感层次丰富;延续“古法冷泡茶”传统工艺的新款“迷你niania茶”,让茶叶在冷水中慢慢释放香气,清爽回甘,成为游客消暑的佳品。这些特色茶饮一经推出,便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而来。
文创产品方面,龙翠萍更是将苗族非遗文化发挥得淋漓尽致。她邀请当地的苗绣传承人合作,将精美的苗绣图案绣在茶包上,每一个茶包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与陶艺匠人共同设计制作古法陶艺茶具,古朴的造型、细腻的质感,让人仿佛穿越回了古老的岁月。这些文创产品不仅承载着苗族文化,更成为了游客们爱不释手的纪念品。
“走进‘21℃小屋’,就像走进了一个充满茶香与苗韵的奇妙世界。在这里,能喝到好喝的茶,还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一位游客在社交媒体上分享道。
政策护航前行,共绘振兴蓝图。
龙翠萍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一系列的政策扶持为她解决了后顾之忧。根据葫芦镇 2025 年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要点,“吸引外出人才回流”“培育懂茶叶、茶文化的专业队伍” 等举措正在稳步推进。龙翠萍不仅获得了创业补贴,还参加了政府组织的技能培训,学习到了更先进的茶饮制作技术和品牌营销理念。
国茶村通过 “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也为“21℃小屋”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合作社帮助整合茶叶原料资源,确保品质稳定;利用自身渠道进行品牌推广,让“21℃小屋” 的名气越来越大。在政府与村集体的帮助下,“21℃小屋”实现了村集体经济与返乡人才的双赢发展,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展望未来,龙翠萍有着清晰的规划。她计划进一步拓展线上销售渠道,与村集体合作打造 “新媒体军团”。“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我想通过直播带货、短视频推广,让保靖黄金茶和苗族文创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国。” 龙翠萍充满信心地说,“我希望‘21℃小屋’能成为一扇窗,让世界看见保靖黄金茶的独特风味,感受到苗族文化的魅力。”
龙翠萍的故事,是新时代青年返乡创业的生动缩影。在党建引领和政策支持下,越来越多像她一样的年轻人回到家乡,用青春和智慧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葫芦镇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会绽放出更多绚丽的创业之花,书写出更加精彩的乡村振兴篇章。
一审:何晗竹珺
二审:张晓莉
三审:高 伟
来源:保靖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杨欢
编辑:吴学敏
本文为保靖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baojingrm.cn/content/646948/74/14919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