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稻谷
宿云胜
一
走在超市里,大米的品种十分丰富,有进口的泰国米、柬埔寨米,国内名气很大的五常米,还有本地高山米,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在农耕时代,中国人的理想就是国泰民安、丰衣足食,讲白了,就是吃口饱饭、不挨冻、睡个安稳觉。
稻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耕种与食用的历史都相当悠久。至少在公元前12000年到16000年,中国人就种植水稻。
“滮池北流,浸彼稻田,啸歌伤怀,念彼硕人。”距今3000多年以前的先秦时代,种植水稻已经是很大的规模,将滮河之水,引到北边的农田里,让稻田浸透在水中。“种稻清明前,乐事我能数。毛空暗春泽,针水闻好语。分秧及初夏,渐喜风叶举。月明看露上,一一珠垂缕。秋来霜穗重,颠倒相撑拄。但闻畦陇间,蚱蜢如风雨。新舂便入甑,玉粒照筐筥。我久食官仓,红腐等泥土。行当知此味,口腹吾已许。”苏东坡这首诗描绘了种稻的全过程,从春天播种到秋天收获,展现了稻谷生长的各个阶段以及诗人对劳动成果的期待和珍惜。
远处。河姆渡遗址,浙江省东部的余杭区境内,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个古代村落遗址,是中国最早的稻作遗址之一。出土的大量稻谷,与稻作相关的器具等,可以看见中国5000多年前种植水稻的情形。
不远处。湖南省澧县的城头山,约6500年前汤家岗文化先民们建立了一座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的环壕聚落,古稻田环绕四周。在稻田中,人工修筑的田埂、水沟与水坑,显然是大面积稻作农业留下的遗迹。
近处。保靖县城东约6公里的迁陵镇要坝村,地处酉水河中游北(左)岸。四方城遗址、汉代青铜冶炼遗址、战国粮窖遗址和战国、汉代墓群,总发掘面积达4千平方米。湘西乃至武陵山地区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古城遗址。其中的战国粮窖遗址,位于古城址外东50米,平面呈方形。对研究2500年前湘西乃至武陵山区的农作物品种种类、繁殖栽培技术及囤粮贮藏技术具有重大意义。
二
“布谷布谷,布谷布谷”。在春天来临之际,布谷鸟会准时出现在枝头,用它那美妙的歌声唤醒了沉睡的大地。杜鹃鸟的“布谷,布谷”,在诗人笔下,寄托如此多的感情。“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在莎士比亚的戏剧里,布谷鸟有自己专属的春之歌。在农人眼里,第一只布谷鸟在灌木丛中唱响春意,既是对季节的欢迎,也是对春耕的提醒。
该育秧了。
“好种育壮秧,壮秧一半谷”。老家因为山高水寒,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育秧全部要到山下的村里去做。水稻育秧的方法有很多种,主要包括水育秧法、湿润育秧法、旱育秧法、两段育秧法、塑料软盘育秧法等。当时的育秧方法还是比较原始的水育秧法。秧苗可以移栽后,生产队的男女社员,肩挑背背,运回村子。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现在比较流行的还有塑料软盘育秧法,这种育秧方法有利于插秧、抛秧等等。
稻田已经早就炼好。开春响雷后,发春水了。农人开始播弄稻田。用牛犁田,毫无疑问是农事中的技术活。驾驭牛是其一,对犁辕的把握也很关键,犁头钻地太深,牛拉不动;犁头钻地太浅,沿着地皮走,犁不好地。“要想吃饱饭,三犁三耙才能算。”指在栽秧之前,将水田犁三遍、耙三遍的农耕活动。第一遍粗略的犁耙,目的是将收割之后的稻田进行初步的整理。第二遍向稻田里施放牛粪、猪粪、羊粪等有机肥,以增加土壤的肥力。第三遍通常在栽秧前10天左右进行犁田,而在栽秧的当天或者前两天进行耙田。
人工插秧是个苦活。整好稻田后,生产队时同意安排,包产到户后便邀请亲朋好友帮忙。人们便排成排,从水田的一头向后栽起秧来。在水平如镜的稻田里,男男女女一字排开。一手分秧,一手插秧,且要求秧要分得均匀。每个人手边还有一个秧盆,盆里装有草木灰和拌的肥料,为秧苗生产提供最初的保障。栽得快的人会不断地催促动作慢的人,栽秧快的人围着慢的人栽上一圈,使动作慢的人无法退出来。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这首诗名为《插秧诗》,五代时后梁高僧布袋和尚所作。诗虽然颇富哲理,但是其中辛苦又不是局外人所能体会。
本县排当村地处白云山下,每当过了谷雨,土家儿女便会择一个吉日,在田边开秧门插秧。“糊仓”的过程分为开秧门、吃盖碗肉和糊仓三部分。“开秧门”要举行仪式,在梯玛带领下,寨中德高望重的寨老率秧号队、秧旗队、锣鼓队巡游全寨,并向上天敬献五谷、秧苗等祭品。在升秧旗、敬田神、吃完盖碗肉后,“秧官”便带领两名孩童下田插下第一株秧苗。
秧苗在季节和农人的侍弄下一天天成长。春天放入的鱼苗,在稻田中自由自在生长,吃着成熟掉落稻花成长,此时二三两重,自有特色的稻花鱼。
该薅秧了。
薅秧主要用脚去完成。不仅是为了清除杂草,也是为了给秧苗松土,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薅秧这种农事,我认为是任何泥土最亲切、最和谐的交流。在薅秧的过程中,人们还会进行交流和娱乐,比如唱歌或聊天。
三
秋天最悦目的是遍地金黄,最宜人的是秋风送爽,最心醉的是收割丰收。
小小山界上,团团近近和稻谷有关的地名就有打谷寨、打谷冲几个,寄托这人们对丰收的向往和喜悦。
20世纪90年代以前,人们多采用传统纯手工方法收割水稻。收割前10天左右将稻田的水尽量放干,便于收割、捆草头等。
农耕时代的打谷,是纯粹劳力的展示。斛桶是四四方方的工具,开口大、底下小,用来收谷。开镰后,割谷子的人弯着腰,一镰刀一镰刀把稻谷割下,一路排开。打谷的人,用力将谷粒在斛桶边上拍落,再将稻草捆好立在田里。挑担的人将稻谷运送到晒场晒干。
后来,有了打谷机,省力很多,功效快很多。平原地区,机械化程度更高,收割机开足马力,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割穗、脱粒、粉碎秸秆一气呵成。
生产队的社屋外,大多数有很大的平场,黄澄澄的稻谷铺得整整齐齐。队里编织或者购买数量不少的晒席,一种专用于晾晒粮食的竹制工具,一一铺在平场上,让稻谷暴晒。这样,可以去除水分,方才抑郁保存,否则大米易烂。晒谷场要不断稻谷翻动,让稻谷受热均匀。秋天的太阳依然暴热,农人在晒场上翻动稻谷,不失为一副动人的画卷。碰上好的收天,雨水不多,紧急情况出现少。如遇到收天不好,天气多变,刚才还是阳光灿烂,突然间就乌云滚滚,人们匆匆赶过去,推的推、耙的耙、抬的抬、扫的扫……一股脑把稻谷收进去。此外,还要防鸟偷吃。最恼火的是麻雀,一来就是一大群,围着晒场飞进飞出。负责晒谷的人,将竹子一头划成几块,一见麻雀们来,敲响竹篙,不断恐吓麻雀。
孩子们在水放干的田里,围着草把(那些草把捆的部位似裙带,散状的稻穗似裙脚)玩他们的游戏。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辛弃疾的这首词最让人动人的就是,人们沉浸在风调雨顺的丰年里,闻着十里稻花的香气,体会着农耕时代丰收的美好。
四
书上说,所有的禾本科植物,包括水稻,其果实的种皮和果皮都是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很难将其剥开,这样的果子叫颖果。
小时候不懂,只知道稻谷脱壳不容易。
从稻谷到大米,已经不再是生长过程,完完全全变成一个物理过程。在我的认知中,将稻谷褪去壳,可以舂。乡里不少人家,在偏房或者屋檐,摆放一个碓,用来将一些作物去壳或者弄细。此种方法,对于稻谷,大多是应急或者处理少量的。再者,用水碾来处理。我曾经写过一篇小散文《水碾》,文中写到:
“大苍溪溪岸边多芭茅,高过人头。夏季芭茅草开花,腥红如帜;秋霜浸染之后,渐变白色,风拂后,飘舞似雪。再向山上看,多柏、松及杂木,郁葱茂密,林间有麂子、野猪、山鸡一类野物。溪下游平坦之处,田畴如棋。虽然偏远,因得水之利,当地唯一一座水碾便在此处。碾坊不大,仅一间。与他处不同在于外地的碾坊似乎很矮,如一卧饮溪水牛。这碾坊虽不宽大,却颇高。因高,而显得通亮。陈设极为简单,进房有一火炕,一架风车,其他处便是碾槽。碾槽静静嵌在地上,中间柱子拖着一个石轮子,缓缓碾过。门外巨大的水轮受水冲而动的声音为空寂的山谷平添了生机。”
这是运用自然力的典型例子。
在人类发明了电的一百多年来,电力工业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历史。现代社会,电已经无所不在。在上个世纪20年代当中,人们就开始发明新的碾压机就是靠电动机转动,然后把大米碾出来的。碾压机全是钢铁制作的,因为它完全靠电来操作,这样碾出来的大米速度就稍微快一点。到了21世纪以后,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又开始发明全自动的碾米机。网上查一查,一套大型碾米机组,造价近百万元。
五
武陵山的皱褶里,川河界不算高,1000米左右的海拔。山高水寒不出种。山界的上,有大米饭、包谷饭、红苕饭、杂粮饭、稀饭等等。有一种红粳米,是糙米的一种,营养很丰富,富含多种的微量元素,可惜因为产量低已经很少种植。能够吃饱饭要感谢袁隆平这位科学家。
山野之中的人们,大米除了米饭外,还将大米做成各式各样的美食。清明时节,把糯米用叶包裹起来,有的配上腊肉等,有的什么也不混合,煮熟之后即成各种类型清香可口的粽子。过年之前,腊月是打年粑的日子,头天把糯米洗净,浸泡一个晚上。糯米煮熟后,一家人、两家人、三家人,在粑槽(最初多为木质,后来石头的居多)中打起来,满屋子热火朝天,红红火火。
平时,人们也用米做豆腐,永顺芙蓉镇因为电影《芙蓉镇》而改名,刘晓庆米豆腐是当地一特色小吃。或者将大米和黄豆混合,磨成浆,配上辣椒、胡葱、包谷酸等等,在油中炸成金黄金黄的耳糕(油粑粑)或者什么的。
米粉在全国算是较为常见的米食。保靖粗粉是男女老幼都钟爱的食物。所谓粗,大约是筷子大小,雪白爽滑的米粉,煮好后装在已放有酱、油等佐料的大碗中。添加臊子,像肉沫、牛肉、格子肉、猪杂、羊肉、羊脚什么什么的,各个店子不一,少的三五种,多的十多种。然后再洒上姜、葱、蒜等配料。那种色、那种香,令人垂涎欲滴,如果加上耳糕,更是绝配。
赶上好的时代。中国人的肚子不但能够吃饱,更加追求吃好。以前只要是大米,就可以逮两三大碗,现在讲究营养均衡,更多喜欢优质大米,喜欢糙米,喜欢杂粮。
来源:保靖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宿云胜
编辑:彭梦媛
本文为保靖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baojingrm.cn/content/646948/91/14855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