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迁陵老码头

来源:红网保靖站 作者:贾 昶 编辑:易果 2017-08-10 15:48:20
时刻新闻
—分享—

  五十年代,迁陵老码头非常热闹。码头分上码头、中码头和下码头。上码头为渡船码头,中码头为渔船、运船码头,下码头为货船码头。每逢迁陵镇赶场天,上码头两只船对开。人少的时候,一条船摆渡。那时的船钱是二分。因此依赖老码头出行的人一直都很多,原昂洞乡的全乡人赶迁陵镇墟场都得通过这个渡口,甚至拔茅寨上面的也有走路下保靖的,同样要经过上码头。

  对我而言,两份钱的船票,买来的不仅是坐船时的兴奋,还有在河边等船时的喜悦。小时候,只要大人允许随同去保靖赶场,那就像去大城市一样高兴。娘先得为我换上一套新衣服,她自己准备得事情就更多了。先把平时备好的山货清一部分出来,放进背篓里,然后在背篓上面搁上一捆烧柴,再然后就是要我假装背一个小背篓,跟在娘后边赶保靖场去。娘说,从小要养成好习惯,空脚空手不要下街。

  我心里直担心娘身上是否有多余的零用钱,娘要是没有为我进城耗费着想,我也无所谓,只要能去就皆大欢喜。娘说,她只带过河钱。

  我的家乡距迁陵镇七里路,一路上赶场的熟人很多,

  大家有说有笑,不知不觉就到了“大岩包”,这是我们下街歇脚的地方。这里已经看得到保靖全城了,特别是整个码头尽收眼底。

  大人们看到渡船从河对岸起航了,就不约而同地说:“走哦,赶船去!”

  等我们赶到河码头时,那里已经站满了很多人。河码头因水涨水落泥沙走动,随时都在改变码头的形状,因此没有固定的石凳石坎让你歇息,大家不规则地散落在码头上,那些空脚空手的只背一个漂亮的细篾背笼的年轻男女,早早占据了上渡船的有利地形。一些背上担子重的人不敢往前面挤,就远远地找个歇场等人先上。等船的码头很嘲杂,有猪喊,有鸡叫,有孩子哭……

  那时我就发现,渡船老板很冷酷,不管等船的人怎么着急,他总是慢条斯理地摇着他那匹又长又重的桨。船靠岸,上人,船脑壳上都站满了,老板不撑篙,只甩出一句话:“船头的统统下去!翻船了我赔不起命!”然后大家自觉让出了船老板工作的地盘。

  渡船驶到河中央,娘问我渴水没有,然后她就把船舱旁挂着的舀水竹筒取下来,舀了一筒水让我先喝,那水又清又甜。

  渡船驶进迁陵码头,这边可是另一翻景象,停泊渡船的码头早被那些鱼船、小运船侵占了,渡船老板不骂他们,就用竹篙把他们点开。然后把船稳稳当当靠拢,再让客人上岸。

  那个年代的老码头全是茅屋,还有几个零星的炸油粑粑的小摊。娘找一个歇场,先把背笼上那捆烧柴放下,然后把装在背笼里面的卖货取出来,这时 我才发现娘带了很多变钱的东西。如鸡蛋、花椒、布壳棕壳等等。一进十字街,娘的烧柴就被火铺两块钱买了。我怕迷路,紧紧跟在娘后边,娘左手提着篮子,篮子底下装得是花椒,上面放的是鸡蛋,右手提着她自己制作的用来做布鞋的布壳棕壳。我们还只走到衙门口,娘的“生意”就做完了。娘说,她身上有钱了,问要什么就买什么。我从小比较懂事,我怎么忍心用娘的辛苦钱呢?

  我们来到码头边,准备回家,船要开了,我舍不得走,娘没有办法,只是嘴里念叨我几句,最终也会陪我在码头上安安心心地坐上一阵。娘说,中码头有一股好凉水,就为我盛去了。

  我一个人坐在岩板上看码头的景致:河水好清好清,我当时想,这河水是从哪个大水井流来的呢?河底那些大大小小矶子岩看得清请楚楚,还有那些好吃的小鱼在河边游来游去觅食,它们好像一点都不怕人。那些渔船上大部分都歇有鸬鹚,它们或睁着眼东张西望,或干脆闭着眼打盹。我听说过鸬鹚是帮主人抓鱼的,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它们的脖子都是被锁起的,劳动中再新鲜的海鲜它们也尝不到一口哦,一时我有点怜悯起这小动物来。

  娘为我盛来一碗凉水,那水真的好凉,有点冷牙齿。

  看太阳走了,娘邀我过河。我们西岱人下街有个习惯,就是回家一定要等太阳背过天塘坡,这时爬坡才凉快。过得河后,男人还要在码头上洗个澡,烧杯烟,等月亮升起来了,再踩着青石板路莫回家。

  上码头渡口早晨忙,晚上同样忙。我们早晨碰见上坡的那些腰间撇着柴刀的男人和背着一个空坨子背笼的女人们,他们每人一大捆干柴,整个码头见柴不见人。还有郑家堡、梅花、桐木棋到天塘坡割牛草的人,一时,码头挤得水泄不通。我们的渡船靠岸了,但我们又无法上岸,在渡船老板耐心疏导下,他们才让出一条路来,我迅速从柴捆逢里钻出来。我依稀还记得:一个老妇人,背着好大一捆枞树丫子干柴,手里拄着一根拐棍,一双脚站在最前面的水里等船的情景。

  也难怪,那个年代,没有电器燃器,居民生活水平不高,迁陵镇大部分人都是自己上山找柴哦。

  ······

  每天早晚,散步在酉水大道,每当走到观音阁处,我就会自然而然地停留一会。因为,那下面就是当年的渡船码头。时过境迁,当年的老码头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洋洋几里沿江大道。但我对老码头更为思念,因为码头那繁忙的景象、那一条条乌篷船以及那可爱的鸬鹚,是留在脑海里永远磨不掉的镜头。这留下的不仅是岁月的年华,更是植根于内心的温馨记忆。

来源:红网保靖站

作者:贾 昶

编辑:易果

本文链接:https://www.baojingrm.cn/content/2017/08/10/588019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国保靖网首页